六枝礦區1956年規劃建設,1958年開始全面建設,1961年六枝煤礦簡易投產。
1964年7月,黨中央西南局決定補套建成六枝礦、恢復建設地宗礦,1965年1月1日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在六枝礦區正式成立,標志著西南煤都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開始。1965年完成六枝礦井補套續建工程,1966年10月,地宗礦井建成投產,1970年四角田礦簡易投產。六枝礦、地宗礦、四角田礦成為三線建設時期貴州地區煤礦工業的代表。先后建成的七對礦井及配套廠點,構成宏偉壯觀的百里礦區。
六枝煤礦和地宗煤礦在10余年的生產中,總結提煉的“四位一體”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技術,獲得煤炭工業部、能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六枝礦區都是適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典型代表,如四角田的紅粘土磚建筑,片區干打壘住房,蘇式風格的建筑,在當時是一道新的工程景觀。地宗選煤廠遺址保存完好,體量較大,有視覺沖擊力,體現了工業造型美學元素。
目前,六枝礦區的專用線、選煤廠、四角田煤礦保存較好,核心物項完整程度較好。地宗礦井遺址主要遺留了井口現狀,列入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