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海南省 > 海口市 > 龍華區旅游

海口鐘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海口鐘樓被列為海口八景之一,它歷史悠久,最早是為適應對外通商而建立,已成為海口的最重要的標志性與象征性建筑物之一。如今的海口鐘樓是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的需要,依照舊鐘樓原貌撥款改建。建成后成為海口一大景致,命名為“古鐘新聲”。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

鐘樓位于海口市區北部長堤路海口兒童公園內,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橫街與中山路相對,北臨海甸溪,依街傍水,姿影綽約,景致十分幽雅。用地面積110.25平方米,建筑占地27.56平方米,樓高27.3米,6層鋼筋混凝結構建筑,外貌雄偉壯觀。大鐘選用上海555版電子鐘,四邊鐘面由直徑2米塑料塊構成,時針長0.53米,分針長1米,30分鐘報時一次,由擴音器從4個大喇叭播出電子音樂,音樂清晰、宏亮、悠揚。

海口鐘樓

舊鐘樓介紹: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設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海關總口,國內沿海港口和東南亞各國來往商船日漸增多。特別是咸豐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為對外口岸后,來往客商明顯增多,但當時海口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務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為解決統一計時問題,促進商貿發展,民國17年(1928年),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發動海外僑胞捐款集資,并仿照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精心設計鐘樓藍圖,于1929年在遙對入海口的長堤馬路碼頭建成混合紅構的大鐘樓。樓高五層,占地16平方米,墻體用紅磚砌筑,白石灰塞縫。大鐘設置在五樓,四面安裝七塊厚二公分的大理石,構成直徑二米的鐘面,鐘時刻在大理石面上,并嵌上鉛牌涂以黑色,鐘面針長0.96米,分鐘長1.6米,報時的音響由兩個一大一小的生鐵鑄成的鳴鐘組成,每隔30分鐘報時一次。

當時的大鐘是一個轆轤卷上10多米的鋼絲繩,另一端吊上一個大鐵碗,利用垂直重量啟動行走的。吊砣從四樓垂落底層,歷時兩天。因此,每隔兩天必須轉動轆轤將吊砣卷上五樓。周而復始,時間較為準確;

交通:可乘坐公交14、17、20、25、26路;

地址:

海口市龍華區長堤路20號(人民橋附近)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免費開放。

旅游時節

四季皆宜。

延伸閱讀:

·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亞灣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日本人妖中文字幕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 日韩动漫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