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長沙市 > 長沙縣旅游

黃自元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黃自元墓為長沙縣文物保護單位。

黃自元墓位于高橋鎮桐仁橋村橫沖組梅樹坡,坐東南向西北(北偏西50度)。傳說黃自元生前就選好眠穴。1916年壽終時,家人遵囑,真假三棺齊出殯,分別葬于長沙、瀏陽、湘陰三地。直到1971年,此地修水利時,棺木被掘出,揭蓋仍栩栩如生,方知真墓在此,改葬于20多米外。原墓規模較大,前有華表、香爐、案桌等,下有墓廬及田地。今墓由其后人重修,占地約10平方米,由墓碑、墓圍、香爐等構成。中心呈圓拱狀,直徑2.1米,外有圓形墓圍,直徑2.9米;后立三塊青石碑,中間一塊高1.22米、寬0.5米,書“黃公自元老大人墓”,側碑介紹其生卒年月及后裔立碑概況。

黃自元(1873—1916),清末大書法家、實業家,字善長,號敬輿,長沙府安化縣龍塘鄉人,夫人鄭氏為長沙縣高橋人。黃自元出生于名門望族,不僅家有良田萬頃,更藏有四壁圖書。他從小受傳統文化浸染、熏陶,加上本人天資穎慧,勤勉上進,在苦讀經史子集之余,傾心書法,年少有為。清同治六年(1867)舉于鄉,次年殿試列第二,賜進士及第,欽點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年間,歷順天鄉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河南道、陜西道監察御史,甘肅寧夏知府。任期常跨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隱;進而精修暗洞,以泄黃河之鹵,寧夏人至今利之。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年)八月丁憂返家,杜門不出。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起,時湖南巡撫吳大澂率湘軍赴山海關一帶作戰,他隨軍參贊。兵敗牛莊,從此居住長沙,先后主講湘水校經堂、成德書院,提掖后進,勤誨不倦。并與王先謙等創設寶善成機器制造公司、制造機械及電汽燈等。暇則與王益吾、汪鏡清、孔靜皆諸先生講道談藝,耆宿鴻儒,人稱“商山四皓”。晚年自號澹叟,取淡泊之意。

黃自元突出成就在書法。六歲從祖父德濂習字。初學顏真卿、柳公權,繼習王羲之、歐陽詢等帖學大家,臨摹《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為煉臂力,一直懸腕書寫,日練幾個時辰,篆棣草楷,無所不精,尤以楷書獨秀,力透紙背,揚名鄉里,譽播藝林。日后赴考,書法成就無疑為榮登皇榜添分。

相傳同治皇帝之靈位,是黃自元奉兩宮太后之命所書:依例先將刺繡好的二龍捧圣皇靈掛在靈柩之前,然后沐浴薰香,身穿朝服,珠冠履帶,三拜九叩后,在“飛龍在天”哀樂聲中,跪于繡墩之上,懸手揮毫,一筆不茍地楷書“奉天承運大行皇帝愛新覺羅××之靈”,觀者仰止。他還奉詔進宮為光緒生母書《神道碑》,深得光緒賞識,賜以“字圣”稱號,自此名聲大振,效仿者無數,一時蔚然成風,漸至社會通用字范,為書生考功名的書法標準。所臨摹的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及所書的《正氣歌》、《千文字》、《書法間架結構帖》等刻版印行后,竟洛陽紙貴,成為竟相追捧的書法最佳蒙本。

黃自元以文聯姻,世家對世家。其祖父黃德濂系清翰林、陜西督糧道,其父黃雨田娶清翰林、湖北襄陽知府鄭敦允長女。鄭敦允孫女又是黃自元發妻,生于道光二十年庚子歲(1840),嫻姆訓,習內則,溫良賢淑,人皆敬之,夫婦感情甚篤,在高橋甘草坑共同生活數十年,但所有簽署皆“安化黃自元”,以志不忘本土。

鄭夫人卒于光緒十七年辛卯歲(1891),享年五十三歲,無出,葬于尊陽都界錦坡。鄭氏為探花鄭沅姑媽。鄭沅曾為黃自元作《敬輿公七十壽序》。黃自元晚年得子,妾王氏生子學晟、學晸。黃自元甘草坑老屋前后三棟。其子日后將房屋、地產賣給鄭稚岑作孤兒院院址,黃家則住院旁莊屋。

黃自元墓今為長沙縣文物保護單位。


>>柳聘農墓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色吧88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 |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 午夜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洲 | 亚洲一区欧美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