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水橋位于霞客鎮湖莊村南陽岐徐霞客故居東首,跨沈塘河上,三面環水,河道曲折繞流,浜灣溝汊相通。這兒地勢低洼,土地平整肥沃。這兒水多,魚多,稻米更香,是典型的江南魚之鄉。南陽岐古時是水陸交通要道,老馬鎮是官府重要交通驛站,從無錫經長安從陸路去悟空、青陽的人必經馬鎮、南陽岐勝水橋和前馬橋。中國有名的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故居就在勝水橋西側,數十次出游都是從勝水橋旁乘船。穿過勝水橋洞走向遠方,每次歸來仍然是乘船穿過橋洞傍岸回家。勝水橋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后因年代久遠傾圮,于民國13年(1924)重建,1985年馬鎮鄉人民政府重修。勝水橋為方孔石板橋,承唐宋年代建橋風格。橋長19.4米,橋面寬1.9米,高3.2米,橋孔凈寬為5.0米,橋面為花崗巖長條石,共三塊,橋攔為四根花崗巖石柱,內側有契口槽,可安裝木欄桿。勝水橋南北走向,有石階24級,南側13級,北側11級。勝水橋有橋聯。東側橋聯為:勝境重新,舟駛人行通海宇;水影依舊,清流激湍映天然。西側橋聯為: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臥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