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錦州市 > 北鎮市旅游

醫巫閭山風景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醫巫閭山風景區
醫巫閭山風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

古稱于微閭、無慮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今稱閭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隋開始,此山便成為“北鎮”的“五大鎮山”,從而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歷史文化和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而享譽國內外,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勝地。

保護區位于遼寧錦州市北寧市與義縣交界處,面積11351公頃,1981年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油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森林生態系統。該區是遼寧丘陵山區森林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區內既分布有東亞地區特有的天然油松林,還保存著較完整的天然針葉闊葉混交林,也是珍禽天鵝、鴛鴦等候鳥遷徒的重要途徑地。該保護區的建立對研究油松大及針闊葉混交林的演替規律具有重要價值。

走進醫巫閭山,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條由大小不一的青石堆成的小路,有的青石上留有或圓或方的凹痕,這些凹痕是歷代帝王來醫巫閭山祈福、為-加封進爵時特意鑿刻的拴馬樁和插防護欄的。從遼代開始,有六位皇帝先后40多次來醫巫閭山狩獵、祭山、祭祖。這里埋葬著遼的3代皇帝和十幾位皇妃,20幾位大臣,其中就包含了皇太后蕭燕燕、賢臣韓德讓等歷史上名人,醫巫閭山也成了遼代帝王的生命之山。明代帝王名臣都稱道醫巫閭山可與泰山、華山一并稱雄。清代對醫巫閭山更加尊崇備至,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五帝先后十幾次來閭山祭祀攬勝,留下詩文五十余首,特別是乾隆帝四次來北鎮、三登閭山,填詞作賦,名垂青史。從北魏文成帝開始,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慶典,都來閭山告祭。隋開皇十四年,詔封醫巫閭山為“北鎮名山”,并就山立祠,建廟設祖。唐天寶十年封為廣寧公,宋、遼、金、皆封為廣寧王,元封為貞德廣寧王。明洪武三年改封為“醫巫閭山之神”,清代沿用此神號。“醫巫閭山之神”至今仍陳列在北京地壇公園陳列館內,名揚四海。

醫巫閭山景點有:北鎮廟、圣水橋、魚池、觀音閣、四角亭、曠觀亭、蓬萊仙境、蓮花石、望海寺、萬年松、名山、老爺閣、風井、桃花洞、白云關、游目天表等。除北鎮廟在山下外.其余景點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觀音閣一帶,彼此相距較近。北鎮市有條路直通北鎮廟、圣水橋和道隱谷。自道隱谷起,此路雖始分為兩支,但左右環通,無論左行或右行,山上景點皆可遍游。一般說,以右行先至魚池、觀音閣為佳。

閭山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主要游覽區,共計一百多個景點。閭山以寺院為中心形成了十大景區:大石棚、圣水盆、觀音閣、白云觀、遼代蕭太后蠟像館、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讀書堂、玉泉寺、藥王廟、祖峰長城,新建的千米索道把大閣、玉泉寺兩景區連為一體。遠眺峰巒翠色,近睹千丈危巖,景色秀麗,姿態萬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潑墨畫卷。分為前山后山,山神廟,圓通殿,蠟像館,清朝皇上和孝文皇后,慈禧太后的故事。大石棚,(又名道隱谷),接索道!坐索道到玉泉寺,玉皇亭,玉泉湖,藥師殿,美麗景色連成一片。后山,萬年松,讀書堂,老爺閣,白云關,望海寺,有蠟像館,講訴一位清朝皇后的故事。總山長為960千米,北鎮到盤錦一帶都有醫巫閭山,北鎮為主山,其他一帶為副山。

地址:錦州市北鎮市

類型:國家公園山古跡寺廟

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電話:0416-6609590

開放時間:

7:00-20:00

延伸閱讀:

·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北海龍宮海蝕地貌奇觀帶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