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蒼源河公園,是該縣過城河城區段河體及其兩岸的綜合整治項目。該工程由上海市政設計院及北京市人景觀規劃設計中心進行規劃設計,2003年開工,2004年⒐ぃ�2年。是縣城內一條靚麗的景觀帶,成為人們休閑、觀賞、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蒼源河公園的古建筑主要以蒼源閣為代表。蒼源閣位于山東省臨沭縣常林東街南側,是一座集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民俗展示于一體的古建筑群。蒼源閣坐落在郭封山腳下,背靠群山,俯瞰蒼茫大地,景色宜人,氣勢恢宏。蒼源河,是臨沭人民的母親河、城市發展的留聲機。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口承載力的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和群眾生活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為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縣委、縣政府啟動了蒼源河水生態治理工程,并規劃建設了1941街區以及老城八景、十大文化主題園區、十二廊柱等人文景觀。特別是蒼源閣,成為臨沭的地標性建筑,也是對外宣傳推介的靚麗名片。
臨沭作為沂蒙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無數英雄兒女在此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當年,就在蒼源閣周邊,活躍著眾多英勇無畏的革命者。他們以蒼源河為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傳遞重要情報,為抗戰勝利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解放戰爭時期,臨沭人民踴躍支前,他們推著小車、抬著擔架,將物資和傷員送往戰場。蒼源閣仿佛一位無聲的見證者,目睹著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場景。那些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是沂蒙精神的生動體現,也為蒼源閣增添了一抹耀眼的紅色光芒。
如今,蒼源閣依然靜靜矗立,它不僅是對那段波瀾壯闊紅色歷史的見證,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將沂蒙精神發揚光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