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城西郊2公里處的龍潭飲虹山。
該陵園占地3334平方米,山勢雄偉,“眾山如奔馬,勢如挾云走”,依地勢坐南朝北,有墓十余冢。由北往南分三排:第一排6冢,中間兩冢是蔣開榜、劉文明兩位烈士墓。東西兩側為老紅軍余小祥、張永清、郭汝斌、黃少勇之墓。第二排7冢,由東往西為老紅軍王定國墓、黃興順墓,革命烈士楊天華墓、蔣志華墓,老紅軍李正清墓、李永福墓,革命烈士馬金碧墓。第三排3冢,由西往東為革命烈士胡忠兆墓,蔣開榜之妻楊氏墓,劉文明之妻趙氏墓。
蔣開榜、劉文明為會澤縣早期中共地下黨員,1926~1933年在會澤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4年5月18日被國民黨殺害。1950年5月,會澤縣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1962年東川市會澤區人委在龍潭飲虹山建立烈士墓,將兩位烈士遷葬于龍潭烈士陵園。蔣開榜,字曉眾,男,漢族,1908年生,會澤縣金鐘鎮人。1926年入會澤中學讀書,同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加入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東川(會澤)支部書記。1929年春,省臨委派他去云南講武堂軍事教導營學習5個月,結業后,打入會澤地方民團“民眾自衛隊”做“兵運”工作。同年6月,根據省臨委指示,成立中共東川特支干事會,他任書記。同年冬,根據省臨委指標,秘密成立云南救貧義勇軍第一師,下轄8個路軍,蔣開榜任師長兼第二路軍司令。為發展進步勢力,他奔走于云、貴部分地區,進行革命串連活動,組織革命武裝,僅在會澤就組織2000余人,準備武裝-。并于1932年3月,組織平開富等20余人送往江西參加工農紅軍。劉文明,男,漢族,1906年生,會澤縣金鐘鎮人。1926年7月,在會澤中學讀書加入秘密進步團體“青年努力會”,受到革命思想的啟蒙教育。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東川特支干事會秘書。他積極協助蔣開榜發展進步力量,組建云南救貧義勇軍第一師,并擔任第二路救貧義勇軍參謀長。同時,打入國民黨滇軍第一旅安恩溥部隊任上土文書,搞“兵運”工作。由于會澤地下黨的活動頻繁和叛徒告密,1933年11月,蔣開榜、劉文明被捕,于1934年5月18日英勇就義。1950年經會澤縣人民政府批準為烈士。
老紅軍黃興順、郭汝斌、張永清、李正清、李永福、余小祥、王定國、黃少勇等均系1935年5月初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九軍團長征經過會澤時參加紅軍,走上革命道路,病逝后安息于此。每年清明節,機關、學校組織青少年到龍潭烈士墓掃祭,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1998年9月28日開工,1999年9月29日竣工的“會澤縣革命烈士墻碑”座落在烈士墓之南,高大雄偉,墻碑中央直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7個大字,墻碑東西兩面刻有會澤322位烈士英名。2004年在烈士墓北建成牌坊式大門,大額枋上橫書“會澤縣龍潭烈士陵園”9個大字,耀眼奪目。龍潭烈士陵園經歷40余年陸續建成,初具規模,是會澤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發展紅色旅游文化的重要基地。
1986年12月1日公布為會澤縣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8月,會澤縣委、縣政府列為“青少年德育基地”。
信息來源:曲靖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