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寺鎮四女寺村地處山東、河北兩省三縣交界之處,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文化底蘊豐富,是當地農村改革的先進村,文明村。
四女寺村自西漢建鎮,明清時期常年商賈云集,繁華異常,一年兩度的四女寺廟會,更是船舶輻輳,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展現出一幅“千乘旌旗分羽衛,九河0護樓船”的繁盛景象。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七十年代擴建的四女寺水利樞紐閘群把京杭大運河劃分為衛運河、南運河、減河和岔河,被譽為“北方都江堰”!兜轮葜.記事》的第一則就是:禹疏九河,而九河鎖鑰正在此處。依仗京杭大運河碼頭和“九州通衢”官道,四女寺的傳說,除廣泛流傳于周邊縣區外,還沿大運河遠揚千里之外。不僅如此,歷代官吏、文人墨客也為我們留下了精美的游記、詩詞,對四女“和睦事親”的傳統美德大嘉贊譽,歷經千百年流傳不衰。漢朝景帝年間(前189年-前141年),今之四女寺村古稱安樂鎮。鎮上有一傅姓夫婦,生了四個女兒,個個姿色超群,聰慧過人,知書達理,孝敬父母。再加上家道殷實,夫妻二人樂善好施,街坊鄰居無不稱道。轉眼間女兒相繼成人,傅氏夫婦已年近半百,膝下無子,想想日后無人繼承家業,女兒嫁人后無人養老送終,心中不免黯然神傷,倍感凄涼。
大女兒年長幾歲,體諒到了父母的苦衷,便和三個妹妹商量說:“父母年紀大了,咱沒有幼弟長兄,以后姐妹四人各自嫁人,父母就無人照料。我有個兩全其美的主意,我留在家中侍奉父母終生,一來可以使父母安度晚年,二來你們出嫁后也就不用時刻掛心父母了!比艘宦,異口同聲地反對:“都是一母所生,姐姐不嫁人,我們怎好撇下父母各尋安樂?愿和姐姐一道奉養雙親!”大姐看她們態度堅決就說:“既是這樣,那就看天意吧。依我之見,咱姐妹四人各栽一棵槐樹,槐枯者嫁,槐茂則留,不知你們意下如何?”三人聽了,齊聲說好。
于是姐妹四人各自在大門口栽了一棵槐樹,日夜留心,都祈盼自己留在家中。誰知數月后,四棵槐樹全都枝繁葉茂,亭亭玉立。大姐不忍心貽誤妹妹青春,便偷偷地用熱水澆三人的槐樹。不料這一舉動,被時刻在意的三個妹發覺了,于是都暗暗地效仿大姐,用熱水澆別人的槐樹。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槐樹不但沒死,反而更加茁壯。四姐妹疑心是天意昭示,越發堅定了留家侍親的決心。
傅家豐衣足食,又有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自然說媒提親者絡繹不絕。傅老夫人便向四個女兒轉告各方求親之意。四女矢志不嫁,并將所議之事及植槐經過告知父母。二老聞言大驚,極力勸阻。四女為表心意,便卸下女兒裝束,換上男子衣冠,學著儒生的樣子習學詩詞書畫。平日說話如同兄弟,談詩論字又似朋友,絕口不提婚嫁之事。二老見狀,又驚又喜,視女如子,不再勸婚。媒人見四女心堅如鐵,也不再登門說親。從此,四女專心侍奉父母,閑暇之時則博覽詩書。
光陰如梭,四女二十年如一日奉親至孝,傅氏夫婦雖年近古稀,仍目明耳聰,那四棵槐樹也日見粗壯、郁蔥成蔭。四女又在庭院里建一梵宮,朝夕焚香,日夜通經,祈禱雙親平安長壽。
一天,有一個相貌非凡的人來到安樂鎮,遠遠望見四棵槐樹亭亭如旗羅傘蓋,便尋蹤而至,在莊院前足凝視良久,口中言道:“草木屬陰,鬼木為槐。觀此槐之狀,必有奇女居此。”于是整衣冠躬身而入。十日后,左鄰右舍忽然發現傅氏一家不知何時已經人去屋空。于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傅家積德行善感動神靈已修道成仙,也有人稱他們超升了。此事很快傳遍十里八鄉,為安樂鎮平添了神秘色彩,過往行人客商爭相目睹傅家遺跡。天久日長,競使得安樂鎮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買賣興隆,富足一方。世人念及四女施恩故里,就把安樂鎮改為四女樹。因后人建寺塑像,四槐又亭亭玉立,又改村名為四女寺,并立碑銘記以贊。村名沿用至今。
四女寺的傳說還很多,例如乾隆下江南到此處將時光佛寺改名為佛光寺等傳說,歷史遺跡如:佛光寺、六合寶光圣塔、娘娘廟、山西會館都有詳細的記載。
地址: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四女寺村
營業時間:24小時
游覽時間:大約4小時
價格描述:不售門票。
特色景觀:四女寺風景區
配套服務設施:
餐飲、住宿、娛樂
自駕車指南:
武城縣--北環路--振華西街--環島--在第2個出口右前方轉彎進入振華西街--古貝路--S254--直行進入北環路--沿北環路行駛6.9公里--行駛1.3公里右后方轉彎--行駛7.2公里右轉--行駛11.9公里--到達四女寺村
停車場信息:
村內停車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