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 > 端州區旅游

端州包公井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端州包公井
端州包公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名臣包拯,在肇慶任端州知郡事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當時居民因長年飲用不潔凈的水,瘟疫、疾病時有發生。包拯發動群眾在城區開挖水井7口。居民感激包公,將這7口水井稱為包公井。

肇慶的水井到了清末民初已數不勝數,基本上所有街巷都有飲用水井。由于包公井年代久遠,7口井在何處,卻鮮為人知。據元末明初郡人董源《義井記》云:“相傳郡城包公所鑿之井有七:一在府治內。在府治西岳廟旁則第二井也。在縣學前街南,俗稱義井,則第三井也。其四是分司巷口。其五在廣濟倉右。其六在北門之左。其七在主帥堂前。”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云:“包孝肅為端州守,嘗穿七井。城以內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門外者,曰龍頂崗井,居民環抱,清源滑甘,為七井之最!

現保存至今,影響最大的水井有三。其一:府治內,即今麗譙樓背后第一民醫院內(麗譙樓元末明初均為肇慶府衙所在地)。該井相傳為包公鎖妖井,有“包捉陸放馬成湖”的傳說,可惜解放初已填平了。其二:龍頂崗井(今稱大井頭),附近原有西岳廟一座,F該井水源充足,可以飲用。井呈圓筒形,以弧形花崗石砌井壁,井欄為石灰石,欄口內壁有近20條深深的繩痕。看來井壁是清代時重新砌筑的,而石灰石井欄則為原物。其三:在今米倉巷,即原包拯儲糧備荒的豐濟倉所在地(元代改名廣濟倉)。該井井欄早毀,井水無人飲用。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懷集三岳自然保護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亚洲3D卡通动漫在线观看 | 在线看免费Av免费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