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博物館位于鹽湖區魏風街,建筑面積23570平方米,展覽面積15000平方米,建設規模在全省名列前茅,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運城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運城博物館陳列展覽從歷史、藝術、資源、人物、建筑等多個角度解析了古老的河東文化,凸顯了運城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重要位置;展覽設計典雅宏闊,展線布局流暢合理,導讀系統文字精煉,體現了陳列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藝術品采用雕塑、模型、繪畫、場景復原手法,生動再現了古人類生活景象,突出了地域文化元素。
館內基本陳列以《大河之東》——“古中國•新運城”為主題,分歷史文化、革命風云和現代建設成就3個部分10個專題,展出各類珍貴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歷史文化部分包括5個專題:華夏尋根專題展示了運城地區從人類起源到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遺跡和實物史料,重點突出了一縷曙光(世紀曙猿)、一堆圣火(西侯度用火)、半個蠶繭(西陰遺址蠶繭)、一尊方鼎(前莊方鼎)、一件荒帷(倗國墓荒帷)等;館藏珍品專題分銅器、石刻、陶瓷、書畫四大門類,展示了春秋戰國至近代的珍貴文物,重點突出了唐薛儆石槨、裴氏墓志銘、龍門石刻、漢代墨跡陶瓶和國寶級明代道教水陸畫;盬鹽春秋專題以時間順序介紹了鹽池與運城的歷史淵源及其自古以來的重要地位,以及鹽業發展帶動的教育、公益、水利、道路、商貿等方面的發展成就,復原場景有“墾畦澆曬”制鹽場景、鹽池禁墻、老和尚鹽池管理制度等;地靈人杰專題講述了河東大地走出的24位先賢,重點突出了武圣關公、宗臣史家司馬光、元曲領袖關漢卿、八仙之一呂洞賓、書圣之師衛夫人和裴氏、薛氏、柳氏三大家族;土木華章專題以建筑模型、壁畫場景等形式,講述了運城地區具有代表性的16處古代建筑名勝,重點突出了我國磚塔孤例——泛舟禪師塔、盛唐第一橋——蒲津渡黃河浮橋、我國現存四座唐代建筑之一——五龍廟、永樂宮壁畫和“天下第一木樓”——飛云樓等。革命風云部分講述了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期間、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運城發生的革命事件、戰役以及先烈們的英勇事跡。現代建設成就部分反映了運城農業、工業、城建、文化四大變遷。
運城博物館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址:運城市東部新區魏風街
郵編:044000
電話:0359-63659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