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158.6公頃,其中核心區6605.8公頃,緩沖區6007.5公頃,實驗區7545.3公頃, 成立于1998年,2005年9月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保靖白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6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中國十七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武陵山區,位于湘西北保靖縣境內,東經109°16′35″~109°30′52″;北緯28°37′42″~28°50′58″。 森林生態系統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東部常綠闊葉林亞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中亞熱帶闊葉林北部亞地帶、三峽、武陵山地栲類潤楠林區,據調查分析,保護區森林植被主要有10個植被型和83個群系,是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經多次調查考察發現,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2494種,脊椎動物361種。保護區是國內發現白頸長尾雉集中分布最多的區域之一,另外還有黃腹角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勺雞等8種其他雉類分布;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云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林麝、金雕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51種。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8種,以及42種蘭科植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伯樂樹、珙桐、紅豆杉、南方紅豆杉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24種;另外,保護區有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39屬,占整個中國特有屬的15.18%;蕨類植物有中國特有屬3個,其中黔蕨屬的分布中心就在白云山所處的武陵山區一帶。
保護區位于洞庭湖沅江一級支游酉水中上游,是湖南省重點工程鳳灘水庫、碗米坡水庫的水源涵養地,對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起著關鍵性作用。
白云山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面積的次生闊葉林,結構完整、成分復雜、功能齊全,對研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具有重要意義。將白云山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我國珍稀瀕危的雉類、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種,及沅水源頭森林植被加以有效的保護,充分發揮其生態、經濟和環境教育功能,是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宏偉生態、社會公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