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崩尖子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北部余脈,總面積13313公頃。該保護區是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
崩尖子海拔2259.1米,是長陽第一高峰。崩尖子林區的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為原始次生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賦存極為豐富。野生動物有19目28科35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9種;野生植物有67科159屬312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28種。
長陽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低西高,境內山脈分南北二支,北支為巫山山脈,自西向東,蜿蜒于清江兩岸,南支屬武陵山脈,南支最高處為四方臺黃柏山一帶,其主峰就是崩尖子(又名剪刀山),最高處海拔2259.1m,也是全縣的最高點。崩尖子保護區海拔高度在200~2259.1m之間。保護區地處中緯度,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足,且雨熱同季。平均溫13℃~16℃,海拔在1800m以上地區,平均溫在8℃以下。年均降水量1300mm~1460mm,相對濕度為77%。無霜期為150~180d。土壤有黃壤、石灰土暗黃棕壤和棕壤土,其中棕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地段。
據科學考察統計,該保護區有維管植物195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珙桐、紅豆杉等21種;脊椎動物39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林麝、金雕、大鯢等54種。
該地區被學界視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熱點地區——中國中南部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陽崩尖子在1988年建立縣級保護區,2001年批準為市級保護區,2010年經省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大老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夷陵區西北部、長江西陵峽北岸,總面積14225公頃,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及區內景觀資源。
據了解,該保護區內主峰天柱峰海拔2008米,是三峽大壩庫首最高峰,自古就有“三峽云頂”的美稱。森林公園總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98%,保護區內生長著2085種維管植物,其中紅豆杉、珙桐等37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棲息著185種陸生脊椎動物,其中林麝、豹等26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大老嶺在1956年建立國有林場,1992年建立國家森林公園,2006年經省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都鎮灣鎮:都鎮灣鎮地處清江隔河巖庫區,政府駐地座落于距縣城68公里的莊溪集鎮。全鎮擁有國土面積529平方公里,下轄26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2368人,勞動力39379人,耕地面積70760人。該鎮被授予1999——2001年度省級文明鎮稱號。 都鎮灣城鎮基礎設施齊全,集鎮建有35千伏的變電站和6座裝機容量為2000千瓦的水電站,實現了村村通…… 都鎮灣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