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太平橋 位于潮州市太平路。原為州治前濠溝上的橋梁,因歷史的發展而湮沒于地下。1987年12月郵電局埋地下電纜時發現,-物部門實地調查測量,為3孔石梁橋,中間略拱起。橋長22.5米、寬12米。各孔橋面又用長約7米、寬約0.7米、厚約0.4米的石梁組成。橋墩外圍是條石砌筑,中間填以砂土。
《潮州三陽志·城池》記載:至和改元九月事,又載“州之子城,依金山為固,前俯而后仰,由南而北,統以壕,東則溪也(即韓江)。”《潮州三陽志·橋道》載:“太平橋在州治前”。據此可知,太平橋至遲當在至和元年(1054年)就已存在。《潮州三陽志·橋道》又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四塔已不復見。此后,歷代對太平橋有修繕,直至清光緒年間太平橋仍在,且有石刻“太平橋”3字尚存的記載。根據潮州古城區耆老提供,民國時期未見有橋,太平橋可能埋沒于清末或民國初。該橋是我省現存較好的宋代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