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處民居,位于揭西縣灰寨鎮新宮林村,為新宮林古民居主體,潮汕傳統民居駟馬拖車格局,中間為3座祠堂宅第,樂善處居中軸線上,面闊7間三進,兩側宅第皆面闊3間三進,宅第與樂善處之間有小花巷。三座合稱三壁聯,總面闊61米,三進深34.78米。這僅僅是中間主體部份,樂善處后還有繼善堂、承善堂,兩側有三巷共六巷,前后有三街,總占地面積達23000平方米。皆硬山頂土木結構。當地人據民國抄本《李氏族譜》推算,定樂善處建于清代嘉慶八年(1803),距今200多年。其它建筑年代當在嘉慶前后,特別是以后多年接建而成。樂善處主體共九廳十八天井,周圍房屋匯聚樂善處,又稱百鳥朝凰。前側一線串七門,自東向西,沿著一條中軸線,連串有七門(五個為門樓、兩個為圓門),五個門樓分別名為“維新門”、“紹龍門”、“紹輝門”、“聯芳門”、“文蔚門”。前為半月形池塘,池中有一棵原建時種下的水松,樹形虬曲,古貌蒼勁,倒影池中,雅趣倍生。樂善處大門對聯,“樂寧居后,善不讓先”,祠堂而稱“樂善處”,獨特無雙。樂善處為新宮林李氏十三世祖李重烈所建,李重烈生于乾隆癸未年(二十八年,1763),名華賞,字欽賜,官州同,重烈為謚號。民國抄本《李氏族譜》稱其“有果敢,有才智,生理致富,涂糖為業,下樟林,上天津,過吳城,往蘇州,貿易天下,創基于溝背之地,大廈千間,良田萬頃,真乃世之英杰也”。樂善處取蘇州園林建筑之精髓,融會潮汕傳統民居的形式,集客家圍屋之大成,是揭陽地區相當突出的古民居建筑,也是潮汕地區別具一格且特別有代表性的傳統民居建筑,對于研究古建筑史、潮汕民俗史等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和文物價值。
2015年12月10日,樂善處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新宮林村:新宮林村位于灰寨鎮區中心,村寨建設有200多年的歷史。共有人口1571人,耕地面積531畝,山地面積9800畝。設黨支部、村委會各一個。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90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3.8萬元,村民年均純收入4322元。以村民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經商為主要經濟來源,全村共有毛巾個體企業5家。現有兩委干部6人,平均年齡48歲。有中共黨員49人,其中男黨員…… 新宮林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