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位于耒陽市蔡子池辦事處金南村1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伍明山(1727-1807)始建,后多有修葺,系清代官邸建筑。坐西朝東,磚、石、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封火墻,墀頭爪角飛翹。四進二廂,面闊五間,各進均置于臺基上,呈前低后高布局,自東而西依次為槽門、前廳、中廳、后廳。一、二進間為寬敞的庭院,其余各進間置天井,天井周施檐廊。第二進梢間照面墻各施一漢白玉鏤空雕花窗,分別雕有“儉”和“師”字,前面兩端施耳房,面向中軸線辟耳門。
金南新屋里系清代官邸建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伍明山(1727-1807)始建,后多有修葺。坐西朝東,磚、石、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封火墻,墀頭爪角飛翹。四進二廂,面闊五間。由東至西依次為槽門(也稱外大門)、前廳即門廳(也稱內大門)、中廳(接待、議事等的場所)、后廳即祖堂。各進均置于臺基上,呈前低后高布局。
第一進前出廊,廊柱2,石礎。廊前施垂帶踏跺,略寬于廊。門額陽刻楷書“堂蔭第”自右至左橫排。硬山頂,單坡水。門內施雨亭,兩坡水,西面施2柱支撐。
第二進亦前出廊,廊柱2,石礎。廊前踏跺與面闊同寬。硬山頂,三山屏風式封火墻。門額陽刻楷書“績煥廬山”,自右至左橫排,兩側施天官賜福、紫鹿、仙鶴等浮雕;邊框內施二龍戲珠、蝙蝠(5只)、香爐等雕飾;門楣施門簪2,截面呈瓜楞形。前廊兩側廊壁前端部分呈“八”字形外撇,梢間照面墻各施一漢白玉石鏤空花窗,分別嵌“儉”、“師”字樣;前面兩端施耳房,面向中軸線辟耳門。門廳地面墁鋪青磚,甬路斜鋪,兩邊橫排。后檐亦施2柱,檐下施菱格圖案掛落。
一、二進間為寬敞的庭院,青磚圍墻,石板墁地。甬路東對槽門,西對第二進正門北側,即內外大門方位錯置,不在同一軸線上。
第三進硬山頂,五山屏風式封火墻,梁架碩大,高大氣派。前后檐柱各2,金柱4,金柱直徑達40厘米。地面墁鋪青磚,亦甬路斜鋪,兩邊橫排。前金柱檐下施燈籠錦掛落。后金柱枋間勾連花格掛落,下面施屏風(今無存)。后檐柱間施槅扇門(今亦無存)。構架為穿斗式與抬梁式相結合。
二、三進間施天井,天井中置井臺。井沿及井臺均為漢白玉石砌筑。天井內前、左、右三面辟水溝。天井周施檐廊,兩側置耳房。
第四進硬山頂,五山屏風式封火墻。明間為祖堂,山墻擱檁,后檐步設祖龕。祖龕前供桌桌面為一整板,長寬各八尺。供桌背面書有“己巳新秋醉霞”等字樣。“己巳”為清嘉慶己巳年,即嘉慶十四年(1809)。供桌應為伍明山去世后第三年,后人為紀念他而添置的。三、四進均置檐廊,檐柱2,兩側施通道,兩端辟便門與兩廂相連。三、四進間施天井,天井亦置井臺。井沿、臺沿均由漢白玉石構筑,臺面鋪青磚。井臺左、右為天井,前為溝。天井上施過亭。
金南新屋里墻體為青磚眠砌,石構件如臺明、墻基、門額、門楣、門框、門檻、門墩石、柱礎、角柱石、天井井沿、井臺臺沿甚至井臺等都為漢白玉石制作或砌筑,且多有雕飾,內容有珍禽瑞獸、奇花異草、八寶圖案等,工藝十分精湛。第三、四進施擱樓、辟窗。
金南新屋里是清乾道年間“一口通商”商貿政策的歷史見證。清乾隆二十二年(1767)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朝廷規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廣東通商,即所謂“一口通商”政策。廣州作為中國唯一開放的對外貿易口岸,全國進出口貨物均匯集廣州。北邊的貨物須經水路至耒陽入郴州下廣州,反之亦然。由是推動了耒陽商貿繁榮和社會發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商賈仕紳紛紛在耒陽城南部商貿要道一帶興建鋪面、貨棧、宅院。今天尚存的金南新屋里以及毗鄰的昆壁灣古民居群,成為歷時85年清王朝“一口通商”這一重要商貿政策的歷史見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蔡子池街道:以蔡倫名,以蔡池顯;蔡倫彰其名,蔡池顯其耀。蔡子池街道辦事處地處耒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坐落在秀美怡人的蔡池湖畔,其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全處總面積約10.1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2個處屬企業。轄區內總人口約為21.8萬人。 按照市委“3131工程”“六大行動”和辦事處的“146”工作計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確保了全處經濟穩中有進,社會…… 蔡子池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