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用革命的武裝反抗--武裝,向國民黨-派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從此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道路。當時的軍事形勢對起義部隊很不利,強大的-武裝對起義部隊構成很大的威脅,黨中央及時作出部隊撤離南昌城,迅速擺脫困境,保持軍事實力的戰略決策。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彭湃在其家鄉海陸豐組織農民革命運動,形成了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因此,黨中央決定部隊向海陸豐轉移。起義部隊領導人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奉命旋即率起義部隊南下。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起義部隊的官兵多數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加之沿途-軍隊圍追堵截,戰斗頻繁,后勤供給困難,起義部隊傷病員不斷增多,戰斗力迅速減弱,在艱苦的戰斗中終于到達了海陸豐。
部隊一進入海陸豐,海陸豐人民送錢送糧犒勞革命軍隊,救治傷病員,士氣大振。起義部隊聯合農民革命武裝,消滅-軍閥、地主武裝,打土豪分浮財,海陸豐全境革命勢力大大增強。周恩來在南下途中患病,病情嚴重。到達陸豐后,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的護送下,抵達金廂黃厝寮村黃秀文(時任中共陸豐金廂區委書記)家治病。此時黨中央命令起義部隊領導人周恩來等要繞道香港前往上海黨中央,起義部隊繼續留在廣東。周恩來同志在此治病10多天后,病稍有好轉就在黃秀文等人的護送下,冒險從洲渚村海灘下海乘小漁船去香港。小船在海上顛簸了一晝夜,歷經驚濤駭浪的極度險惡,在香港地下黨的接應下,周恩來等才安全上岸隱蔽入香港,并在其后從香港轉移到上海黨中央地下組織。
周恩來在建國后仍念念不忘海陸豐人民,念念不忘海陸豐的地下黨組織。周恩來曾在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席臺上,利用開會前的間隙接見參會的陸豐全國人大代表,關切詢問陸豐的建設和人民的生活情況,對陸豐人民寄予殷殷深情。
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賴少其為紀念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1927年搶渡香港時的情景,在碣石灣周恩來渡海處寫下:“洲渚夜如釜,遙天一砥柱。搶渡碣石灣,猛如下山虎。”
金廂鎮:金廂鎮位于陸豐市東南部,碣石灣畔。東南與碣石鎮接壤,東北、西北分別與橋沖鎮、城東鎮毗鄰,背山面海,海岸線長18.7km。全鎮陸地面積48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轄13個村(居)委會,是一個漁農鹽并舉、商貿活躍的濱海鎮。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620.9萬元。金廂鎮水陸交通方便,陸金碣公路穿越境內,陸上距陸豐市中心城區14km,離南部重鎮碣石15k…… 金廂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