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金至清該廟坐落在晉城澤州縣高都鎮西頓村東,修建于(北)宋、金交替之時,廟內存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及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碑各一通。西頓濟瀆廟坐落在澤州縣高都鎮西頓村東,修建于(北)宋、金交替之時,廟內存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及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碑各一通,該廟的修建,不僅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崇拜的延續,而且對研究當地宋、金社會變遷有一定的意義。該廟最有價值的是正殿,正…[詳細]
澤州縣高都鎮高都村的景德寺,曾與碧落寺、顯慶寺、松林寺并稱“古澤州四大名寺”。據史料記載,景德寺創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座聞名于高都鎮方圓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國庫儲存了糧食。當時人們用磚瓦覆蓋白漆刷其表面,讓本來宏偉的建筑變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動的展開,隱藏在“白盒子”內的千年古剎才撩開了神秘面紗。在上世紀“文革”期間,景德寺所有裸露…[詳細]
時代:元至清該廟位于山西晉城澤州市以西約二十余公里的川底村中,現存一座狹小的四合院,正殿最古,兩廂為清代建筑。這座佛堂沒有留下有價值的創建碑刻題記,正殿根據建筑形式推斷為金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九脊頂,建在高于地面的臺基上,檐柱全部采用四楞抹角石柱,闌額和普拍方過柱相交出頭,柱頭鋪作四鋪作單假昂,令栱、短替木托橑風槫,柱頭鋪作里轉為一跳華栱上托壓跳,四面各在當心間各用一朵補間鋪作,四…[詳細]
壇嶺頭岱廟時代:金、清該廟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鄉壇嶺頭村。坐北向南,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1189)重修。2013年5月,壇嶺頭岱廟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坪上湯帝廟位于澤州縣周村鎮坪上村東。始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根據正殿內梁下題記記載,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曾經進行了維修。正殿和香亭為明代建筑。該廟由南至北依次為香亭、黑虎殿、正殿,兩側有山門、鐘鼓樓、廂房、耳殿。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殿前設一低矮月臺。殿身檐柱使用大通額,前檐施八棱抹角青石柱,柱身有收分。前…[詳細]
名稱:史村東岳廟(第七批國保)時代:元至清類型:古建筑地址: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簡介:史村東岳廟位于晉城市澤州縣下村鎮史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163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無碑記可查,據正殿梁下題記記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及清嘉慶丙辰年(1796年)均有復修,1985~1986年村民集資對該廟進行了維修。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山門、中殿、正殿,軸線兩側為鐘鼓樓、東西廂房、東西偏殿、碑…[詳細]
時代:元至清地址: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水東崔府君廟位于澤州縣金村鎮水東村北街。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重修齊圣廣佑王廟碑》及正殿檐柱題記記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德四年(1300年)、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曾多次重修。寺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35.2米,東西寬23.7米,占地面積834平方米。據建筑現狀推測,正殿應為元代遺構,拜殿及東西耳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則為清代。該廟由南至…[詳細]
西四義普覺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西四義村西四義普覺寺,據寺內現存的清道光十四年(1834)碑文記載及實物佐證,該寺創建于唐天寶元年(742),后經歷朝維修,終成今日之貌。該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東西長64.61米,南北寬36.36米,占地面積2204.87平方米,F存主要建筑及殿宇有四大天王殿(南殿)、三佛殿(中殿)、關圣殿(正殿)、藏經樓等,各神殿前后照映,相互貫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