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賀氏宗祠
  賀家祠堂(賀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邊賀姓人家于清光緒年間集資構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約600平方米。據賀氏族譜記載,賀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約兩百八十年歷史。起初只修繕里側一棟,原稱誠公祠,道光年間擴建為現有規模,更名為賀氏宗祠。賀氏宗祠是安化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該建筑端莊軒敞,典雅大方,與山環水抱的,圍墻灰磚青瓦,墻沿白底彩繪,側墻由兩兩對應的品字形高高碼頭墻組成,高低錯落有序,穩重端莊。整座建筑從造型和顏色、繪畫設計,匠心獨具,渾然一體,與古梅山洞市自然環境十分和諧,是古梅山安化境內保存最完整而又獨具文物和美學價值的徽派建筑。作為中國悠…[詳細]
全州蔣氏宗祠
  全州縣永歲鄉石崗村蔣氏祠堂——敦睦堂,亦稱燕窩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州石崗蔣氏宗祠位于全州縣永歲鄉石頭崗村。 石崗村過去的讀書人多,曾有“才子之鄉”的稱謂,清乾隆年間,該村還出了一門父子三進士,即蔣林與其子蔣良騏、蔣良翊分別登清康熙乙未科進士、乾隆辛未科進士、乾隆甲戍科進士。 明正德六年(1511年)工部侍郎蔣淦主持修建,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木質結構,舊稱敦睦堂。祠依地形變化為沿縱軸線布置祠門、祠堂、神堂,供奉蔣氏歷代祖先牌位。宗祠建筑為三進、有兩重天井的四合院,總占地面積516平方米,建筑面積446平方米。 石崗蔣氏宗祠門樓構筑精致,猶如燕窩,后人稱燕子窩樓,聞名遐邇。門樓高8.7米…[詳細]
路州黎氏大公祠
  黎氏大公祠即余慶堂。位于樂從路州。據碑刻所述,建于明朝崇禎庚辰(公元1630年)仲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和宣統元年(1909年)先后重修過,至今仍保存得較完整。坐西北向東南,三進兩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總面闊29米,總進深49米,占地面積1029平方米。單檐硬山式建筑,白石墻腳,天井用白石鋪砌,檐柱采用白石,金柱和角柱均采用東京木,屋檐下和天井滴水檐邊用柚木刻有花卉、人物圖案板畫。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廊梁架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為人物及花卉雕刻。兩扇大門上繪有門神畫像,刻有一副對聯“王氣洽南天,先猷傳北王”。屋脊有灰塑人物、鳥獸、花卉圖案。兩側有青云巷,巷門楣左刻有“霞蔚”…[詳細]
周馥接官廳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廳及周氏宗祠位于東至縣。周馥接官廳,坐西朝東,建筑面積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構,硬山墻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廳有門樓、主樓兩層,內設會客廳、客房、設施豪華。廳內懸有御賜匾額:“七旬齊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壽誕,五子系指長子學海、二子學銘、四子學熙、七子學淵、九子學輝,他們兄弟都中了進士、舉人、撥貢等科舉。還有一塊御賜“風清南服”匾額,是對周馥督江南各省,為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時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愛戴的褒揚。另有一塊本縣紳耆贈送的匾額,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廳右側,是周姓義塾的樓房、花園、廚房、廁所等。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廳西約150米,坐南朝北,建筑面積109平方米,…[詳細]
超然公祠
  “超然公祠”是莒州鄧氏宗祠。位于高阜鎮莒州村下莒州村小組。建于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為當時的修職郎星十二公領頭修建。經歷250多年,至今僅剩前廳和三邊墻體.祠堂面為高8米的墻體,分中、左、右三道門,中門方形,兩側門圓拱。中門上方為石雕“超然公祠”四個大字,大字上方則豎刻“恩榮”二字,為皇家所賜,二字兩邊分別有三塊浮雕石板,雕有龍、鳳、麒麟、鶴、鹿、魚及花草、取“、祿、壽、喜”年年有余之意,門額“超然公祠”兩邊各用石雕了一個達官貴人圖案,寓意該族仕宦之途亨通,達官人層出不窮,實則包含該族出了兩位五品大員。門額下方,正門上方石雕祥云圖案,其中突出三個卯頭,為多數宗祠所未見,代表家族顯赫。…[詳細]
覃氏祖祠
  覃氏袓祠,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家族祠堂。說到覃氏祖祠,就不得不先說一下土家覃氏的起源,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元末明初時期,土家族人覃添順和覃添秀等五兄弟,在石門、澧州、常德一帶多次幫助朱元璋部打敗元軍和陳友諒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合并湘鄂西諸土司改為添平千戶所,并敕封覃添順為“武德將軍”。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覃添順弟弟覃添秀一脈后裔,于永貞樓舊址重建覃添秀祠堂,后合為如今的覃氏祖祠。1989年1月,覃氏祖祠被石門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在…[詳細]
廷鸞公祠
   馬廷鸞公祠位于距樂平市區30公里的眾埠鎮樓前村馬廷鸞故里,建設面積200余畝,內置了馬氏先賢牌位及部分遺物。該祠是為紀念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馬廷鸞而建。馬廷鸞是樂平樓前村人,自幼甘貧苦讀,知識淵博,工于文詞,駢體文尤為工整,曾是兩代帝王的詞臣(起草詔書等文稿)。他為官清正廉潔,重視人才存拔,關心人民疾苦,對0佞-疾惡如仇,對朝廷對國家對民族矢志忠誠。晚年辭官隱居故鄉著書,教子熱心公益。其次子馬端臨在我國史學史上建樹頗豐,所撰《文獻通考》乃史學巨制。樂平之“洪公氣節,馬氏文章”后者即此。馬廷鸞之后裔現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國內廣東潮汕、福建等地,不乏事業成功之士。 1996年10…[詳細]
褚公祠
  湘鄉市城東隅夏梓橋街后,有一幢古老祠堂,濱臨漣水,“褚公祠”3個遒勁大字,橫榜正門上。這是湘鄉人民為紀念唐代忠臣、大書法家褚遂良修建的。唐永徽六年(公元654年),高宗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極力反對,高宗震怒,將褚貶為潭州都督。褚巡視潭州各縣時,不時到湘鄉城東感應寺與方丈和尚私敘興唐大業。寺左有清池,褚公常臨池賦詩,洗筆于池。明末清初,當地人民敬仰褚遂良的書法和為人,便在池旁建褚公祠。祠前楹聯云:“洗墨有清池,碎金留逸少真傳,如見群鴻戲海;疾風知勁草,還笏報交皇顧命,休云飛鳥依人。”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229年),縣丞邵自信曾浚治洗筆池,書橫榜曰“唐都督褚公筆池”,為湘鄉舊八景之一,名“筆沼春…[詳細]
青白江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時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呈長方形平面布局,面闊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長期作為國家中藥材倉庫用途。2005年,經重修后基本恢復了舊式模樣,并更名為“陳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掛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陳氏宗祠不但成為成都地區陳氏祭祀先祖、宗親聯誼聚會的場所,同時也將成為研究“湖廣填四川”歷史事件的重要基地。據《青白江區志》記載:“清康熙十年后,陳氏舉族二百余家,計二千余人,自漳州府南靖縣永溪來四川金堂,聚居今城廂及祥福、景峰、玉虹和繡水各鄉。”陳氏是一…[詳細]
克修公祠
  克修公祠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橋頭組。建于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坐西北向東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圍龍、橫屋等組成,為兩堂兩層四橫一圍龍布局,通一進五間,總面闊49.4米,總進深60.3米,共計房屋75間,占地面積約2979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742平方米。懸山頂、灰瓦面、三合土夯墻,均木質挑、水墨描繪花卉等圖案墻裙、印花三合土地面。大門為一進,硬山式、人字山墻、麻石條大門框,上方題“克修公祠”,兩側楹聯“克勤克儉;修德修身”。下堂為敞廳,石基木柱構筑雙面鎏金木刻穿花人物、花卉等圖案木質屏風。下堂與上堂之間左右兩廊對稱。上堂比下堂高一臺階,石基木柱與木質屏風構筑神龕,供奉湯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国产精品αV | 亚洲五月花在线观看 | 伊人激情在线视频 | 另类专区亚洲色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亚洲乱码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