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海鈔關舊址
  山海鈔關舊址位于西市區漁市街道辦事處西大廟社區西大廟里40號,北距遼河約30米,是一處近現代海關建筑,代表了營口開港后海關設立的史實。因其地處營口埠內西部,又被稱作“西海關”。西海關的管轄范圍包括奉天府、錦州府和山海關地區,因此設有多處分局、分卡,管轄區西起喜峰口、東至皇姑屯、南到莊河(不包括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區)。民國元年(1912),民國政府財政部在營口設立專職山海關監督,由民國大總統任命,主管西海關、監督東海關關務,到1930年12月,山海常關下設稅局15處、稽查局3處、分局7處、分卡47處。鐵路開通后,沿線增設若干常關稅局。1900年俄軍占據營口,俄國民政廳接管營口東、西海關,日俄戰爭后…[詳細]
營花寨
  營花寨位于洛陽市吉利區冶戌村南端,據史料記載為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安)在此為官時所建,現存方形灰磚門墻一座,古柏一棵,于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吉利區冶戌村南端的河岸邊,營花寨遺址靜立在高約7米的寨堤上,占地2500平方米,史載“其勢獨高,若層臺然”。站在寨下觀看,一株粗壯干枯的古樹引人注目。樹下有方形灰磚門墻一座,中間鑲石門,刻“南天門”字樣。沿石階登上寨堤,北側的一面石碑首先映入眼簾,石碑上的文字顯示,營花寨遺址于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側另有一塊石碑,上 書“西晉潘安植柏”。碑后是青磚砌成的花壇,壇中有一株古柏。樹高約7米,徑粗需兩人合抱…[詳細]
精勤書院
  精勤書院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板浦鎮中正東街。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校友中名人輩出,在海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精勤書院的創建者為時任海州正堂鮑毓東、淮北鹽運使彭家騏以及中正場鹽大使陳汝芬,院名取義于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書院設在文昌宮,陳汝芬任第一任院長。抗日戰爭期間,精勤書院遭飛機轟炸,教室被毀,校產被洗劫。抗戰勝利后恢復校舍,定名中正中心小學。1948年后,恢復“精勤小學”校名。1970年,因學生葉繼桂搶救落水兒童張桂香而犧牲,中共灌云縣委、縣革命委員會把精勤小學改名為“灌云縣繼紅小學”以資紀念。1983年縣政府從歷史和影響角度考慮,恢復故名“精勤小學”。…[詳細]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白石屋位于蒙山天蒙景區海樓東南麓,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兩個自然村。抗日戰爭時期,這一帶曾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后勤機關經常活動、駐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眾日報》印刷所都曾長期駐扎在這里,至今遺址猶存。《沂蒙山小調》誕生于抗戰時期的1940年。當時抗大一分校由蒙陰縣的垛莊一帶遷駐費北,該校的文工團就住在下白石屋村。為配合八路軍一一五師打擊當地的-地方武裝組織“黃沙會”,他們創作了民歌《反對黃沙會》。由團員李林(現為上海歌劇院顧問)譜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作詞。后來經過不斷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調》。1999年,費縣委、縣政府在《沂蒙山小調》誕生…[詳細]
靈境寺
  靈境寺,位于五臺縣靈境鄉靈境村。據明《清涼山志》載,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清康熙年間(1662-1722)、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 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276平方米。現存儀門1座,面一間,深二椽,卷棚懸山頂,前面垂蓮柱,安板門,里為儀門式。北正殿為三圣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設廊,硬山頂,當心間隔扇門,兩盡間隔扇窗,內供華嚴三圣玉佛,十六羅漢,大梁墨題:“大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北殿左右磚券門洞進入東西小院,均有正房三間,東西房三間,均出廊,為僧寮房。東配殿為東方三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出廊,硬山頂,中隔扇門,旁安隔扇窗,內供東方三圣、關云長…[詳細]
紅三軍大壩場戰斗遺址
  紅三軍大壩場戰斗遺址位于酉陽自治縣南腰界鄉大壩村。遺址主體是偽團總冉瑞廷的老宅——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始建于1371年,總占地面積738.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通高約6米,東南角設有碉樓,可以瞭望和射擊。冉家祠堂-四周用條石砌成高3米,厚70厘米,長約110米的石墻。石墻外為一片開闊地。1934年8月9日,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的南腰界偽團總冉瑞庭及其子冉崇侯趁紅軍主力不在,偷襲南腰界,殘殺紅軍留守人員、傷病員和游擊隊員。賀龍聞訊,即派鐘子廷率部星夜返回南腰界,包圍了冉瑞廷的老窩大壩場。冉瑞廷見勢不妙,逃得無影無蹤,其子冉崇侯挾持100多名群眾退入大壩場冉家祠堂內負隅頑抗。紅軍包圍冉家祠堂…[詳細]
薛仁貴墓
  薛仁貴墓(一)歷史資料薛仁貴墓地,有石坊一座,東向而立。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只。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面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面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并撫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大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據當地群眾反映,石坊西10米處,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薛仁貴后期任職代州。他晚年如不留任,理應回龍門故里。嘉祥遠離代州、龍門數千里,不知前人以何據謂此墓為薛仁貴墓。(二)現狀唐朝名將薛仁貴墓地現已無墳堆,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詳細]
石庵
  石庵位于湘橋區意溪鎮桂坑村石庵山(古稱石甕山)西面半山坡,距潮州市區約15公里。山上高樹凝煙,怪石嶙峋,曲徑迀回,洞穴幽邃;山下碧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盡得自然之神韻。庵分二層:上為佛堂,白墻灰瓦,十分簡樸,堂前有桂花一株,高逾一丈,植于明代,據傳為明末公主(郡主)手栽,芬馥異常;下為自然巖洞,洞虛如室,可容十數人。從山腳登蜿蜒小徑而上,可見路左峭壁上,鐫“寒拾留響”、“不昧因果”的摩崖石刻,為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黃錦手書。石庵有“最上巖”,《海陽志》載:“最上巖在城東石庵山,捫蘿陟蹬凡三數三至半山,巖石隱伏,有僧舍兩椽,下為巖洞,洞虛如室,可容數人。巖前余地寬可數十人坐,有石壁削立,鐫…[詳細]
牌坊石棚群
  牌坊石棚群位于蓋州市什字街鎮牌坊村南團山上,共20座,依次排列,向西南方向延伸。 石棚群分地上、地下兩種。地上石棚坐落在團山頂向下排列,編號為石棚1處在最高點,東西向。蓋石、東壁石已缺失,北壁石上部斷毀,西壁石長2米、高0.75米、厚0.35米,南壁石長2.3米、高0.75米、厚0.2米。石棚底石長2.7米、寬1.7米、厚0.2米,石棚整體的長寬與底石相當,高與壁石高度一樣。出土遺物包括:人骨、青銅短劍、劍把頭、紡輪、角針、角錐、陶罐及串珠等。 地下石棚仍為東西向,但沒有底石,編號為石棚2的長2.3米、寬1.74米、高0.8米。經過加工的壁石薄厚一致,蓋石恰與山崗在同一平面。清理石棚,發現與黃…[詳細]
熊岳城北門
  熊岳城北門位于鲅魚圈區熊岳鎮光華社區,坐落在熊岳河北岸,河由東向西流入渤海。東3.5公里是望兒山,西7.5公里是渤海遼東灣。熊岳城北門是明代熊岳城的殘存,對研究考證明時的建筑、城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門當時稱“綏德門”,城墻現殘存東西長39.24米、寬12.19米、高8.53米。城基高0.55米,用石條壘砌,其上為青磚砌成的城墻面,白灰勾縫,墻心由黃沙土筑成。該門為券頂式,高5.3米,長12.19米,寬4.3米。門外設甕城。《遼史.地理志》載:“熊岳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是遼始建之盧州”。《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一,城堡載:“熊岳城,《盛京通志》:縣城(蓋州城)西南六十里,即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 五月天Av在线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AV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