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惠安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惠安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治山治水紀念碑位于螺城鎮(zhèn)科山東麓,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革命紀念建筑物,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治山治水紀念碑位于螺城鎮(zhèn)西北社區(qū)科山公園大門處西側。紀念碑為花崗巖五角形實心柱,高2.55米,碑座高0.80米,雕以四時花卉。碑身每邊各鑲輝綠巖石的《治山治水紀念碑記》五方:正面東向的一方碑陰刻豎排楷書“治山治水紀念碑”七個大字,其余四面為陰刻橫排楷書和拼音文字各二方;每方還配有花崗巖石雕對聯(lián)一對,以歌頌人民群眾改造自然的無畏精神。…[詳細]

林權民烈士紀念碑位于東嶺鎮(zhèn)東嶺街,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革命紀念建筑物,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林權民烈士紀念碑位于東嶺鎮(zhèn)政府所在地集市廣場上。紀念碑建于1957年,坐北朝南,花崗巖石結構,占地面積80多平方米。紀念碑碑臺呈八角形,高0.7米,筑有圍欄。碑身作方錐體,高1.2米,座為方形,連座通高2.9米。碑身正面豎刻隸書“一九三○年惠安暴-動-委員會青年部長/林權民烈士紀念碑/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立”;其余兩面刻著烈士的革命斗爭事跡。…[詳細]

藍飛鶴烈士紀念碑位于涂寨鎮(zhèn)新亭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革命紀念建筑物,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藍飛鶴烈士紀念碑位于涂寨鎮(zhèn)新亭村。紀念碑由墓碑和墓亭組成。墓碑立于1955年,坐北朝南,為長方形圭首輝綠巖石質,鐫刻“藍飛鶴烈士之墓”。1958年再筑,以三柱水泥攢尖頂墓亭護蓋,高6米許。亭頂塑以鐮刀和錘子,碑尖豎以五角紅星。碑亭正左右三面之弧形橫眉分別題刻“碧海丹心垂萬世”、“人民功業(yè)立,鐵血不白流”、“氣重山岳,名垂千古”。墓區(qū)分兩層,各鋪以條石,底層邊砌長條石板凳。右邊立有“藍飛鶴同志事跡”碑記。…[詳細]

邱二娘起義遺址位于紫山鎮(zhèn)半嶺村,年代為清,類別為革命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邱二娘起義紀念地位于紫山鎮(zhèn)半嶺村北的高明王宮。高明王宮建于明代,清末及民國間有過維修。宮坐北朝南,系土木結構,兩進三開間,由下落(山門)、天井、正殿組成,南北深15.2米、東西寬8米。正殿面闊進深各三間,硬山式屋頂,祀宋將高明王。1949年后作為小學教室,宮貌大變。1986年,宮外廣場北側新建教室校舍,學校遷出,復為宮觀。…[詳細]

大岞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于崇武鎮(zhèn)大岞山,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崇武鎮(zhèn)大岞村的大岞山(西岞山)東坡的龍喉巖背面,遺址在巖石土坡間的40×30米的范圍內,堆積層呈灰黑色,厚約1米,表土已被農耕破壞。地表發(fā)現(xiàn)散露多種陶片及已風化的屬于原始人類食后拋棄的蛤蜊殼。先后采集到石刀1件、殘石錛2件、陶片100多件。陶片可辨器形有:釜、缽、罐。陶質多為紅、橙紅、黑等顏色的夾砂粗陶,細泥磨光者較少。紋飾有籃紋、繩紋、斜線紋、云雷紋及附加堆紋等。…[詳細]

后窯古窯址

后窯古窯址位于螺陽鎮(zhèn)東風村,年代為北宋,類別為古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后窯古窯址位于螺陽鎮(zhèn)霞光村后窯村下厝西模墩的丘陵地上,1976年考古調查發(fā)現(xiàn),為北宋時期窯址。其范圍約500平方米,有殘存窯基及瓷片、窯具堆積層,厚薄在0.5~0.2米之間。采集的器物都已殘缺,以壺為主,次為罐、缽、盞、甕、洗、器蓋、窯具等,器形較粗大厚重,技0-模并用。釉為黑色、黃褐色,多施半釉,紋飾簡單,大多素面。…[詳細]

青龍橋位于輞川鎮(zhèn)峰崎村北的麒麟山下。青龍橋為南宋寶祐年間(1253—1307),惠籍僧人、著名造橋慈善家釋道詢建造。它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輞川橋建成以前惠安縣城與輞川直至惠北的交通要道。隨著潮汐的變遷和輞川橋的建成,青龍橋的作用逐漸降低而疏于維修,橋已殘缺不全。現(xiàn)橋殘長35.8、寬3.9、高2.5米,尚存4孔5墩,墩為半船形,每孔凈跨10.3米。橋面各節(jié)原架5條石板,有的已斷缺。其中石板最長者12.8、寬1.4、厚0.68米,重達32900公斤。…[詳細]

輞川橋位于輞川鎮(zhèn)輞川街,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輞川橋位于輞川鎮(zhèn)輞川街西側獅子山下,橫跨于菱溪與林輞溪入海交匯處,頻臨輞川港海運碼頭,沿海大通道貫穿。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惠安知縣張桓創(chuàng)建此橋。昔時輞川橋是輞川通往惠北、肖厝、楓亭、仙游一帶的交通要道,直至1933年才被新建的跨海公路橋所取代,成為人行道。橋為石構梁橋,東西走向。實測長121.4、寬3.9—4.9,高7米,7墩8孔。墩系用大方塊石疊砌而成,中墩高達15米。橋面石板長10.0、寬1.0、厚0.5米,兩側護有石欄。…[詳細]

蓮城遺址位于凈峰鎮(zhèn)城前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舊稱黃崎城,位于凈峰鎮(zhèn)東蓮村北20米的小山上。城墻環(huán)小山用條石單面筑砌,近似方形。明洪武年間,在惠安建有崇武、蓮城、小岞、峰尾、獺窟等五城,現(xiàn)除崇武城外,唯蓮城尚保存有大體規(guī)模。但現(xiàn)存城址僅存南城門,系拱形,殘高2.7、寬2.25、厚1.1米,城樓已毀,城上垛子亦倒塌不存。城墻除東南、東北部保存較好以外,余者塌落殆盡僅留城基。城墻殘高5.1、寬2.95米。現(xiàn)存城址實測周長520米。…[詳細]

凈峰寺

凈峰寺位于惠安縣凈峰鎮(zhèn),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凈峰寺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等組成系列建筑群體。弘一法師曾在此研究佛學。門票/開放時間10元鄰近景點洛陽橋崇武古城凈峰寺位于凈峰鎮(zhèn)山透村北100米處的凈峰山上。其山圓豐端秀,上多怪石,如水嚙射狀,并產有紅丹石,而且地處海濱,三面環(huán)水,一面負陸,別具秀麗的山光海色。寺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現(xiàn)存系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及近年…[詳細]

科山寺舊址位于螺城鎮(zhèn)科山,年代為宋-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科山寺位于螺城西郊的科山上,面臨城區(qū),背負蓮花峰,東側有莊先生祠、劉望海報德祠。科山原名“登科山”,因宋代盧瞻曾結廬讀書其上,后中舉登科而名之,簡稱“科山”。寺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寺前后環(huán)境建設總范圍3000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格局嚴整,形成了包括佛剎、道廟、儒祠的釋道儒三教同尊的勝地。…[詳細]

后郭巖峰寺石造像位于黃塘鎮(zhèn)后郭村北1公里處的白巖山上的巖峰寺內。巖峰寺始建時間史書無載。應建于宋代,寺分前后兩殿,各以一巨大巖石南向一側開龕刻石造像,其余三面墻體和屋蓋系土木建筑,硬山式,單間。該寺山門為利用兩邊層巖輔以砌石而成,有如寨門;右旁高巖上還刻有“梅關”兩字。山的西北側也有一寨門,旁刻“石匠梁秀山——崇禎元年建”。該寺在明崇禎元年(1628)及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兩次重修,其后,寺構漸有損壞,而石刻造像則保存完好。…[詳細]

一片瓦寺摩崖石刻位于紫山鎮(zhèn)南安村西側的一片瓦山上。山巔巨巖下辟洞窟為寺,稱一片瓦寺。洞內及山中巖壁有明代戴卓峰與清代、近代無名氏的摩崖題刻10多段。…[詳細]

龍喉、獅石臺崖刻位于崇武鎮(zhèn)大岞村,年代為明,類別為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喉與獅石臺摩崖石刻位于崇武鎮(zhèn)大岞村大岞山上,其東側為大岞海,風景秀麗,距崇武風景區(qū)約2公里,上有明代題刻6段。…[詳細]

文筆山崖刻位于涂寨鎮(zhèn)文筆山,年代為明,類別為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筆山摩崖石刻位于涂寨鎮(zhèn)文峰村西北側的文筆山上。明代因在山巔砌石如筆狀,遙對縣孔廟及筆架山,故稱“文筆山”,現(xiàn)代書法家梁披云題有:“文筆峯”三個大字。此處距惠崇公路約3公里,山下有文筆中學、山尾小學、山尾村委會,山上有明代石刻2段。…[詳細]

試劍石崖刻位于輞川鎮(zhèn)試劍村,年代為明,類別為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試劍石摩崖石刻位于輞川鎮(zhèn)試劍村北側的古官道上,該處有巨石劈為二:一豎,高3.2米,底長4.2米;一臥,平面長5.7米、寬4.5米,作路面。二石面皆坦平,有如刀劈,但大小不同,痕跡也不能吻合。傳系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經此,劈石以試劍鋒,豎石面有石刻三段。…[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