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小鐘山摩崖石刻
  小鐘山摩崖石刻位于鐘山縣鐘山鎮城廂街鐘山公園內,年代為宋至元。小鐘山上有摩崖石刻五處:包括元代至順年間石刻兩處,一處“農元帥平瑤復縣治”,另一處為“復縣巖”。明代摩崖石刻一處,為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富陽知縣徐參謹題書的“狀元峰”。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有兩處,其一為民國十年(1921年)的“中樓記”,另一處為興業縣梁存適題刻的抗日救國五言詩。五處摩崖石刻均為繁體陰刻。小鐘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詳細]
大八仙摩崖石刻
  大八仙摩崖石刻位于北山鎮懷道村大八仙屯大八仙山上,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宜州土豪黃祖記與思恩土知府岑瑛勾結,欲割永定與述昆州等地給岑瑛,宜州知縣朱斌備為巴結岑瑛,同意割讓兩地給岑瑛,但以地方農民領袖韋萬秀為首的反割地、反官府壓迫,舉行了農民起義,這就是廣西著名的“慶遠起義”。這場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斗爭歷時了五十多年之久,明王朝先后調兵遣將進行多次鎮壓,無果而終,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最終明…[詳細]
會仙巖摩崖造像
  會仙巖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廣西崇左大新縣雷平鎮安平村完小200米的山腳一個巖洞里。總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會仙巖創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巖洞內原來塑造有塑像,石刻造像,玄天大帝、文昌帝君、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幾十尊人物造像、以及文人騷客的詩文題詞數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到粵西地區考察時路過此地曾游覽過會仙巖洞,并留下墨跡兩處,上世紀六十年代巖洞內的石刻造像、詩文慘遭毀滅。現在盡存六組石刻造像和十多篇…[詳細]
劉永福那良故居
  劉永福故居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永福回國后,利用回鄉省親掃墓之機,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邊境)選地擇吉日興建住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房屋占地面積約659.75平方米,建筑面積602.86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房屋寬32.5米,進深20.3米,兩層磚瓦結構。共十二間,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為廳,廳中央橫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慶”“金玉滿堂”八個大字。上…[詳細]
思恩縣中州碑記碑
  思恩縣中州碑記碑位于環江縣東興鎮東興社區那懷屯,年代為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思恩縣中州碑記碑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0米范圍內。…[詳細]
匯水橋畔碑林
  匯水橋畔碑林位于上林縣三里鎮三里街南匯水橋畔船山,時代為明至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7年,匯水橋畔碑林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云山獨秀峰摩崖石刻
  云山獨秀峰摩崖石刻位于德保縣城關鎮蓮城大街北面,年代為明至民國。云山獨秀峰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霞洞摩崖石刻
  紫霞洞摩崖石刻位于龍州縣上金鄉中山村河抱屯南面750米明江西岸,年代為清。紫霞洞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雷婆嶺摩崖石刻
  雷婆嶺石刻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位于邕寧區鎮龍鄉那蒙村東面雷婆嶺北。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雷婆廟摩崖石刻位于邕寧區鎮龍鄉東面的海撥209米的雷婆嶺上,那蒙西南1公里,周圍是山嶺,石刻主要在雷婆嶺頂北面的大裂隙內。裂隙長約50米,高約7米的兩側巖壁上,附近有鐵靈樹,榕樹,樟樹等。據《雷廟碑記》載:每逢五月初五,群賢畢至,少長成集,乘興而游樂。同時,進行有關道教禮事活動,事后…[詳細]
松林村石德壇及石刻
  松林村石德壇(本坊業主老尊福德碑、松林紳士碑)年代為清,位于回龍鎮泉嶺村委松林村南,類別為石刻。2018年11月8日,松林村石德壇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主體四周3米。保護范圍:以石德壇及石刻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龍巖山摩崖石刻
  龍巖山摩崖石刻位于鐘山縣燕塘鎮張屋村東南,年代為清。龍巖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龍巖山摩崖石刻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獨鰲山摩崖石刻
  獨鰲山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中平鎮良山村,年代為清。獨鰲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文相巖摩崖石刻
  文相巖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大樂鎮龍屯村委龍女村,年代為清。文相巖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六祖巖摩崖石刻
  六祖巖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象州鎮雞沙村委黃皮溝村,年代為清。六祖巖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嶺泰山石敢當
  東嶺泰山石敢當年代為清乾隆27年(1862年),位于燕塘鎮合群村委東嶺村,類別為石刻。2018年11月8日,東嶺泰山石敢當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敢當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巴馬山摩崖石刻
  巴馬山摩崖石刻位于環江縣思恩鎮清潭村上清潭屯與文化村下蘭屯交界處的巴馬山上,年代為清同治七年(1868年)。巴馬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摩崖石刻為中心,向四周外延2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譚家世譜碑
  譚家世譜碑位于環江縣下南鄉波川小學校園內,年代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譚家世譜碑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亭屋檐滴水為基線,向東外延2米,向南、向西、向北各外延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大清國欽州界”1號界碑
  “大清國欽州界”1號界碑位于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零公里處,年代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大清國欽州界”1號界碑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向北以沿界碑景點通道臺階南側墻邊往東外延14米至李受彤塑像西側旁;向東從李受彤塑像西側旁往東南方向經李受彤塑像前面和兩顆龍眼樹圍圈之間外延10.5米至距離壹號界海鮮飯店墻體2米處,向東南與壹號界海鮮飯店墻體及墻體同側圍墻平行外延7.4米;向南從東面…[詳細]
“大清國欽州界”5號界碑
  “大清國欽州界”5號界碑位于東興市東興鎮中山社區口岸大樓南側距北侖河約20米,年代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大清國欽州界”5號界碑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界碑四周護欄為基線,向北外延2米至胡志明亭景點綠化帶,向東外延2.3米至河堤路,向西外延2.9米至新華路,向南外延1米至河堤路。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龍脊石刻和碑碣
  龍脊石刻和碑碣位于龍勝縣龍脊鎮龍脊村龍脊古壯寨,年代為清至民國。龍脊石刻和碑碣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永久免费视频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野狼在线亚洲AV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