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普覺寺又名臥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壽安山南麓,距市區20公里。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妙足”、“知足”。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余年。初建時名兜率寺,內供有香檀雕制的臥佛像。元朝重建,并鑄一尊釋逛牟尼銅臥像置于寺內,同時更名壽安山寺。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改稱十方普覺寺。因寺內臥佛造像遠近聞名,人們通常稱臥佛寺。臥佛寺坐北朝南,由3組并列院落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額題“智光重明”,四柱三樓灰筒瓦頂。牌坊過后是長百余米的坡道,坡降12米,兩側古柏4行。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筑。樓后傍依山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