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圣瑞現塔
  三圣瑞現塔三圣瑞現塔(第六批國保)時代:金地址:陵川縣西河底鎮積善村西的昭慶院內俗稱積善塔,距縣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據塔內第三層所嵌碑文記載:“大定六年,舜都骷髏和尚行化至此,曾從昭慶院西掘出一只石龜,中藏肉鬢珠一粒,背刊‘古禪寺三圣瑞現塔’,復刊‘隋仁壽元年僧豐彥藏字’。于是骷髏和尚便將舊得舍利和石龜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為藏舍利而建,創建于隋而再建于金。塔平面形制正方形,共十三層,高約30米,為密檐式磚塔。每邊長為6米,第一層塔身為平素的磚墻砌筑,每層迭澀出檐,各層逐漸縮小,從第五層收分較大,從第三層仰視塔內,像是一個倒懸之井,空洞直達頂端,塔正面各層…[詳細]
平順回龍寺
  回龍寺回龍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地址:平順縣陽高鄉侯壁村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現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鋪作,出平昂。梁架結構為三椽袱對搭牽通檐用三柱。佛殿柱頭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櫨斗;闌額至角柱不出頭;柱頭鋪作用蟬肚實柏栱;昂介于真昂與假昂的獨特做法,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貴實例。殿內存清工筆淡彩壁畫50余平方米,寺內存一通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碑記碑刻。…[詳細]
沁縣普照寺大殿
  長治普照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沁縣城西8公里的郭村鎮開村村東。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陰,視野廣闊,景色優美。據清雍正年間《杭州志》載,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間(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間(1161-1189)重修,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順治(1644-1661)、雍正年間(1723-1735)屢有增建與修葺。寺坐北向南,原為西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觀音殿(后殿),兩側配殿、廂房、節義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上黨地區以建筑宏偉而著稱的佛教寺院之一。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軍將南殿、后殿及其附…[詳細]
襄垣昭澤王廟
  郭莊昭澤王廟位于襄垣縣王橋鎮郭莊村。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東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積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現存大殿主體結構為金代遺構,其余建筑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從南到北僅存山門、大殿;兩側依次有前院東、西夾房各五間,東、西配樓各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后院東、西配樓各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東、西耳殿各三間;耳殿兩側,又設東、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間,西跨院清代圓門,東跨院門新建。大殿深架結點金代風格突出,前檐鋪作、替木、檐柱等構件均為金代遺物;內部梁架中,氈笠式駝峰和兩瓣駝峰、合榻、蜀柱、叉手,均保持了金代建筑風格,三椽栿為自然彎材,斷面近圓形。梁…[詳細]
長子天王寺
  天王寺天王寺(第六批國保)年代:金地址:長子縣城南大街據光緒八年《長子縣志》及碑載,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現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占地面積1140.8平方米。中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后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兩殿均使用減柱造,建筑布局及用材體現了金代建筑風格。…[詳細]
不二寺
  不二寺不二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地址:陽曲縣城首邑西路74號原位于陽曲縣北留鄉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1989年將大雄寶殿遷至縣城首邑西路74號。不二寺大雄寶殿,始建于北漢乾祐九年(956年),現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積147.6平方米。單檐懸山頂,出檐有廊,殿前檐置五鋪作斗拱。殿內釋迦牟尼、弟子、菩薩等明代泥塑9尊,保存完好,其下佛臺磚雕精美;兩側山墻存壁畫80平方米。現存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敕賜不二禪院碑一通。院內存塔兩座,一為六角六面三層十一節石雕塔,高3.8米;另為八角五級磚塔,高6米。殿內東西山墻上繪有壁畫,每…[詳細]
應縣凈土寺
  凈土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東北隅,俗稱北寺。創建于金代天會二年(1124年),距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全寺建筑分布在東西兩條軸線上,現僅存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全寺主殿,金代原構,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略呈方形,單檐歇山頂,殿頂用筒、板瓦覆蓋,檐頭鑲以綠色琉璃。檐下斗拱四鋪作,出琴面昂。角柱有顯著的側腳升起。歷經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禎多次修葺,尚存原貌。扇面墻繪有明、清時期彩畫。大殿天花、藻井及天宮樓閣的混金作法,是金代少見的珍品。整個天花藻井的構圖繁復,反映了金代室內裝飾絢麗多彩的時代特點。凈土寺天宮樓閣,既是精制的建筑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藝品,其仿木構建筑形式,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建筑…[詳細]
義居寺
  義居寺義居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臨縣棗圪達鄉棗圪達村始建于宋代,舊稱“佛堂寺”,原為天官寺下院。現存建筑正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寺院坐西朝東,三進院,占地面積為5981平方米。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前殿、正殿、藏經樓、萬佛洞(石窟),兩側建有偏殿、廊房二十余間。正殿面闊七間,進深四架椽,單檐歇山頂,琉璃剪邊,斗栱用材碩大,為六鋪作雙下昂。萬佛洞石窟面積為59.78平方米,窟頂為平面,雕有臥牛、伏虎、靈猴、玉兔、蓮花、靈芝等圖案。義居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壯觀,系臨縣現存廟宇建筑之首,是一處很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5月,義居寺作為元至清時期的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詳細]
舜帝陵廟
  舜帝陵廟舜帝陵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鹽湖區北相鎮西曲馬村南鳴條崗據廟內明清重修碑記載,創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現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積2.7萬平方米,由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組成。廟內磚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長51米,正面立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書“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后檐敞朗,西山墻嵌“鳴條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為皇城,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布局嚴謹。廟內現存明、清、民國…[詳細]
榆社崇圣寺
  崇圣寺崇圣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榆社縣城以西30公里的禪隱山坳初名崇嚴寺,又名禪山寺。創建于唐,宋嘉佑年間改名崇圣寺,南宋毀于戰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個院落,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過殿(南殿)、大雄寶殿及廂房等,寺廟西南有明代實心磚塔1座,元代石塔2座。東面有白龍廟,南面為戲臺。建筑面積184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建于金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南殿內保存有元代壁畫。寺內還保存有唐代石刻造像6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久久toko | 亚洲免费VA不卡在线播放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