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瞻園
  瞻園位于南京市瞻園路20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并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侵削,范圍日狹,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曾幾…[詳細]
泰州城隍廟
  泰州城隍廟位于泰州海陵區邑廟街二十二號。泰州城隍廟又稱邑廟,是江蘇省境內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泰州地區規模最大的道觀。始建于唐代,北宋以來曾經五次翻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南北總長124.47米,占地5300多平方米。大門外八字墻分列兩側,前后以子午線為中軸,分山門殿、審事廳、大殿三進。山門殿,審事廳各五間,大殿十間,二十四司三十間和地方廟、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間,共七十二間房屋。其中山門殿、審事廳、二十四司為明代建筑,大殿為清初建筑。每進連接天井的左右兩側皆建有對稱的廂房,從而使每進殿宇都自然形成一組四合院落。泰州城隍廟建筑風格和體量均與泰州舊州衙相似。第一進山門殿,設有三個方…[詳細]
東林書院
  導游楊時,號龜山,曾受學于理學家程頤,在無錫講學達18年之久。他當年講學的場所,稱為“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楊時離錫后,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到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等捐資,在舊址上重建東林書院。此后,東林書院名聲極大,一度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當時無錫的顧憲城、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劉元珍、葉茂才和武進的錢一本、薛敷教,人稱“東林八君子”。抗日戰爭勝利后,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院內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書院里有一幅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了顧憲成為學治世的…[詳細]
昭嗣堂
  昭嗣堂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麓。又稱香楠廳,明嘉靖七年(1528年)進士曹察所建宅第中的大廳。乾隆十三年(1748年)曹察裔孫將宅改為家祠。面闊五問,進深十一架,硬山頂,全部采用粗壯楠木建成。椽上置楠木望板,廳內金柱上首之雀替,月梁兩端及檁等均施彩繪,有旋子蓮花、雙錢、包袱垂角等紋樣,貼金隱約可見,金柱下置覆蓋形青石柱礎,檐柱下為青石桎,山柱下為木桎和柱礎。…[詳細]
趙用賢宅
  趙用賢宅位于江蘇常熟市區西涇岸片區南趙弄10號。趙用賢宅是明代趙用賢及其子孫居住的宅第,始建于明代嘉靖時期。據史志記載,趙用賢為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后贈禮部尚書。其子琦美,以父蔭歷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書,為隆慶、萬歷間著名藏書家,書房曰“脈望館”,取意《仙經》:“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此宅坐南朝北,原有軸線三組,左右二組已毀,今存為主軸,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宅內大木構架、梁枋彩畫、雕花柱礎、雕花踢腳磚和丁字斗拱等均為明代原物,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趙宅現存建筑為軸線房屋一組,總面積約400余平方米。門屋3間,前檐斗拱出挑,闌額施有彩繪;大廳四椽栿及平梁皆…[詳細]
張溥宅第(張溥故居)
  張溥宅第坐落在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新華西路57號。張溥宅第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原是張溥伯父、明崇禎時工部尚書張輔之的宅第,后為張溥所得。張溥(公元1602-1641年),太倉人,字天如,號西銘,明代著名文學家、政治活動家。官至庶吉士。崇禎年間,張溥組織了著名的文人社團——復社,以“興復古學,務使有用”為宗旨,進行政治和文學活動。張溥一生著述極多,有《七錄齋集》等,為紀念反對魏忠賢“閹黨”專權被害的蘇州五義士而撰寫的《五人墓碑記》,是后代傳誦的名篇。現存建筑為三進組合式的通轉走馬樓房屋,硬山造,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7平方米,是一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建筑。大廳正中有張溥半身塑像,后兩進…[詳細]
東山民居
  東山民居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南東山鎮松園弄。東山民居,又名春在樓,俗稱雕花樓,原為金氏地主宅院,占地5500平方米。磚雕門樓高達9米,仿木結構,飛檐翼角,運用細磚鑲嵌、透雕、高浮雕和線刻等多種手法,遍刻福祿吉祥圖案、文字及堯舜禪讓、文王訪賢、郭子儀拜壽等歷史人物故事,是中國江南磚雕藝術代表作。主樓前樓的梁、枋、柱、欄、窗等處刻吉祥圖案、三國故事、二十四孝及戲曲場景。兼用科林斯式柱頭、西式鐵鑄欄桿、“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裝飾。后樓特點是采用外觀兩層內實三層的結構手法。以回廊聯通前后樓。樓北花園小巧玲瓏,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橋、假山、亭榭、花木等。樓南一廳,據考證為明代建筑。200…[詳細]
蘇州藝圃
  蘇州藝圃蘇州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占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于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郁,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詳細]
全晉會館(中國昆曲博物館)
  全晉會館全晉會館又稱山西會館,位于平江路中張家巷14號,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蘇晉商集資創建全晉會館于閶門外山塘街半塘橋畔,咸豐十年(1860年)毀于兵燹。光緒五年(1879年)至民國初建新館于今址。現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依次為頭門、戲樓、正殿等。頭門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五界,脊柱間各設將軍門一座,明間兩扇黑漆門扉繪有工筆重彩門神,并置抱鼓石一對。以脊柱為界,前為海棠軒,后為鶴脛軒,梁枋飾以戲文浮雕。頭門左右為水磨磚貼面八字墻,壁面各飾磚雕團龍,環以纏枝紋,頂覆瓦壟起…[詳細]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歷史地位的象征和見證,其規模宏大。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歷史淮安府署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現存衙門原為南宋五通廟,元為沂郯萬戶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總管府府署(現漕運總督部院處)加以修葺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選址,結果選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真人国产作爱免费视频 |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