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列正順廟
  正順廟位于三明市梅列區列西街1號。地處沙溪河畔西岸,列東大橋北側,與具有古典園林風格的麒麟山公園和繁華的商業區相望。正順廟為三明的歷史博物館,始建于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三明地區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結構建筑。尤溪、永安、南平、將樂、德化等地都建有正順廟,但此祖廟規模最大,總面積有745平方米,也最為有名。正順廟坐北朝南,廟內遍種迎春、廣玉蘭、扶桑、丁香、柳、柏、樟、桂、竹等,姹紫嫣紅,馨香襲人![詳細]
閩東北廊橋
  閩東北廊橋位于福建省東北部的屏南縣、壽寧縣、柘榮縣、古田縣和武夷山市等地。千乘橋位于屏南縣棠口鄉棠口村,始建于南宋末,明末被水沖毀,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嘉慶十四年(1809)又被洪水沖毀,嘉慶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建。橋為木拱構架,南北走向,長60.7米,寬4.9米,一墩、二孔,船形墩,單孔跨度27米。橋上建雙坡頂、四柱九檁穿斗構架的廊屋,計22間。橋正中設神龕,祀五顯大帝。橋屋兩邊設木條凳、外側置遮擋風雨板。北端有39級石階,南端有15級石階及清道光二年(1822)千乘橋志碑四通。屏南縣古峰鎮西南部長橋村、新村連接處的萬安橋原名“龍江公濟橋”,俗稱“虹橋”,初建于宋,為石砌五…[詳細]
安溪文廟(安溪縣博物館)
  安溪文廟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存格局為清康熙年間重建。主體建筑貫穿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左右對稱,自外至內有泮宮、“騰蛟”“起鳳”石坊及泮池、照墻、欞星門、戟門、廡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諭衙等,南北164米,東西寬36.5米,加上明倫堂,建筑面積達5986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規模宏大,藝術精湛,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閩”之美譽,其建筑法式曾傳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例證。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軍政干部訓練班舊址安溪文廟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大同路東側。抗日戰爭時期,集美中學內遷安溪,在安溪文廟辦校,黨組織在此建立中共集美學校支部,開展黨…[詳細]
德遠堂
  德遠堂位于中國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又稱“張氏家廟”。德遠堂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后多次重修。德遠堂坐東北朝西南,一進院落,大堂為穿斗式木構架,面闊進深各三間,懸山頂。兩側為廂房。堂前為半月塘,池塘周為石坪,立有石旗桿22根,高7~10米,多為清代族人考中舉人或進士后所立。正門有牌樓,樓牌正面書寫“張氏家廟”四個大字,背面寫著“派衍西來”。步入樓牌,穿過庭院后,便是主殿,這是二進的古老建筑。前廳屋檐下兩側各有三座古代名戲人物的泥塑。過了甬道,就是“德遠堂”大殿。大殿正中懸掛著一塊大橫匾,-“德遠堂”三個鎦金大字。大殿正中的壁上,筑有一大神龕,排列著歷代0的神位。正殿…[詳細]
施瑯宅、祠和墓
  施瑯宅、祠在施瑯出生地晉江市南龍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毀無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復建,次年秋告成。祠建東、西、中和都爺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為三落雙擴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三進五開間,有房屋大小66間,建筑面積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為泉州典型傳統明居建筑,俗稱宮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簡樸大方之風。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清初遷界時毀,施瑯復臺有功,封靖海侯,于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歷代重修,于今保存較為完整。祠宇三進,磚木結構,黑柱紅檐,莊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軸線上序列排開,嚴整肅穆,兩側以…[詳細]
鹡鸰寺
  鹡鸰寺位于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北十五公里的調元鎮,觀音場北2公里。始建于康熙,現存主體為嘉慶時所建,主體建筑有大殿、奎星殿、土地廟、吟書亭,1994年維修大殿。新建魁星殿、吟書亭、游覽道、廂房、彩繪壁畫等,1995年底正式開放。1997年完善了山門和圍墻建設,F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林氏義莊
  林氏義莊的所在地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楊厝村。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臺灣墾殖致富之后,懷念家鄉宗人的疾苦,決心加賑助,擇定吉尚村潭頭地方籌建林氏義莊。經過近二年營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義莊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間,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四合院構造。3幢2進,單檐硬山頂,木構梁架、神龕等均有精美雕飾,為當時閩省著名的慈善機構之一。存有清代呂世余所書《林氏義莊》碑。林氏義莊的整體結構系三座并排的具有閩南風格的兩進大厝,前面一片磚,后面建二層長樓一座,配合東西對向護厝,圍拱全莊。踏入莊園,覺得整齊寬敞、古典大方。據云:…[詳細]
福州文廟
  福州文廟,又稱“先師廟”,俗稱“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樓區圣廟路。殿內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在表現技法上注重質感和比例,形神兼備,雕刻精美洗練。展示了儒家現實生活氣息的境界。形象豐滿圓潤,氣質渾厚,衣飾簡素,具有輕快流暢的特色。如此雄偉壯觀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實屬宇內罕有。殿內,懸掛重新復制的由康熙皇帝以下五位皇帝書寫的六面大匾額。以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書寫的楹聯,金字熠熠,滿壁生輝。移身殿內,令人油然而生崇仰肅穆之情。門:欞星門亦稱先師門,F存石構件屬明代所建。六柱三開間,對稱布局,每根柱腳用兩塊夾桿石前后對夾鎖固。東西兩翼墻上鑲嵌著“江漢秋陽”、“金聲玉振”聯句石刻,花崗巖,長2.62米、寬0…[詳細]
建甌東岳廟
  建甌東岳廟,又稱東岳行宮,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城東郊三里白鶴山麓。東岳廟始建于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寧府志》卷三《山川》白鶴山條下載:“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又鶴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東岳行宮”。東岳廟占地四十余畝,是目前福建省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體建筑“圣帝殿”的規模、形制,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東岳廟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圍以鐵欄(現用木欄)是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所鑿。東岳廟歷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繕。出東門,行三里,過奈何橋;經孟婆亭,到東岳…[詳細]
真如寺塔林
  真如寺塔林,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城東北22公里云居山五腦峰南麓。真如寺塔林,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八〇六~八二〇年)。當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里開基建寺--云居禪院。真如寺現塔林有建筑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玉佛殿、禪堂、虛云老和尚紀念堂、寮房等,多為磚木結構的宮殿式重廡雙檐大開間,上蓋生鐵鑄瓦。寺屬水田一百馀畝、山林三千三百馀畝。寺中尚存千年古銀杏十馀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禪師手植者,直徑達二米,拔地參天,蓊郁蒼翠。寺內還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間鑄造…[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无遮挡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 久久ri精品视频 |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