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在沙市市區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于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后,間有修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余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一塊“遼…[詳細]
宜昌黃陵廟
  距三峽大壩幾公里處,位于廟南寬谷中黃牛峽南岸的黃牛山腳下,臨江聳立著一座紅墻黃瓦和金碧輝煌的古建筑,這就是三峽中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黃陵廟。黃陵廟,原名黃牛祠、黃牛廟。相傳此廟是春秋時代為了紀念神女助禹開峽的功績而修建。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今宜昌)縣令時,只信禹王開山之功,認為神牛助禹開峽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故將黃牛廟改名為黃陵廟。黃陵廟初建時,氣勢十分的宏偉。廟前游客拜且舞,擊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極旺,后因屢遭戰爭毀壞,幾經重建,雖不如初建,卻仍然是三峽中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現僅存明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禹王殿富麗堂皇,斗拱飛檐,陶瓦獸脊,由36根大楠木立柱支撐,殿…[詳細]
茨河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東南45公里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景區,省級森林公園。作為全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被列入《中國佛教百大名寺》一書。該寺始建于隋,初盛于唐,鼎盛于明,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萬斤銅鐘制作精細,造型美觀,F存“金剛般若波羅密正經”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寺院內外古木參天、泉水潺潺,有玉石碑、臥牛池、龍泉池、玉帶水、鎖風橋等自然景觀。襄憲王墓聞名遐邇,隋煬公主的傳說美妙動人。承恩寺的泉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健身療疾,有神水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幾經挑選,于1968年在此設立制片分廠,專門從事膠片洗印工作。許多著名電影在此拍攝外景,包括《閃閃的紅星》…[詳細]
鐘祥文風塔
  鐘祥文風塔位于鐘祥市郢中鎮,創建于唐廣明元年(880年),初為土塔,曰“白乳高僧塔”,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土塔外加建磚石。為典型的覆缽式-塔,由地宮、塔基、覆缽、相輪、寶蓋和塔剎六部分組成,通高21.52米。特別是塔剎高度占全塔的一半以上,相輪有二十一重之多。塔身通體雪白,如朝天高舉之筆鋒,寓意文風鼎盛,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鐘祥的標志性建筑。文風塔建筑造型獨特,為中國現存的古塔中之孤例,極具文物研究價值。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當山建筑群
  武當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7年),宋、元均有不同規模的建筑。明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因政治上的需要下旨譴500名欽差率30萬軍民夫匠,歷13年,共建成8宮、9觀、36庵堂、72巖廟等33組建筑群。嘉靖三十一年(1552)又增修擴建,形成了長達120華里,殿宇房屋2萬多間,建筑面積160余萬平方米,規模宏大的建筑體系,明人詩云“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被实圻敕封武當山為大岳,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立法保護道教,派軍隊守護山林,遣流徙犯人開墾山田,供養廟觀,封8宮住持為正六品-,“設官鑄印以守”。武當山成為“0創業棲神之所”的明皇家廟觀。明歷代皇帝即位,都要派欽差…[詳細]
秭歸鳳凰山古建筑群
  鳳凰山古建筑群位于秭歸縣茅坪鎮。因興建三峽大壩,1990年將屈原祠等古建筑遷建于茅坪鳳凰山。鳳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分三大區域布局,屈原祠區、古民居、廟祠區及古橋梁、石刻、城門區。屈原祠,位于鳳凰山古建筑群西南部的屈原紀念景區。原名清烈公祠。建筑面積2870平方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元、明、清歷次維修。1976年7月因興建葛洲壩水利工程遷址并更名為“屈原祠”。中軸對稱布局,保存有山門、配房、大殿、屈原銅像、東西碑廊、屈原紀念館及屈原墓等建筑。屈原故里牌坊,位于鳳凰山古建筑西南部的屈原紀念景區。清代建筑,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木構牌坊。高約7米,面…[詳細]
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漢水與襄陽小北門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毀于戰火,現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間重建。它是為紀念我國北宋時期杰出的書畫大師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人稱米襄陽。生于一0五一年,卒于一一0七年。米芾擅詩文,工書畫,精鑒賞,酷愛收藏,多才多藝,廣通博貫,而其書畫的成就尤為突出。其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博取眾長,不守陳規,自成“沉著痛快”的“刷字”藝術的新風貌,被譽為一代宗師,與蘇軾、黃庭堅、蔡京并稱為北宋四大書法家。其繪畫,創制了“米氏云山”,應是繪畫藝術史上的先河。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筑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詳細]
陡山吳氏祠
  在紅安縣城東北35公里的中和鄉陡山村。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兩次重修。為一組深3進、廣5間的磚木結構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10平方米。庭院間隔,廊廡相連,布局嚴謹,渾然一體。正面牌樓有巨匾“家承賜書”、“吳氏祠”。屋頂均建有龍頭魚尾式飛檐,檐角掛有大銅鈴。門內右側有一精致木樓為“觀樂樓”,樓頂有彩畫《八仙圖》、《太極圖》、《大禹耕田》、《文王訪賢》、《群英會》、《漁樵耕讀》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樓檐木雕《武漢三鎮》,全長9米,畫面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且工藝精湛,立體感強。正殿兩旁有數…[詳細]
上甘棠村古建筑群
  上甘棠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夏層鋪鎮。唐大和元年(827年),周氏族人定居上甘棠,村莊名稱位置和居住家族始終未變,為湖南省絕無僅有。“甘棠”一詞出自《詩經•南風》,取甘棠為村名含有對先祖榮光的懷念。因該村處于謝沐河的上游,故稱上甘棠。今上甘棠村有450戶,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有壽宣亭、忠厚祠、月陂亭摩崖石刻和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民居,體現了中古時期文化的精華。村內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此外,村莊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萬歷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間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墻等,還有一批明顯帶有宋代特征的古建…[詳細]
高椅村古建筑群
  高椅因其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師椅而得名。古村現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緒7年(1380—1881)連續500年間的古民居建筑104棟,總建筑面積19416平方米。古村現有住戶594戶,2205人,其中85%的村民為楊姓,侗族,系南宋誥封“威遠侯”楊再思的后裔。高椅古村無論從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還是建筑的形態特點、以及內部結構與周圍山水園林、地形水系的關系,都有著極具特色的人文形態,有著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選位符合中國古代《周易》陰陽、五行學說。古村建筑整體布局按梅花狀排列,巷道與封閉式庭院呈“八卦陣式”將古村分成了五個自然村莊。道路縱橫交錯,宛如網狀,進…[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永久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