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予公布。
萬北遺址
  萬北遺址位于沭陽縣城北15公里,東距老沭河約2公里,現屬淮陰市沭陽縣萬匹鄉萬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陰市博物館在沭陽考古普查中發現。遺址范圍高出四周地表約2米,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陰市博物館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試掘和兩期正式發掘,揭露面積50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較厚,一般達3.5米左右,遺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時間階段的變化,該遺址文化堆積自下而上為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存,還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校正的年代,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紅色的泥質陶為主,夾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為…[詳細]
順山集遺址
  位于泗洪縣梅花鎮大新莊西南,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江蘇省第二批大遺址名錄。地處重崗山北麓,西臨趙莊水庫,東距寧徐公路約2公里。為丘陵墩形遺址。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200米,面積約50000平方米。地表為黃灰土,并雜以紅燒土塊,遺物分布普遍。遺址東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長約100余米的文化層,其厚度約1.5米左右。以下多是黃色自然土層和沙石層。從斷面上看,遺物的殘片亦較多。剖面采集陶片以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紅陶為主,可辯器形有鼎、豆、缽、罐、帶紋飾陶支架等。該遺址還曾經出土過石斧,紅砂陶杵,陶墜等。在遺址的剖面還發現了濠溝,濠溝深約4米,堆集早期遺物。經考證確認該遺址距今8000…[詳細]
凌城遺址
  凌城8公里的史集1公里。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長約300米,面積在15萬平方米以上。1962年由南京博物院尹煥章等在田野考古調查時發現,2011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7年4月份開始,南京博物院聯合宿遷市博物館、泗陽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勘探發掘,至9月底結束,歷時五個多月。發掘面積1700多平方米,發現古城墻和城內瓦片堆積,出土板瓦、筒瓦、瓦當、花紋磚、陶罐、瓷碗等器物標本和大量陶瓦片,初步判斷為距今2000多年漢代諸侯國泗水國的都邑凌城古遺址,為研究凌城古城布局、城墻構造、漢代諸侯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魏家村土墩墓群
  魏家村土墩墓群位于南京市溧水區。時代為西周—春秋。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洪保墓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祖堂山社會福利院搶救性考古發掘了明代太監洪保墓,這位太監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洪保墓地處祖堂山南麓三階臺地的最上層,空間較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規劃方案中,整個墓園保護區的面積只有1300平方米。根據專家論證會的建議,新方案中墓園的規劃面積有所“擴容”,同時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軸作為墓園的空間軸線,盡可能維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間感。洪保墓園利用所處臺地的高低落差,設計出三層“觀光臺”——從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廣場、墓道入口平臺和觀覽平臺,形成不同空間層次的游覽空間。底層的入口廣場采用下沉式設計,觀眾可沿臺階登上二層的墓道入口平臺,在此可以欣賞到墓道入口…[詳細]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仙姑村委北側,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最為獨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這種墓葬利用丘陵地帶的山岡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隨葬器物,然后堆積起饅頭狀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壇、鼎、豆、碗、盅、蓋等。2010年5月4日,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嚴天池墓
  嚴天池墓位于虞山鎮元和村段頭浜西北角。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米,高1.5米,外設羅城。墓道長11.5米,中間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吳景略、張之謙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崗石碑一通,鐫文“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墓碑”。原墓設有翁仲、石獸及丙舍等,皆毀。1985年重修。據《嚴氏家譜》載:“嚴天池生前曾自相墓地于茅山,后輩因祭掃路遠,擇葬今址。”嚴天池(1574—1627),名澂,號天池,大學士嚴訥次子,官至邵武知府。著名古琴家,創“虞山琴派”,著有《松弦館琴譜》。此墓于2011年12月19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詳細]
大云山漢墓群
  大云山漢墓,位于盱眙縣馬壩鎮云山村的大云山頂,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現已確認大云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墻,里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跡存在。經過鑒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劉非。原來這是一處極為壯觀的陵園式諸侯王級別的西漢古墓群,墓園內發現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車馬坑1座,各種等級的陪葬墓13座。大云山漢墓正南方2公里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城遺址”,它與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連,山頂海拔73.6米,是洪澤湖…[詳細]
魏家墩土墩墓
  魏家墩土墩墓取名于它所在的村名,位于鎮江市丹徒區魏家墩,屬于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土墩墓,是鎮江沿江地區僅存的未發掘土墩墓。現為省級文保單位。魏家墩土墩墓直徑有60米,高約6米,孤立在一片待開發的雜草叢生的空地上,為傳說中的吳國王侯墓地。在魏家墩土墩墓的南面仔細觀察,發現土墩墓的底盤應該遠比現在看到的要大,南面被削成小小的剖面,縱向生長著大樹密密長長的根須,雨水在泥土上沖刷形成的一道道水溝。從它的形制上看,應該是個規格很高的墓葬。文物部門曾經在鎮江的大港沿江一帶進行過土墩墓的調查和考古發掘,通過發掘已經基本認為這一區域是吳國王陵區。魏家墩土墩墓作為這一區域土墩遺存,具有吳國王侯陵墓的可能性。2011…[詳細]
春城土墩墓群
  春城土墩墓群句容有著一千多座的土墩墓,而春城土墩墓群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茅山風景區,土墩墓集中、保存狀態較好而被列為江蘇省文保單位。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楊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時代為商周時期。通過這次發掘,考古人員對土墩墓的形制結構、喪葬習俗等有了突破性的了解,不僅理清了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認識,同時也為江南地區青銅時代的社會結構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與分區,以及土墩墓的保護和利用等重大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清到视频在线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思思99热九九在线播放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网站你懂得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