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5月26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現將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5處)予以公布。
東大杖子古墓群
  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地位于遼寧省建昌縣,占地面積10萬余平方米,該墓葬群建于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之間,墓地墓葬保存完好,其等級之高、規模之大,在中國東北部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十分罕見。2012年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保護范圍:以東大杖子村水泥橋中心(東經119°35′30″,北緯40°37′58″)為基點,東、南各200米,西、北各50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石河烽火臺
  石河烽火臺位于大連市金州區石河街道辦事處石河村東臺山頂上。是明代遼東鎮海防倭烽火臺之一。明代時,金州是倭寇猖獗進犯之地,為了防御倭寇騷擾和打劫,遼東半島黃海和渤海岸邊建立了許多烽火臺,構成以金州衛為中心,南到金州旅順口、北到遼陽、東到九連城三條烽火干線和支線。明代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遼東總兵官左都督劉江,曾利用烽火臺傳遞軍情,在金州的望海堝一舉全殲來犯倭寇1500余人,史稱“望海堝大捷”,至此倭寇和海盜再也不敢侵犯遼東。石河烽火臺歷史上屢遭自然和認為破壞,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修復,2001年被大連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永安烽火臺
  永安烽火臺位于遼寧省普蘭店市皮口鎮贊子河新臺子村東北小丘陵之上。烽火臺系磚石結構。臺基用花崗巖砌成,臺體用青磚砌筑。在臺子下面有一長方形土臺,當為圍墻墻基,東西長22米、南北長26.5米、高1米。永安烽火臺是明代修建的幾個烽火臺中保存至今較好的一個,明代時期,永安烽火臺是歸服堡(今城子坦鎮)和紅嘴堡(今皮口鎮西城子)之間的一個重要軍事烽火臺,更承擔著防御敵人的重要軍事任務。保護范圍:臺基外2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Ⅰ類建設控制地帶外150米以內為Ⅱ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牛莊太平橋
  太平橋位于海城市西20公里的牛莊鎮內。牛莊是個古鎮,早在明代萬歷年間設驛站,清代又重新修筑城池。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修建城墻。牛莊古城設有三個城門,東門叫德勝門,西門叫外攘門,北門叫福勝門。古城外修有護城河,太平橋就是在東城門外護城河上所建。據史料記載,太平橋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1849年)重修。在橋南側中間的石欄板上刻有太平橋三個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橋全長約50米,寬約4.5米,高約5米,15孔。橋為東西走向,用花崗巖石砌筑而成。橋面兩側修有望柱和欄板,望柱柱頭上雕有獅子、猴子、石榴、桃、八寶等。橋墩迎水的一面修有三角形分水石。牛莊古城墻已于清代末期傾倒,細心的…[詳細]
馬郡單堡
  馬郡單堡位于撫順縣救兵鄉馬郡單村內,高程189米。東洲河在堡城北300米處有東至西繞馬郡村轉北注入渾河。堡城所在的馬郡單村,現有常住居民100余戶,約400人。堡城整體保存一般,南城墻部分墻體保存較好。堡內遺物豐富,可見大量的明代石刻和石質建筑構件。有上馬石、石獅子、礎石等,有的雕刻有蓮花、麒麟等浮雕圖案。保護范圍:自馬郡供銷社正門中心(東經124°03′45.3″,北緯41°30′09.9″)為基點,東330米,南200米,西100米,北23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各300米,南、北各10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孤山新堡
  孤山新堡在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山區的蘭河峪境內,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就是本溪六大明城之一的“新城子”。據史料記載,此城為明朝所筑,當時稱為“孤山新堡”。它是明代為遏制女真所筑的護邊城堡。明萬歷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汪道昆來遼東巡視防務時,遼東總兵李成梁針對當時“建州女真王儲新敗,兀堂又不欲爭”的形勢,建議“展舊邊,徙六堡”,這樣“既拓地七八百里”,又能“扼虜沖”,堪為一舉雙得。朝廷批準了李成梁的建議,李成梁就把“六堡”之一的孤山堡移于張其哈喇甸子的任務,交給清河守備王惟屏負責。王惟屏長期駐守邊塞,軍事上頗有經驗,他親赴張其哈喇甸子視察地理,甚驚:“張其哈喇甸子乃是一山峽…[詳細]
醫巫閭山——大觀音閣景區
  醫巫閭山古稱于微閭、無慮山,今簡稱閭山,是陰山山脈余脈。屹立于遼寧省北鎮市境內。山勢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縱長四十五公里,橫寬十四公里,面積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醫巫閭山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獻記載,醫巫閭山是舜封全國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國“五岳五鎮”十大名山之一。《全遼志》載:“山以醫巫閭為靈秀之最”,譽為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醫巫閭山從歷史上就以寺院為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閣等十幾個相連的景區,每個景區都占據著一個或數個有名的山峰和古剎;又都有碑刻記述著它周圍的山巒形勢和廟宇的歷史。每個景區都以各自的特點標新立異。諸景區中尤以核…[詳細]
鐵塔山鐵塔
  鐵塔山鐵塔位于蓋州市東城街道辦事處農民村鐵塔山上,在海拔60米緩坡小丘之顛。此塔色青如鐵,故稱“鐵塔”。因為塔的存在,此山又叫鐵塔山,亦稱塔山。當地傳說此塔與原東鄰“八臘廟”(現已不存)為同期建筑,其時間為清康熙四年。《蓋平縣志·名勝篇》記載:“鐵塔,在城東五里,相傳鐵塔飛去以石為之”。除縣志外,流傳較普遍的是為唐建。上述兩者說法時代相差千年,出入太大,均不可信。根據考古調查,在此地發現許多遼代勾紋磚,遼代在州城附近建塔之例很多,其塔西五里就是蓋州城,即遼之辰州,在辰州外建塔也在情理之中。又磚似鐵色,取名鐵塔是可能的。因不見唐的遺物,言唐建鐵塔是無據可查,以后因遼塔坍毀,又建石塔,從建筑風格看…[詳細]
仙人島烽火臺
  仙人島烽火臺位于蓋州市九壟地鎮仙人島村東北的墩臺山上,此半島原名兔兒島,由四個小丘組成,遠眺形似一臥睡的小兔,頭西尾東。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島怒潮即在此處。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臺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視著海面。此臺正方形,南北向,底邊長13.5米、頂邊長11.02米,由下至上逐漸內斂,高約15米。臺基為石條砌筑,其上的臺身為青磚構筑。臺的頂部四面對稱設八個水流,頂端有垛口,臺心為白灰土夯筑,磚墻白灰勾縫。原臺頂建有哨樓。烽火臺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煙臺、接火臺、舉火臺等別稱。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是對烽火臺的最早記錄,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時期就已有與烽火臺同等功用的軍事設施了。因其在戰爭領域里的重要作用…[詳細]
開原老城清真寺
  開原老城清真寺位于遼寧省北部的遼北古城開原市境內,隸屬鐵嶺市,位于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測,具體位置位于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內東大街路北。開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整體寺容為坐北朝南、青磚青瓦的四合大院,總占地面積為3383平米,建筑面積800平米。其中有門房5間,中為門樓,東2間為殯儀室,西2間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凈間。正房5間為講堂,是阿訇講學、誦經、會客、辦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東廂房3間為對廳,西廂為大殿及望月樓。大殿為古代宮殿式建筑,都是聘請能工巧匠建造的,樓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樓和大殿前廈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樹木和各種鳥雀,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五月婷婷色色色热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 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