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鹿城崗城址
  鹿城崗遺址是西周古城遺跡,位于邢臺市,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根據文獻史料記載,邢國曾有三次筑城,分別為:“(商王)祖乙遷于邢”;“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于邢,建邢國”;“春秋時期,齊桓公幫邢城筑夷儀城(傳說在漿水一帶)”。而如今的邢臺老城據考證建于漢代。現狀該遺址為古城遺址無疑。城墻內夯層、夯窩十分清晰。城墻已遭破壞,但西、南兩面仍高于地面約6米,遠看城郭十分清楚。城墻夯土非常純凈。該城建筑較早,很可能是在西周。文物價值河北省文物所專家組組長石永士先生也初步認為:古城遺存比較明顯。根據城墻規模、城墻…[詳細]
固鎮古城遺址
  固鎮古城固鎮古城是戰國、漢代城址,位于武安市固鎮,固鎮亦名故鎮,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750米,東西寬1500米,殘存部分夯土城墻,高3米,城內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正義》說:“武安故城在潞州武安縣西南”五十里;《讀史方輿紀要》載:“武安故城在今縣西南五十里。”在縣西南五十里一帶,只有固鎮城址,因此,固鎮古城亦有武安故城之說。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付將溝遺址
  時代:戰國至漢1953年10月17日,家住付將溝村中部北山坡的村民吳琢,在自家房屋的一側搭建驢棚,夯打木樁時,發現地下埋著不少鐵器,鐵器上長滿黃銹,上下交叉堆成了70厘米的馬蓮剁狀。隨后,經考古人員發掘,87件戰國鐵范,在地下沉睡2000多年以后,終于見到了天日。這87件鐵范,約重190公斤,多為鑄造農業生產工具的鑄范。其中有鑄造鋤頭的“鋤范”,鑄造刨土用具钁頭的“钁范”,鑄造斧頭用的“斧范”,制造鐵鑿用的“鑿范”,還有制造車輛上的鐵件用的車具范。考古人員根據鐵范上的銘文、工具的樣式、陶器片復原后的形式,判定這批鐵范的年代為戰國。經專家對鐵范進行化學成分和金相組織分析,它是高溫下煉出的生鐵水澆…[詳細]
東垣古城遺址
  東垣古城遺址位于石家莊市長安區東、西古城村。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經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約3平方公里。城墻墻基寬約20米,四周城墻均有遺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磚瓦殘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趙刀幣和西漢半兩陶范。城址內的斷崖上暴露的文化層中含有豐富的陶質生活用品和建筑構件的殘片。據《史記·趙氏家》、《史記正義》、《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東垣古城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后屬趙,秦置東垣縣,兩漢為真定縣,真定國治城屬常山郡。晉初(265年)將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東垣。唐初真定縣與常山郡的治所一并遷往滹沱河以北。至此東垣古…[詳細]
武垣城址
  武垣城遺址位于今肅寧縣縣城東南偏北7.8公里處。銨有縣即有城之說,此城當建筑于戰國時期。古城分內、外兩城,皆為正方形。外城每面均為1.75公里,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內城也稱子城,位于城中心,每面各長0.5公里。城內建筑已蕩然無存,僅內城東南隅保留漢武帝鉤弋夫人廟遺址,高約2米,寬35米,長45米。內外土城墻已平毀,只外城西、北兩面較為完好。北面墻現存長1444米,高7.4米,寬10米,可見夯土層6。16厘米不等;西面墑現存970米,最高處6米;東培只存400余米;南城墻基略高于地面,依稀可辨。內城則存西墻一段160米,北墻一段長100米、寬4米、高2.9米,南墻、東墻地上遺跡全無。1959年文…[詳細]
東黑山遺址
  時代:戰國、漢東黑山遺址位于河北省徐水縣大王店鄉東黑山村村南,南北長約800米,東西寬1200米,處于丘陵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南水北調天津干渠的渠線從遺址中、北部貫穿而過,發掘面積5200平方米。時代有戰國、兩漢、唐、宋、金、元。其中,以戰國城址和西漢中晚期一東漢遺存最為重要。2013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以戰國、漢代為主,發現戰國時期小城址一座,各時期灰坑345座、灰溝10條、房址13座、井7座、墓葬19座、路8條,出土陶、鐵、銅、石等各類遺物500余件。出土文物以陶器為主,另有鐵、銅、石器等。陶器類型主要有碗、罐、盆、豆、小口甕、壺、杯、…[詳細]
古宋城址
  宋子縣,戰國時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史記·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趙,王自將仿軍隨軍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領,始為宋子縣。《剌客傳》“秦滅燕,高漸離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漢初,劉邦封許瘈為宋子侯,宋子縣升為候國;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廢國復縣,屬巨鹿郡;王莽時,宋子縣短時稱為宜子,后漢廢;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復置宋子縣,仍屬巨鹿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又廢;隋文帝開皇初(公元581年)又置宋子縣,屬趙郡;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宋子縣并入平棘縣。宋子城遺址在今河北省趙縣東北部,距趙縣18公里的韓村鎮宋城村,故城遺址東西長700米,南北寬550米,占地38.…[詳細]
冀州古城遺址
  時代:漢冀州古城遺址,位于冀州市冀州鎮北關村一帶。是漢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墻,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總長4500米,分布面積225萬平方米。沿漢城址西、北面的溝渠為原城的護城河。…[詳細]
后底閣遺址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臺市文物管理處、南宮市文物保管所聯合對位于河北竹南宮市東南29公里處的后底閣遺址進行了勘查和發掘。發現各類遺跡20處,出土佛教石、陶造像及殘塊283件,其中漢白下造像的數量較多,雕刻精美。根據造像銘文中的紀年和地名可知,此遺址與北朝罕隋唐時期數次變遷的武城縣有重要關系。此次發掘對于研究這一地區的佛教傳播歷史和造像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詳細]
臨清古城遺址
  時代:北魏至金臨清古城遺址,位于臨西縣縣城東南的倉上村東,時代是北魏至金。呈長方形,南北長6華里,東西寬3華里,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北城墻、北城門遺址猶存。臨清縣古城遺址曾出土大量瓷片,宋代六大瓷系、五大名窯中的大部分瓷器。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目前,邢臺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21處,位居全省前列。邢臺市新增10處:臨城縣補要村遺址、隆堯縣柏人城遺址、邢臺縣鹿城崗、南宮市后底閣遺址、臨西縣臨清古城遺址、邢臺縣南賈鄉石塔、平鄉縣文廟大成殿、南宮市普彤塔、邢臺市天寧寺前殿、邢臺道德經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25天天夜夜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