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金蓮山、學山遺址群
  金蓮山、學山遺址群 澄江金蓮山位于云南省澄江縣城東南約3公里的右所鎮舊城村東部邊緣,北距昆明市約60公里,南距撫仙湖北岸約3公里。幾年前,當地村民在山上翻土時發現了青銅器,并由此開始了瘋狂的盜掘活動。為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2006年3~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澄江縣文體局共同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金蓮山山頂破壞較嚴重的區域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44座,其特殊的葬式、葬俗和出土的特殊器物,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和文物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為了弄清該墓地的分布范圍和墓葬的埋藏情況,為金蓮山的進一步保護提供決策依據,200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陜西龍騰勘探有限…[詳細]
羅漢山古墓群
  在曲靖境內,除八塔古墓群之外,后來發現的最為壯觀的古墓群在三寶(明代曲靖府城南城)的羅漢山梁堆墓群。這是位于曲陸高速公路與326國道之間的一座小山,茂密的云南松和四季的野花常年將它裝點得生機勃勃。這里的古墓早在《新篡云南通志·卷八十二·金石考》引《曲靖地志》就有記載:“城外多高壘,皆曰梁王墓。城南羅漢山亦有八冢,真偽莫辨,前有人掘之,得金玉戈兵器皿之屬。”這當中就說得很明白,不過只是數量上不準確,這里的梁堆墓不是八冢而是十二冢。密集地分布在這1.6平方公里的山頂。這片古墓群從通志記載上看,早在清代就有人盜過,而最近的一次被盜發生在2001年三月末的一天,盜墓賊從標號為M11的一座古墓下手,從頂…[詳細]
瓦石懸棺
  瓦石僰人懸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長安鄉瓦石行政村棺木崖和白虎巖上,與四川省珙縣僰人懸棺相同。棺前為林鳳河瓦石段。由于大量朽壞脫落,現懸棺3具,復制4具后計7具,民間傳說為何姓“白人子”墓。明代以前遺物,石上鑿孔,插入厚木,棺凌空橫置木上,任憑風吹雨打。掛于數百米懸崖絕壁上,是神秘和求知的象征。目前懸棺雖然經過部分整理,但原貌基本尚存。2000年,已由奧地利王妃出資進行保護。從山下仰望萬仞絕壁上的懸棺,給人的絕非是神秘和震撼的感覺。僰人的消亡僰人——亦稱都掌蠻。在歷史上長期活躍于川滇黔三省的交會的“敘南六屬”之地(即今宜賓興文縣、長寧縣、高縣、珙縣、慶符縣、筠連縣、昭通威信縣、鹽津縣),自古以…[詳細]
順蕩火葬墓群
  順蕩火葬墓群在距云龍縣城70多公里的最北端,有一個古老的小集鎮,無論是由縣城沿沘江直上,還是從蘭坪順沘江而下,它都會突然間奇跡般跳躍在你的眼前———它就是古老神秘的順蕩井。順蕩火葬墓群就位于云龍縣白石鎮順蕩村的蓮花山上,火葬墓群坐西朝東,墓葬多為橫向排列,整個墓地依山勢緩緩而下呈等腰三角形臺地,總面積1.5萬平方米。墓地現存古墓千余冢,完好的梵文碑92塊(梵文碑85塊,梵文經幢7座)。火葬墓群是明代的古墓葬群,從明永樂到嘉靖年間都有,可見明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時期。火葬墓群是當地白族墓葬,墓碑所刻死者多為楊、張、高、趙四姓,即現在順蕩居民的祖先墳塋,是整個云南省境內保存得較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詳細]
竇皇后陵
  竇皇后陵位于灞橋區。竇皇后即漢文帝劉恒之妻,景帝劉啟之母。公元前156年,景帝劉啟即位,她被尊為皇太后,身居尊位達四五十年。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皇后卒,葬于白鹿原南,與文帝霸陵分居原之兩端,屬合葬。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稱南園。竇皇后陵平地起冢,形如覆斗,封土頂部和底部平面均近方形,陵園的西墻和南墻部分城垣遺跡尚存。陵園內發現大量建筑遺存,有西漢簡瓦、板瓦、云紋瓦當等。陵園附近,有專為陵園建筑燒造磚瓦的窯址。陵園東部的從葬坑內出土陶罐、彩繪陶罐及馬、牛、羊等動物骨骼。竇皇后陵為研究漢代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其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詳細]
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
  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南郊鳳棲原上,地處秦漢時杜縣東部,東距西漢宣帝杜陵約6公里,西北距西漢長安城約40公里。2008年8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航天管委會基本建設中,發現該家族墓地,報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對其進行了勘探發掘,目前已有許多重要斬獲或突破。出土重要文物1800多件,其中700多件彩繪陶甲士俑和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鎏金銀、錯金銀青銅器,有著重要學術意義。墓地階段發掘幾項主要成果1.墓園布局該墓地規模大,規格高,主從分明,序列整齊,時代自西漢中晚期延續至王莽時期,面積約4萬平方米。墓地核心區域是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墓園,東西長約195米,南北寬約159米,由甲字形…[詳細]
漢云陵
  漢云陵位于淳化縣城北8公里鐵王鄉大圪埏村西處,是漢武帝愛妃、漢昭帝之母趙婕妤(勾弋夫人、趙太后)之陵墓,云陵又稱“陽陵”、“思合墓”、“女陵”。史書記載很多,且詳盡。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鉤弋夫人姓趙氏,河間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括地志》記述云陵:“陵在云陽縣西北五十里”(指唐云陽縣,治所在今涇陽縣境)。《三輔黃圖》又記:“昭帝母趙婕妤云陵,在云陽甘泉宮南,今人呼為女陵。”《關中勝跡圖志》記:“鉤弋夫人墓在淳化縣北三十里。乾隆《淳化縣志》記載;“舊志昭帝發卒二萬人筑陵,號云陵,自漢始元迄今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遺冢巍然,俗呼大疙瘩(音)”。史書記載與云陵的現狀相印證,云…[詳細]
走馬梁漢墓群
  走馬梁墓群·漢代·榆林市榆陽區牛家梁鎮邊墻村。保護范圍:1、走馬梁區:東西3000米,南北2300米。東至明長城障城以東1000米,西至障城以西2000米,南至障城以南800米,北至障城以北1500米。2、塌崖畔區:東西350米,南北2000米。東至沙沙墩,西至塌崖畔西坡中日友好林,南至塌崖畔南坡底,北至明長城。3、馱水梁區:東西300~400米,南北1000米。東至馱水梁東坡底,西至馱水梁西坡底,南至馬圈溝小路,北至馱水梁北坡底。建設控制地帶:1、走馬梁區:保護范圍四面外延100米。2、塌崖畔區:保護范圍四面外延50米。3、馱水梁區:保護范圍東、西、北外延50米,南外延100米。2003年,…[詳細]
薄太后陵
  “薄太后陵”又稱“薄姬冢”,位于陜西西安東南的白鹿原上。陵墓中安葬漢高祖劉邦的側室,漢文帝的生母——薄氏。公元前155年,政治精明、與世無爭的薄太后去世,葬于此陵。陵墓曾于西晉末年被盜,后被修復。陵墓封土形似復斗,陵前有清朝樹立的“漢薄太后南陵”石碑,常有游人光顧。 薄氏是漢高祖劉邦的側室、漢文帝劉恒的生母。薄氏出身低微,秦末諸侯紛起,魏豹稱王,薄氏家將她獻人魏宮。劉邦滅魏,她成為漢軍俘虜,以后納入后宮,生子劉恒。劉邦死后,呂后專權,凡被劉邦所寵幸的妃子多被殺戮或-。薄氏因在劉邦生前早巳失寵,所以得免于難。呂后允許她和兒子代王劉恒同去代國,成為代國太后。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大臣們議立漢嗣…[詳細]
楊橋畔漢代城址與墓地
  楊橋畔漢代城址與墓地據靖邊縣考證,宥洲古城位于靖邊縣楊橋畔楊二村,為漢代蒙田在些駐守,宋代重建并有碑文記載。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陜西省靖邊縣老墳梁墓地進行考古發掘,獲得重大收獲。其成果對于研究漢代北方邊疆地區的墓葬分期、文化面貌、喪葬制度、民族關系、郡縣地望、環境變遷等具有重要意義。老墳梁墓地是位于靖邊縣楊橋畔鎮附近的大型漢代墓地,考古工作者前期配合鐵路建設對其發掘,僅在建設范圍內就發現墓葬約200座,整個墓地墓葬總數可能有上萬座。本次發掘的100多座墓葬中有3座壁畫墓,壁畫多數繪于墓室內,繪畫題材主要有青龍白虎、車馬出行、人物故事(如孔子見老子)以及升仙等,體現出濃郁的道家及儒家的思想內涵…[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 | 新sss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的网站全黄 |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