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鐵山、崗山摩崖石刻位于山東省鄒縣西北約1公里的鐵山和崗山一帶。這一帶分布有密集的北周時期的摩崖石刻,雖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剝蝕,至今字跡仍很清晰,保存完好。鐵山摩崖石刻位于鐵山之陽的一塊斜坡為45度的巨大花崗巖石坪上。刻石南北長66.2米,東西寬16.2米,面積1085平方米。根據刻石的內容可分為-、石頌、頌文和題名四部分。-,系摩崖刻經的主要部分。17行,現能夠辨認的近800字,-排列整齊,行距勻稱,界格清晰,內容為佛教《大集經·穿菩提品》,字體以隸為主,篆楷意味濃厚,間有行草。石頌,位于-上端之西,刻“石頌”二字,篆書,直徑90厘米,系頌文的標目。頌文刻于-右側,12行,字徑22厘米左右…[詳細]
白鶴梁題刻
  白鶴梁題刻位于四川省涪陵市城北的長江河道中。白鶴梁是一塊天然的石梁,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達10余米,常年淹沒于在水中,只在冬春的枯水季節時才露出梁脊,是長江中上游的一處著名的水文古跡。從唐代開始,共在白鶴梁上鑿刻了36尾石魚,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清代涪州知州蕭星命石工摹舊跡在石上重刻二鯉,并鑿刻了題記。平時的時候,石魚隱于水面以下,遇到枯水時才露出水面。石魚的周圍刻記著自唐廣德元年(763年)以來至二十世紀初年,共1200年間的72個最低枯水年份線。據長江干流多年實測的水文記錄表明,長江最枯水位出現約十年為一個周期,與石魚的記錄頗為吻合,故而石魚題刻對研究長江中上游的枯水規律及生產建設…[詳細]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祁陽縣城西約2公里的湘水之濱。浯溪是湘南著名的風景區,此地怪石嶙峋,林木蔭蔭,溪水涓涓,奇峭的山巖石壁上,保留了許多歷代的摩崖石刻、碑碣。1200多年前,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元結卸卻道州刺史之職回鄉,途經此地,見這里山水秀麗,留連不舍,遂居家于此,并將一條無名的小溪命名為“浯溪”,修建了峿臺和浯庼,并分別為其作記并將自己撰寫的《浯庼銘》、《浯溪銘》和《峿臺銘》請三位書法家用玉著、懸針、鐘鼎三種不同的篆體書寫,刻于摩崖上,此便是后人所稱“浯溪三銘”,亦稱“老三銘”。元結在浯溪定居以后,特將其上元二年(761年)所撰的《大唐中興頌》一文,請顏真卿楷書,于大歷六年(771年)摹刻于…[詳細]
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袁滋題記摩崖位于云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關崖壁上。摩崖石刻地處左下絕壁,山路陡峭,隔河對岸崖石壁立,像兩扇巨大石門,扼鎖咽喉,儼如一石門,唐代稱“石門關”,是四川進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漢“五尺道”的要隘。唐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詔王,遣使請求歸唐。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節赴南詔,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歸義王,他經由戎州(今宜賓)入滇,經石門(今豆沙關)時,為紀其行,作此摩崖題名。摩崖石刻長0.44米,寬0.36米,全文八行,每行3~21字,共122字,左行,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保存完好。其內容與新、舊《唐書》、《蠻書》、《資治通鑒》等文獻…[詳細]
怡亭銘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區小北門江邊,矗立著一處巨崖,巨崖如小島,上刻有被世人譽為“三絕”的“怡亭銘”,即“怡亭銘摩崖石刻”。該崖突兀江畔,舊名“觀音崖”,因其形似猴狀,人又稱“猴子石”。它東望江心的龍蟠磯,西瞰西山腳下的釣魚臺,是鄂州城區沿江一帶的三大“奇石景觀”之一,論其名聲和歷史、藝術價值,則又在龍蟠磯和釣魚臺之上。說起怡亭銘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吳王散花灘”。公元221年,吳王孫權建都武昌。其實,觀音閣崖處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頭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環水的小石島,島后是一片寬闊的沙灘池,泥土淤積,地勢平曠。東吳靠水軍立國,孫權常在此地檢閱水軍,迎送將士。每逢將士征戰凱旋,孫權又總要在這塊沙灘上舉行散花…[詳細]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南安縣豐州鎮。九日山以風景秀美、古跡眾多而聞名于世,山高80余米,有東、西、北三峰環拱,現存主要勝跡有八戒石、翻經石、高士峰、老佛巖、姜相峰、姜相墓、陀羅尼經幢等九日山最突出和最珍貴的是摩崖石刻,在東西兩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題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風石刻,記載了從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為“番船”祈風,預祝一帆風順、滿載而歸的史實。古代航海主要依靠風力,船隊出海要“祈風”保佑平安。“祈風”的典禮十分隆重,由泉州郡守或提舉市舶使主持,率領屬僚、商人在海神“通遠王”面前舉行,然后宴飲于懷古堂,并勒石記事。九日山…[詳細]
鎮江焦山碑林
  焦山滿山蒼翠,宛若碧玉飄浮在煙波浩渺的揚子江心,素有“浮玉”的美稱。聞名于國內外的焦山碑林就座落在這座江心島山上,焦山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一批,共有460余方,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焦山碑林按其碑刻內容,分三類重新排列。第一類為藝術類,有南朝《瘞鶴銘》,宋紹圣《畜貍說碑》,米芾書《城市山林》橫額,宋刻《瘞鶴銘》,明翻刻《開皇蘭亭碑》,清王延齡重摹《顏真卿書<東方朔畫贊碑>》等。其中《瘞鶴銘》,是我國保存價值極高的二銘之一,所謂南有鎮江《瘞鶴銘》,北有洛陽《石門銘》。相傳《瘞鶴銘》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詳細]
大金得勝陀頌碑
  正面龍身盤曲間留額心,鐫刻大金得勝陀頌六個篆體字。碑身高177厘米,寬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邊緣陰刻忍冬草紋飾,正面刻有漢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為龜趺,長160厘米,高72厘米,寬97厘米。石碑全身高為328厘米。編漢字碑文如下:大金得勝陀頌并序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太常博士驍騎尉賜鯡魚袋臣趙可奉敕撰儒林-府清安縣令武騎尉賜鯡魚袋臣孫俁奉敕書丹承直郎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充國史院編修官云騎尉賜鯡魚袋臣黨懷英奉敕篆額得勝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師之地也。臣謹按《實錄》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軍渡淶流水,命諸路軍畢會,太祖先據高阜,國相撒改與眾仰望,圣質如喬…[詳細]
松江唐經幢
  松江唐經幢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松江區中山小學內。該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質為石灰巖,1962年大修,現存21級,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以及建幢銘。其余各級,如托座、束腰、華蓋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紋、寶相蓮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薩、供養人及盤龍、蹲獅等。整個建筑高大美觀,雕刻細膩,線條洗練圓熟,人獸以至花卉均有豐滿之感,極具大唐藝術風格。第十一級獅首華蓋,八角每角上有獅首,口含瓔珞。第十二級聯珠,雙半球,刻蓮花和如意紋。第十三級卷云紋托座,仰盤式,鐫卷云。第十四級四天王浮雕,東南西北四面各刻橫眉怒目的…[詳細]
南詔鐵柱廟
  南詔鐵柱廟又名鐵柱觀、鐵柱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太花鄉鐵柱廟村。因廟內的一根鐵柱而出名,是彌渡縣最著名的古跡。南詔鐵柱,又稱崖川鐵柱、建寧鐵柱或天尊柱,鑄于唐、南詔時期,不僅是大理州內僅有的六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之一,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物,是彌渡的鎮縣之寶。柱體為圓柱形,黑色,鐵質,實心,重約2069公斤,高3.3米,直徑32.7厘米,由五段接鑄而成。鐵柱的建立與宗教有關。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數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遠流長。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種傳說。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平定南蠻,繳兵器,鑄鐵柱紀功,后由南詔世隆重鑄。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鐵柱廟,共同舉行祭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ⅴs日韩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第二页 | 亚洲v国产v天堂v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