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隆回天門寺
  天門寺座落在隆回縣城正北60公里的望云山山巔,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聳立。晴天能出云氣,雨天或有碧霞絳云,氣象變化莫測。天高氣爽時,憑山遠眺,東可看到寶慶東塔,南可看到武岡云山。該寺始建于宋代(年份不詳),歷經幾次修葺。寺院座西朝東,東有龍頭巖,西為了望臺,南依人行道,北臨百步嶺。寺殿分三重,前后兩殿原名邵陽殿(隆回原屬邵陽),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門門楣上陰刻楷書“衡云在望”四字,兩邊刻楷書門聯:“漓光普照資陽久,岳色遙連首望高”。右側有石塔香爐和石刻土地菩薩。中殿面闊七間,大門依舊,門額上有“盧公觀音殿”陰刻楷書,兩側的陰刻隸書對聯“寧代修真剎亦古,云山在望天與齊”最為人所稱道。右側亦有石…[詳細]
水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清江橋鄉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國二年(1913年)。該宗祠對研究江西李氏族人西遷湖南的路線和“江西填湖南”的人類遷徙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宗祠結構簡樸,創意靈活,對研究湘贛地區宗祠建筑風格的融合和演變史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2019年,水口李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中龍院古民居
  中龍院古民居位于新寧縣一渡水鎮石樓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達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節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趙錢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該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為三進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墻圍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居設計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對稱之式,分為前院和后院,前院為主體建筑。其坐西南向東北,三進、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墻,飛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兩橫兩縱,結構巧妙精密,四屋相連,又互相通達。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通書法、繪畫。古民居木作雕刻古樸精致,石刻精湛非凡,繪畫半工半意,書法端莊飄逸,是一渡水古建筑群的重…[詳細]
武岡石羊橋
  羊橋位于頭堂鄉石羊村北,全用大青石砌成,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進士李友直始建,清康熙二年(1663年)云南人安一龍捐資重修。七孔,橋全長84.45米,凈跨75.45米,面寬5.55米,采用梁拱券石,縱橫分節、并列的砌筑方法結合建成。在橋頭石墩縫里發現有石羊雕刻,這就是石羊橋名的來歷吧。李友直(生卒年月無考),武岡軍石羊橋(今石羊村)人。南宋理宗淳熙元年(1241)進士。其父李世楫,字濟川,常為當地百姓做好事,被人們尊稱長者。李世居石羊渡口,目睹渡夫用渡船接渡過往行人,每逢河水暴漲,常發生翻船事故,世輯萌發建橋代船的念頭,苦于缺乏資金,不能酬志。彌留時對友直說:“你一定要現實我建橋…[詳細]
月田孫家大屋
  月田孫家大屋地處鐵山水庫上游,現有孫姓人口400余人。據孫氏族譜考證,明朝崇禎(1643年)孫姓先祖云仍公為避李自成之亂,舉家百余口由岳陽城府下坡遷居風景秀麗的孫家村,至今370余年。至宏昌公家業興隆,于乾隆38年大興土木,修造了孫家老屋,該屋占地4000多平方米,上下五重,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后因人口發展,其五子邦彥公于道光六年(1826年)在老屋對門修造新屋園,古屋建筑,坐南朝北,占地約2300平米,長寬各33米,呈左右對稱的雙“井”字結構,主堂屋三進三廳,四個橫堂屋,四條小巷,六個天井,36間廂房構成,構思精巧,獨具匠心,通風采光,排水性能優異,且前有大院,院前煙火塘碧波蕩漾,塘邊古樟樹…[詳細]
冠軍大屋
  位于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平安村冠軍大屋,距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了。據《李氏族譜》記載:該大屋為其先祖李冠軍于清乾隆36年(1774年)建成,一共花了三年時間,所以此屋即以“冠軍”命名,其子孫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冠軍大屋于2014年入岳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總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前有門樓,四進四橫,兩學堂一鋪一染房。正大門地坪用麻石鋪就,地坪前有半月型煙火塘。其梁、坊和磚木石構件都用鏤雕、透雕、堆塑、彩繪多種手法表現各種圖案,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整個古屋坐北朝南,采用磨光青磚砌筑,青瓦蓋頂,青石鋪底,包括主房、書房、廚房等各式用房,廳與廳之間由雕飾的木幃欄隔開,裝飾遺存仍能感受到昔日雕刻的古樸精…[詳細]
左太傅祠
  左太傅祠,位于湘陰縣界頭鋪鎮新光村。這是一座三棟三進三合土筑墻、青磚青瓦的建筑。太傅祠是左宗棠逝世后,左氏子孫為了左宗棠遺愿而修建的左氏家族學堂,始名“留青學堂”。祠為兩進兩廂,前進為太傅祠,后進為孔子堂,兩廂為兩層樓房。分設教室、禮堂,東邊建有宿舍、雜屋,占地約4000平方米。祠坐北朝南,為泥木結構與三合土筑墻,小青瓦屋面。前棟一字形排開,大門頂上有一塊長四尺、寬二尺、慈禧太后題寫的“左太傅公祠”橫匾。走進大門,東西各有兩間住房,中問是一個大廳,大廳由八根五尺圍的大木柱支撐,棟梁上雕龍畫鳳。前棟與中棟左右有兩個麻石砌的池,前后的檐水從池地下水管流出。跨人中門,東西兩邊是二層磚木結構的八間教室…[詳細]
汨羅閔氏宗祠
  閔氏宗祠位于汨羅市白水鎮三星村閔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95平方米。該宗祠為三間三進,由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儀門—拜殿—寢室三進,兩進院落的東西兩側為廂房。趙磐介紹,閔氏宗祠體量雖不大,但卻是湘北地區祠堂建筑的一個代表,它將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禮儀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體,體現了湘北地區宗族文化的一個脈絡。2019年,汨羅閔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團灣雁峰關
  團灣雁峰關建于清咸豐年間,為清代古建筑,位于扼湘鄂咽喉、守“湘北門戶”的臨湘市東南邊陲重鎮詹橋鎮團灣村鴻雁組。距離臨湘城區30公里、詹橋集鎮8公里。雁峰關夾于鳳凰、鴻雁二嶺之中,坐東北向西南,由關墻、關門、古道組成。團灣雁峰關保存較完整,關墻為夯土墻外包砌麻石。東西直抵兩側山麓,條麻石錯縫順石眠砌,砌筑工整。關門為青石券拱結構,門洞寬2.3米。南邊關門口高3.4米,北邊關門口高2.4米,關卡的券拱門眉鐫刻“雁峰關”三字。雁峰關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上,易守難攻,為軍事要塞,現在,在臨湘市乃至湖南省鮮有這樣大規模的關卡,且關卡上賦有楷書篆刻,同時,系臨湘四十八關之一,對考證清朝臨湘詹橋鎮的地域界限以及…[詳細]
壽佛橋
  壽佛橋位于汨羅市白水鎮高沖村白水江上。這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間的石梁橋為五孔四墩,南北走向,全長41米,寬0.95米,橋面由花崗石組成。“這座橋雖不是古時重要的驛道橋梁,但卻是當時聯系白水江兩岸居民生產生活的交通便橋,該橋現狀保存較好,極具地域特色,對研究清中晚期洞庭湖區域石梁橋建筑形制與風格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19年,壽佛橋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呦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日本香港三级三级久久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