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位于廣西田東縣平馬鎮。舊址原是經正書院,始建于清代,是當時平馬人士捐資興辦的一所學堂,整座建筑古香古色,占地7336.25平方米。百色起義前夕,當時領導右江地區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張云逸、雷經天等曾工作、生活在這里。1977年8月17日,-為舊址題寫址名:“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1995年12月被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現在,此舊址內布置著有關當時革命運動的展覽分兩部分:一為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部分(陳列面積6843平方米),包括右江蘇維埃政府和0右江特委的會議廳、政府主席雷經天、肅反委員陳洪濤的住處和赤衛隊的營房等;二為輔…[詳細]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元帥府舊址為依托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大元帥府舊址坐落在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1917-1925年間孫中山曾兩次在這里建立大元帥府,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紀念館總占地面積為8020平方米,由南北兩座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和門樓等組成;兩座主體大樓為三層劵拱的西式建筑,南樓設“帥府百年”復原陳列,北樓有“孫中山在廣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權”的基本史料陳列和專題陳列。198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請盡早維修座落本市河南的當年孫中山先生大元帥府舊址案。1983年,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第二批重…[詳細]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最著名的天文臺之一。紫金山天文臺建成于1934年9月,臺位于紫金山第三峰上,處于中山陵園風景區內。它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68年的歷史。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標志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里誕生、組建和拓展。由于其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做出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幾十年來,出色地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測軌預報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重要任務,尤其是于1994年7月對蘇梅克維9號彗星與木星碰撞事件進行了預報,受到國…[詳細]
湘贛省委機關舊址群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失陷后,發展了以永新縣為中心的湘贛革命根據地,成立了湘贛省委。省委主要領導人為任弼時、王首道、肖克、-、林瑞生、甘泗淇、張啟龍及兒童局--同志,領導湘贛軍民進行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積極開展革命競賽活動,配合中央蘇區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詳細]
橫峰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
  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毛澤東主席曾高度稱贊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據地”和“模范的閩浙贛省”。閩浙贛省委舊址,位于山巒疊翠、紅葉掩輝的橫峰縣葛源鎮楓林村,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四周筑有圍墻,大門兩邊當年書寫的一副對聯:“堅決執行黨的進攻路線,徹底粉碎敵人五次圍攻”的標語仍清晰可見;門內有一小院,院內栽了大芭蕉;舊址房舍是一字形土木結構的平房,內設省委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和白區工作部等機構;中共閩浙贛省委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黨的最高領導機關,省蘇維埃主席方志敏同志,于1931年兼任省委書記時就住在這里。方志敏同志辦公室兼臥室仍保存完好,陳…[詳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位于河南省羅山縣鐵鋪鄉何家沖,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紅軍長征四大出發地之一。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革0據地,隸屬紅四方面軍,為鞏固和保衛鄂豫皖革0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1934年秋,紅二十五軍奉0中央和-副主席-的命令,由何家沖出發長征,成為第一支到達陜北的紅軍長征部隊,在紅軍長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何家沖位于大別山西端的雞公山西北坡,是豫鄂皖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何家沖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內主要包括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長征出發集合地遺址和紅二十五軍醫院舊址三部分。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即何氏祠堂。何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現存房屋十余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詳細]
會寧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會寧紅軍會師紀念地位于中國甘肅省中部的會寧縣古城,它是歷代為兵家必爭的重地。會師舊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紅軍會師樓及古城墻;紅軍會師聯歡會會址--文廟大成殿以及-同志親筆題名的三軍會師紀念塔;-元帥親筆題名的“會寧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長征將帥碑林等。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于會寧城,標志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于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紀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詳細]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阜平縣史家寨鄉花山村。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國共產黨以阜平為中心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邊區軍民發揚延安精神,放手發動群眾,在史家寨村及周圍小山莊的黃土坡上開挖窯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窯洞修建基本完工,共挖土石窯洞400多個,建土坯碹窯100多個,成為當時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政治部、晉察冀邊區黨校、晉察冀日報社、邊區公安局等邊區黨、政、軍機關駐地。1983年,阜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窯洞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被…[詳細]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衡陽市南岳衡山香爐峰下。南岳忠烈祠由祠宇和墓地兩大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180畝。祠宇部分中軸線上的五大建筑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主體建筑禮堂大廳中央,“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座碑,肅穆莊嚴,整個祠宇建筑施工精良,尤其是五顆炮彈造型的紀念碑,可謂匠心獨具。墓地則分布在四周山巒的青松翠柏掩映之中。1938年11月20日,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應盡快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英靈,安葬抗日陣亡將士忠骸。會議期間,蔣介石指示陳誠和薛岳兩位將軍,選擇合適地基,為陣亡將士修建祠墓。隨后國民政府在1939年9月出臺了兩個文件,一是《抗戰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牌坊辦法…[詳細]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中山北路96號(原桂北路138號),是一幢面積800多平方米的中式兩層木樓房建筑。過去是黃曠達住宅及“萬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農到桂林建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租下這幢房子作為辦公用房。樓下為警衛室、值班室、辦公室、救亡室;樓上為秘書室、會議室、機要室、電臺以及周恩來等同志來桂指導工作時的住房。辦事處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遵照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政策,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團結抗日愛國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貢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號(原桂北路138號)。坐東朝西,3開間2進,長方形2…[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V欧美V国产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57页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