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22日)
綽墩遺址
  綽墩遺址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正儀綽墩村,其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中心區面積29萬平方米,文化內涵從下至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另有唐宋時期遺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進行太湖地區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館配合下,對遺址進行調查與發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進行了六次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3393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期至唐宋時期各類遺存450處,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個、水井90口、水稻田64塊、水溝8條、河道2條,出土各類器物1000多件。…[詳細]
彭祖墩遺址
  彭祖墩遺址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彭祖墩遺址新石器無錫市錫山區…[詳細]
祁頭山遺址
  祁頭山遺址位于江陰市城東黃家宕內,東南距江陰城區約4公里。遺址地處太湖之北,長江南岸。北距長江5公里,東距張家港東山村馬家浜文化遺址約7公里;東南距無錫彭祖墩馬家浜文化遺址約30公里;西南距青陽南樓崧澤文化遺址約15公里;西距璜土石莊高城墩良渚文化墓地約30公里。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無錫市博物館、江陰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鉆探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灰坑39座、墓葬137座,出土各類遺物200余件,其中石器18件、玉器17件、陶器219件。發掘表明,祁頭山遺址為相當于馬家浜文化時期一處重要的大型聚落遺存。該遺址地層…[詳細]
西溪遺址
  西溪遺址西溪遺址,位于宜興市芳莊鎮溪東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該遺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發現,2002年10月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西溪遺址中心區域為一高出四周農田2米的長條狀高地,面積近5萬平方米。遺址的南、北、西三側有河流呈半環狀環繞,為西溪遺址的先民在生產、生活、對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極為便利的自然條件。目前共發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遺跡、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標本,并首次發現了類似吊角樓的干欄式建筑、釜和鼎兩件器物等。證實了西溪遺址為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主要遺存形成于距今約7000-6000年,且表現了多個方面的重要價值。據考古…[詳細]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于金壇市西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并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一處較重要的遺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聯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金壇三星村遺址連續六年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揭露面積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據碳十四測定和考古學研究,三星村遺址的年代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三星村遺址現存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蘇南地區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呈低矮的…[詳細]
高淳薛城遺址
  薛城遺址位于淳溪街道,靠近石臼湖南岸,面積約6萬平方米,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館與縣文保所聯合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100平方米。由發掘出來的墓葬、居址及器具、谷物等,證明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它的發掘填補了長江中下游史前考古的空白,被評為“97年全國考古重要發現提名榮譽獎”,1997年12月,高淳縣人民政府將遺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單塘河遺址
  單塘河遺址位于泰州姜堰市三水大道與新通揚運河交會處西南角單塘河北岸遺址為長方形,東西長二百八十二米,南北寬一百四十二點五米,面積約四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一點五米。一九八零年以來,在該處地表以下二三米,連續發現草木灰坑、有柄三角形石刀等文物,遺址大部現保存完好,尚未發掘。據實地調查和已出土的文物分析,該遺址距今約四千年,對史前文化面貌、江淮東部平原的形成以及對姜堰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2002年10月22日,單塘河遺址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莊遺址
  開莊遺址位于溱東鎮西北的開莊村面積3萬多平方米,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當地村民挖河時偶然發現部分石器和陶片。經報請省文化廳同意后,由鹽城市和東臺市組織文物專家進行搶救性挖掘。挖掘中,不僅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水井、柱洞和灰溝等遺跡,而且出土石斧、玉鑿、骨鏃和數百件陶器,完整器物有陶鼎、豆、罐、盤等40余件。開莊遺址對研究我市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標尺,并將東臺歷史沿革向前推進2000余年。該遺址現為鹽城地區唯一一處“江蘇大遺址名錄”申報項目。皇娘廟古井遺址是2010年在溱東鎮政府西北泰東河邊發現的,現場有古井一處和大量的瓦片…[詳細]
青墩遺址
  青墩遺址位于海安縣西北部約28公里處。青墩遺址首次發現于1973年。1976年春,南通博物館在青墩采集、征集了一些出土遺物,其中不少屬于良渚文化的璧、琮、墜、環等玉器,十分珍貴。次年11月,該館又來青墩作小面積試掘。接著,南通博物院分別于1978年4—5月、1979年的4—5月,對青墩遺址進行了面積達490平方米的大規模發掘。在青墩遺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中,有一枚堪稱“國寶”的有柄穿孔紅陶斧,按石斧實物仿制而成,分柄和穿孔斧兩部分。此陶斧并非實用之物,但為當時穿孔石斧的裝柄方法提供了實物證據。陶斧的造型十分別致美觀。此外青墩遺址還出土了用鹿角制的耒和三叉形投擲器,這在江蘇系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詳細]
梁王城遺址
  梁王城遺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約37公里處,京杭大運河傍依而過。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發現了該遺址,經過多次考古發掘,表明該處遺址文化層堆積有四五米深,內涵豐富,地層堆積從早到晚依次為大汶口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周文化層、春秋戰國文化層、北朝—隋文化層以及宋元文化層等,歷史延續約5000年。經過鉆探確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為時期,遺址面積共有100多萬平方米,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繁華鬧市區域或政治經濟中戰國心。2002年10月22日,梁王城遺址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蜜月aⅴ国产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