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墓
  魯迅墓位于四川北路2288號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內西北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22日,魯迅喪儀在萬國公墓禮堂舉行,后遺體葬于公墓東側F區。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當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車,社會各界近萬人,高舉著“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的橫幅,唱著挽歌,不顧反動-的警戒,步行十余華里,為魯迅送殯。馬路兩旁,站滿了肅立的人群,向魯迅先生的遺體告別。喪儀隆重而莊嚴,民眾代表獻沈鈞儒所書“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當時的魯迅墓很簡單,魯迅的靈柩上只是一個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塊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鑲著高38厘米,寬25厘米的磁制“魯迅…[詳細]
中蘇友誼塔
  中蘇友誼塔是20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的見證,1955年,-總理親自為該塔奠基題詞“中蘇友誼奠基”,1957年2月落成。塔高22.2米,塔身下部方座四面有浮雕;正面刻北京天安門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西面刻中蘇友誼農場的康拜因收割機在收割;東面刻鞍鋼高爐;北面刻旅順港口和港畔的勝利塔風光。在十二角形塔身下部,雕有高達1.2米的20個神態各異的中蘇兩國人民群像。塔尖是雪花石雕成的蓮花瓣,瓣上有紅光閃耀的中蘇友誼徽。該塔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旅順公交2、3、5路可達。遼寧旅順口…[詳細]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后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毛主席紀念堂以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設計修建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詳細]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分鑿于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詳細]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于是萌發開鑿之心,后歷建不斷,遂成佛門圣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中國石窟藝術源于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后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余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詳細]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存彩塑多為后代重修或重塑。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制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系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征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詳細]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詳細]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距城區28公里。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寶窟,現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麥積山石窟則以獨特的泥塑藝術獨樹一幟。中國大型石窟群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位于甘肅天水縣麥…[詳細]
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區
  位于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積石山。積石山雖然地處西北高原,但風景獨好。炳靈寺石窟就開鑿在黃河右岸的小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炳靈寺所在的積石山山巖的地質結構系細黃沙巖,易于開鑿雕造,但不耐風化潮解。由于該地氣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處,巖層往往突出如屋檐,對部分窟龕起著遮蔽風雨和太陽曝曬的作用,因而許多窟龕造像雖經千百年的歲月,至今仍得以相當完整地保存著。炳靈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處古代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隴西段的一條支線上。佛教徒在炳靈寺建寺開窟及造像活動,在西晉時便已開始。十六國時期,鮮卑族乞伏部貴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權,崇信佛教,一時內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譯經傳法活動十分活躍,西秦境…[詳細]
北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分南北兩處,相距約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們談笑、拂袖、走動均能發出鏗鏘的回聲,故名響堂山石窟。現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還有大量刻經、題記等。它是河北省現已發現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響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齊。當時北齊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國都鄴(今臨漳境內),一是別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東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兩都來往必經之地。這里山青水秀,風景美麗,石質優良,將佛教奉為國教的北齊皇帝高洋便選擇此處鑿窟建寺,營造官苑,作為他來往于兩都之間的避暑、游玩和禮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欧美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