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國防教育基地名錄旅游

國防教育基地名錄

徐涇國防教育基地
  徐涇鎮國防教育基地建立于2004年10月,坐落于諸陸路蟠龍居委會活動中心內,占地面積238平方米。 徐涇鎮國防教育基地總體劃分為圖文展覽館、多功能影視廳兩大板塊。圖文展覽館主要以我國在各個歷史時期國防建設及徐涇地區的革命斗爭史實為教育內容,整個展覽館內共收集和展示了珍貴歷史資料照片238幅,配以40余萬字的文字說明,內容詳盡,圖文并茂。多功能影視廳,收集有100多部近代至現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供參觀人員觀看。徐涇鎮國防教育基地以“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著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適時地組織應征青年、現役軍人家屬和-進行參觀學習,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舉行入…[詳細]
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詩山鎮山一村詩山公園內。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南安縣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詩山鎮人民政府重修。紀念碑為石材結構,由碑底和碑身兩大部分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邊形,五角邊有圓柱,邊長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邊均雕刻“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紀念碑下埋葬著14位革命先烈的遺骸,他們分別犧牲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爭。根據資料記載,安息在紀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黃朝來(詩山吾豐)、李嘉賓(詩山紅旗)、陳赤九(詩山聯山)、柯連科(碼頭內柯)、葉老洗(女,金淘占石)、呂云元(詩山紅星)、呂振鼓(詩山紅星)、戴江山(碼頭亭里)、呂…[詳細]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座落于瀘定縣城西南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距瀘定橋僅600米左右,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9平方米,主體造型設計獨特,氣勢雄偉,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屋頂模擬天安門城樓,寓意“十三根光禿禿的鐵鏈托起一個共和國”。整個建筑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了一條延伸的紅色文化旅游文化游覽軸線。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內功能完善,文物資料豐富,主展廳分布在一、二樓,展區共分5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戰略轉移,突重圍長征路上現曙光;第二單元為搶險飛奪,瀘定橋上譜寫英雄史詩;第三單元為傳播火種,彰顯紅軍英雄本色;第四單元為北上征程,艱苦卓絕誓做抗…[詳細]
榜羅鎮會議舊址
  榜羅鎮會議舊址位于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1935年9月27日,由毛澤東、彭德懷、張聞天、葉劍英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到達榜羅鎮,在此召開“榜羅會議”,解決了紅軍長征最終以陜北為落腳點的問題。1935年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榜羅小學,現僅存毛澤東和張聞天住宿處,均為土木結構民居建筑,1979年改建為紅軍長征紀念館。中共中央和紅軍主要領導同志的住宿舊址分布于全鎮多個地方,共17處,包括博古、周恩來、彭德懷、鄧小平、葉劍英、任弼時、聶榮臻、林彪、賀龍、肖克、王稼祥、陸定一、肖華、關向應、張云逸、楊尚昆、羅榮桓等領導同志的住宿舊址,均為清末民國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土木結構,單坡硬山頂式。榜羅鎮會…[詳細]
南江縣博物館
  南江縣博物館成立于1982年,承擔全縣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陳展和社教外宣職責。現有館藏文物34226件,珍貴文物540件,其中一級27件,二級46件,三級467件。2010年,南江縣博物館搬遷至朝陽新區仿古街58號,新館布展了《尋蹤米倉道》、《巴山壯歌》和《歷史古文物》3個基本陳列,三層樓展廳共3123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占160平方米。自2012年新館開館以來,南江縣博物館每年免費對外開放300天以上,年接待參觀者超過15萬人次,充分發揮了公共文化服務載體職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后獲得國家“文物系統汶川地震災后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是南江縣愛國主…[詳細]
滕州烈士陵園
  滕州烈士陵園位于滕州市大塢鎮仁山。抗日戰爭時期,滕州(原名滕縣)是對日軍作戰的主戰場,這里曾發生過著名的滕縣保衛戰和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1938年3月15日,日軍3萬余人,在大炮、飛機掩護下,沿津浦路南下,進犯滕縣。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率4000余名川軍將士在滕縣阻擊日軍,經過3晝夜激戰,全部壯烈殉國。李宗仁曾高度贊譽“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1938年5月21日,中共滕縣特支在滕縣南塘舉行了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魯南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后編入八路軍第115師。為紀念滕縣保衛戰和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犧牲的烈士,滕縣烈士陵園于1962年始建,1985年更名為滕州烈…[詳細]
浦東南路小學(浦南海鷹少年軍校展廳)
  少年軍校是對新時期中國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陣地。浦南海鷹少年軍校由塘橋街道、浦東南路小學、海軍上海基地91975部隊三方共建,迄今為止,已有20年的歷史了。浦南海鷹少年軍校以培養跨世紀人才和全面提高少年兒童素質為目標,不斷豐富工作內容和活動形式,為少年兒童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受到了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和廣泛贊譽。展廳內容由前言、領導關懷、發展歷程、領導寄語、碩果累累、三方共建、模型展臺、海軍發展史、實物展示、與時俱進、結束語等部分組成。地址:浦東南路2168號郵政編碼:200127電話:58751223傳真:50907505網址:ht…[詳細]
八路軍豫西抗日曹溝紀念館
  八路軍豫西抗日曹溝紀念館位于郟縣安良鎮北部邊緣,與鈞瓷之都——神垕鎮毗鄰,是中原地區的一個紅色教育基地。域內野花林果繁茂,多有窯洞石屋,環境幽僻,自然風光秀美,民風醇厚樸實,更有白云寨、靈泉寺和鳳翅山洞點綴左右。山靈水秀自古有之,早在三國時期,曹操就在此屯兵牧馬。千年之后,王樹聲、戴季英、皮定均、徐子榮、張才千、劉昌毅等一代偉人,曾居守這里,決勝千里,抗擊日寇,譜寫了壯烈的八路軍豫西抗日斗爭史。八路軍豫西抗日曹溝舊址原有院落3個,房屋23間,窯洞11孔,炮樓3座,暗堡1處,地道數百米。南院駐扎禹郟縣獨立團,前院設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后院為六專區黨政軍機關辦公地,設司令部、政治部、區專署等機構。…[詳細]
郭爾羅斯博物館
  郭爾羅斯博物館建筑面積148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100平方米,館藏文物6876件,其中珍貴文物400余件。博物館展示布展分三個展廳:歷史展廳:該展廳介紹展示了自治縣從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遼金時期到元明清、民國各代的歷史。以模型、景廂、沙盤、繪畫、雕塑、實物等形式展現。民族民俗展廳:該展廳介紹展示了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文體娛樂等民風民俗。以原景再現、實物、繪畫等形式展現。自然資源展廳:該展廳介紹展示了自治縣境內水產、植物、畜牧、濕地鳥類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景箱、實物標本形式展現。郭爾羅斯博物館自2009年免費開放以來,年接待觀眾均在3萬人次…[詳細]
宿遷烈士陵園
  宿遷烈士陵園位于宿遷市幸福路中心廣場。宿北大戰是解放戰爭初期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會合后的對敵第一仗,戰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遷北部發起,19日結束。我軍遵照“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集中24個團的兵力,與國民黨整編第69師、第11師展開激戰,全殲第69師,重創第11師,共殲滅和俘虜敵軍2.1萬余人。敵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副師長饒少偉、參謀長張東彝被俘。宿北大戰是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大打殲滅戰的一個光輝范例,以殲滅國民黨一個整編師的戰績載入解放戰爭史冊。陵園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宿北大戰紀念…[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尤物国产综合精品91在线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vr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