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館篇

西柏坡紀念館
  西柏坡紀念館全館面積13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344平方米,于1978年5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順山勢建造,分上下兩層,階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環繞。館內的陳列展覽,集聲光電現代化設施于一體,集中展現了西柏坡的歷史地位及深遠影響。為弘揚西柏坡精神,配合在全黨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西柏坡紀念館努力做好改陳建設和基礎建設,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大膽創新宣教方式。在保持原來展館建筑風格和風貌不變的前提下,經過對舊館的改造,陳展面積由2200平方米擴大到4400多平方米,展線長度由340米增加到1100多米。綠化美化了館區環境。一是實施高標準綠化、美化,增加綠地面積1…[詳細]
云南民族博物館
  云南民族博物館與滇池邊的云南民族村相鄰,距昆明市區約9公里。這是云南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場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民族博物館。這里展出的各類展品達萬余件,分《云南少數民族社會形態――改革與發展》、《云南少數民族生態產業》、《云南少數民族紡織工藝和服飾藝術》、《云南少數民族民間美術》、《云南少數民族節慶樂舞》、《云南少數民族手工藝品》、《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和《奇石珍寶》等8個專題,在16個展廳里展出,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1955年4月30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國家歸來,在昆明觀看“云南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時指出:“要深入民族地區做調查征集工作,要研究少數民族的社…[詳細]
三明博物館
  三明博物館新館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開放。全館建設總投資2億元,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2300余件,其中1級文物3件,2級文物28件,3級文物985件。新館設有《客家祖地》、《紅色三明》、《館藏文物》、《改革開放鑄輝煌跨越發展新三明——三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圖片展》及臨時展廳等五個展館(區),陳列近1500件文物及上千張的圖片,通過上溯18萬年前、下迄近代三明歷史,全方位的呈現。《客家祖地》展廳,主要介紹三明地區從史前文明的曙光,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各個時期中原漢民南遷入閩蓽路藍褸的創業進程,從客家民系的形成發展,到客家民俗的獨…[詳細]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面積開闊,共有三層,包括常設陳列區、臨展區、體驗娛樂區、科普教育區。館內展品眾多,如初入展區就能先看到一幅生命進化長卷,大廳中央一對“母與子”巨型山東龍骨架立刻將你帶入自然傳奇的情境之中;而在大廳的左側是國內首家博物館內的活體蝴蝶園,你不僅觀賞到色彩斑斕、漫天飛舞的活體蝴蝶,還可觀察從毛蟲到美麗蝴蝶的蛻變過程,真正體驗“羽化成蝶”。最不可錯過的是三樓展廳,陳列展示了300件珍貴的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如珍藏的、被譽為“秦嶺四寶”的朱鹮、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等珍貴的中國動物標本。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始建于1914年,1957年更名為天津自…[詳細]
洪秀全故居
  國家AAA景區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大布村官祿布,位于新華鎮西北面8公里處,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義后被清軍焚毀。1961年廣州市文物考古隊發掘出房屋墻基,參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建筑為泥磚瓦木結構,一廳五房,六間相連,客家人稱為“五龍過脊”;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子約13平方米。西端第一間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內陳設簡陋,僅有仿客家樣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間房子正面掛洪秀全太祖洪英綸夫婦畫像,畫像有洪秀全的親筆題詩…[詳細]
麻城市博物館
  麻城市博物館坐落于麻城將軍廣場南側,是一座以收藏、保護、展示地方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物的市(縣)級博物館,隸屬麻城市文化局。該館于1974年籌建,1982年11月對觀眾開放。1984年國家主席題寫了館名,1998年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鄂東北地區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窗口。原館舍建于市烈士陵園內,因館舍陳舊,發展空間狹小,館藏文物資源不能充分展示和利用,其功能作用難以發揮。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為了推進我市文博事業的發展,打造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決定遷建市博物館。遷建工程于2004年10月破土動工,2005年12月底竣工。新館舍是座氣勢宏偉、古樸典雅的鋼混結構仿古建筑,占…[詳細]
天津戲劇博物館
  現已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位于天津老城中心,南開區南門里大街。館址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正式落成,由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倡建,是廣東旅津人士設立的0、寄寓機構。廣東會館位于天津舊城鼓樓南的廣東會館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廣東會館整、規模最大的清代會館建筑。它既體現了我國嶺南的建筑風格,又凝聚著旅居天津城的廣東人創業的艱辛。大約300年前,廣東商人就和福建、潮州的商人結成商船隊到天津經商。他們的商船,船頭油成紅色,上面畫有大眼雞,被稱做“大眼雞船”。每年春天,當季風刮起的時候,他們便滿載貨物,浩浩蕩蕩,沿海北上,順海河進入天津。日久天長,這些商人就形成了建幫(閩幫)、潮幫和廣幫3大派系,…[詳細]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于臨沂城東南部銀雀山上(現臨沂市沂蒙路219號),系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地下有規模較大的漢代墓群。該館為古典宮廷式建筑,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該館于1981年破土動工,1989年竣工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年均接待中外游客26,000余人(其中外賓200余人)。來此館參觀視察的有-、-、-、-、張震、-、谷牧、洪學智、費孝通、吳作人、-、趙志浩等,還有羅馬尼亞駐華大史、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等。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銀雀山漢墓廳、竹簡陳列廳、文物陳列廳。銀雀山漢墓廳居博物館院內南側。廳中央是復原的一、…[詳細]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是為紀念河北籍參加過紅軍長征的最高級別將領董振堂將軍而建。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新河縣西李家莊。少年時代,他目睹列強侵略、軍閥混戰、民眾苦難,立志從戎,救國救民。1921年考入當時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接受了德國、日本先進的軍事教育,畢業后在馮玉祥部屢立戰功,在短短五年內從排長逐級晉升為中將師長。后西北軍改編為26路軍屬孫連仲,董振堂任旅長。1931年3月被蔣介石調往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因不滿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在共產黨的影響和指引下,他同趙博生一起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參加了紅軍,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1932年加入…[詳細]
灌南人民革命紀念館
  灌南人民革命紀念館建成于二〇〇六年四月,為兩層仿古建筑,總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15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860平方米,布展面積2800平方米,紀念館設9個展廳,陳列著各種珍貴圖片資料582張、實物220件,一樓集中展示1928年至1949年期間灌南人民革命斗爭的壯麗畫卷。二樓突出展示灌南人民的杰出代表惠浴宇、周惠等老一輩的革命生涯和光輝業績。灌南是革命老區,共有革命烈士1208名。2009年按照省民政廳和市民政局的要求,我縣啟動實施“慰烈工程”,把全縣散葬多年的烈士墓集中安葬到縣烈士陵園。分布在我縣各鄉鎮的散葬烈士墓共有531座,整個工程共建成烈士墓514座,搬遷散葬烈士579名。其中…[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蜜桃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