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

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是歷史上云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古代就以盛產銅、鉛聞名,清朝時,銅的開采和冶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中國西南的鑄幣中心。與此同時,也形成了會澤獨有的會館文化特色,遺存下來的會館,從數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別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現保存較好的有江西廟、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等。交通:會澤距昆明280公里,昆明各汽車客運站每天有多班客車來往。地址:曲靖市會澤縣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交通昆明各汽車客運站每天有多班客車來往會澤,可直接到達…[詳細]
正定古城燈光夜景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以北15公里。己有1600年歷史。建于東晉時土筑,北周時石砌,唐代擴建為土城,明朝后改為24華里的磚城。建筑風格體現了公元5世紀一19世紀前后中國的歷史文化特色,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來到古城正定,最為震撼的是夜晚的美景!正定被譽為“大佛之城”,這里的知名佛寺有開元寺、廣惠寺、臨濟寺、天寧寺、隆興寺。其中每個佛寺都有佛塔,夜晚在燈光的交相輝映下,格外耀眼,莊嚴,敬重!夜色降臨,璀璨的燈光點綴著古老的城墻,宛如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讓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正定古城風華再現。…[詳細]
宕昌國古城
  宕昌國古城家住宕昌舊城街已經多年了,在那長滿蒿草的殘存古城墻前走了不知多少回了,可我卻一直不知自己住在曾經的國府里,走在曾經的渠道上,腳下之地前至是一個國家的首都,一個在在了142年的宕昌國的國址。這真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啊!走近古宕昌國遺址,站在歷史老人的殘垣前,那一歲一枯榮的蒿草,那悠悠不息東去的岷江之水(岷江、白龍江的支流),仿佛向我們敘述那盛衰的歲月、世事的變遷。據《宕昌縣志》記載,宕昌古城呈長方形,長約120米,寬約60米,原約5-1.5米,最高處10米,最低處4米,有南北兩門,底層是椽子幫筑,屬漢代以前風格,上層用板筑,是歷代補筑,城內修有“城隍廟”,城內發現許多古代陶片…[詳細]
肇慶古城墻
  肇慶古城墻位于宋城路,地處肇慶城區中心。據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墻,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并筑為磚城。該城墻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過20多次修葺,但城墻和城門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墻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城墻周長2801.2米,高6.5—10米不等,寬8—18米,平面呈長方形,外為磚砌,內為夯土,是目前省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宋代城墻。宋代的城墻開四門:東曰宋崇、西曰鎮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門之上各有城門樓1座,四門之外有甕城,城墻四角各有角樓1座,城外還有護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墻,并親自題書四門石匾額,改東門曰慶云、西門曰景星、南門曰…[詳細]
獅城水下古城
  獅城水下古城是指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下的古城。獅城是原遂安縣(1958年與淳安合并)的縣城。地處浙江西部現在千島湖至姜家航道的遂安列島與婺頭尖之間,距姜家5公里。獅城是古嚴州六縣唯一一座有城墻的縣城。遂安縣自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建縣,原來的縣城在安定里木連村溪北(今淳安縣汾口鎮仙居、童家塢一帶),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遂安縣治由木連村溪北遷五獅山下,就是后來的獅城。明萬歷壬子《遂安縣志》載:“婺峰環其前,五獅擁其后,襟帶五強,龍渡諸溪,肘臂六星,文昌諸閣,雖不通大驛,實嚴勝壤也。”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4月30日,淳安…[詳細]
法特浦·西格里古城
  法特浦·西格里古城(Fatehpur Sikri),另譯法塔赫布爾·西格里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西南面40公里處的阿格拉縣,曾是莫臥兒帝國的首都所在地。此城建于1569年,由阿克巴大帝下令建造,但建成后因水源問題,14年后便廢棄了。該城擁有眾多頗具特色的寺廟和一座氣勢宏大、裝飾豪華的皇宮,突出地體現了莫臥兒文明的輝煌成就。現留在城內的宮殿和寺廟如達加清真寺(Dar-gah Mosque)、風宮(Palace of Jodh Bai)、鹿塔(Hiran nar)等,都一一顯示莫臥兒王朝時的繁華景況。法塔赫布爾·西格里的意思是勝利,故后來又命名為勝利宮。整個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是按照阿克巴國王的審美…[詳細]
米脂窯洞古城
  米脂古城主要以東大街、北大街為主骨架,其它巷道呈不規則網狀分布于大街兩側,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東大街由十字口至東門長約480米,兩側店鋪林立,是風貌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街;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門長約340米,兩側建筑多以住宅為主。全城設有東、南、北3座城門,現僅存北門。古城的窯洞開鑿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數建于明、清兩朝。窯洞四合院的形式據稱由當地大戶人家首創,后來普通百姓爭相模仿,最終形成了當今世界絕無僅有的窯洞古城。在這些或奢華、或普通、或簡陋的窯洞四合院里,世世代代的人們在這里辛勤勞作,休養生息。當地人不知道的是,在默默生活的同時,無意中他們已經將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文化成果傳承了下來。窯洞…[詳細]
武岡古城
  自古享有“黔巫要沖”之譽的武岡,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資水上游,雪峰山東麓、南嶺山脈北緣,地處邵陽市西南五縣中心,屬祁邵丘陵區,三面環山,中部為連片溪谷平原。境內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氣溫16.6℃,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北緯26°32′42″—27°02′09″,東經110°25′26″—111°01′58″。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0.73%。轄8鎮9鄉,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1萬人。武岡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漢文、景帝年間(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岡縣,屬長沙郡,有長沙西漢墓出土的官印“武岡長印”為據。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詳細]
鳴鳳古城墻
  鳴鳳西城墻是我縣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縣一級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城墻之一。現存城墻為南北走向,南起原縣木材公司,北至老客運站,全長600米,城門門洞高3.45米, 底寬3.6米,呈拱型,門洞處城墻8.4米, 高4.2米,“城墻外為青磚砌筑,內側則壘土圍城”。   鳴鳳城墻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歷史。初建時主要是為了設兵備御,至成化四年(1468),縣治從亭子山(今舊縣鎮)南遷于此,遂大規模筑城建鎮,取名“鳴鳳”。據史料記載,當時縣城“城墻砌以磚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設四門”,“筑雉堞環列,因河為池,門四,東景和…[詳細]
古城武廟會
  武廟會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內,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大理武文化和財富的象征,歷來是滇西北百姓祈福求財的圣地。重建后的武廟結合大理白族延續千年的本主文化和我國傳統的財富文化,將63位最具影響力的本主神造像和奉為財神的關帝造像一起供奉在大殿內,構成大理特色的本主武廟。武廟會匯集了大理地區特色商業、民俗手工藝現場展示、地道小吃、民間舞樂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去大理古城旅游的游客天天有“廟會”可逛。如今,武廟會已經成為云南大理古城內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在线播放亚洲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 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