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

連南三排瑤寨
  三排瑤寨是一個集中反映排瑤族源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習俗、居住建筑、服飾特色、民間歌舞、體育娛樂等民族風情最為豐富、最為全面的旅游景區。從縣城出發,驅車盤山而上,沿路綠樹成蔭、山景如畫,不時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的瑤胞在趕路。三排瑤寨建在一個高坡上,一排接一排的房屋依山勢逐級而上。寨內有小禮堂,瑤胞會為到來的客人表演瑤族歌舞。寨中還有一個長達2米多的腰形長鼓,鼓聲非常洪亮。瑤寨的對面是一個大山谷,谷中群峰突兀,尤如千軍萬馬,面對山谷時有站在司令臺上點兵閱將的感覺,所以這個景點的名稱叫“萬山朝王”。這里有可供游客參觀的瑤族傳統蒸釀酒坊,游客可品嘗到濃香的瑤族米酒,有民間工藝品制作工場,有古樸別致…[詳細]
棠樾村
  棠樾村,屬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以牌坊群而聞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筑規模宏大,磚木石雕特別精致,近年已修復如舊。中國牌坊博物館也在這里籌建。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主要建筑:鮑燦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額題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據《歙縣志》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鮑燦事母,持續吮吸0雙腳血膿,終至痊愈。其孝行感動鄉里,經請旨建造此坊。因鮑燦曾孫鮑象賢是工部尚書,故贈兵部右侍郎銜。慈孝里坊為旌表宋末處士鮑佘巖、鮑壽遜父子而建。據史書記載…[詳細]
翠亨古村
  翠亨村位于中國廣東省中山市東南南節區南蓢鎮,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1866年誕生于此)。翠亨村是中山市南蓢鎮轄村,位于中山市境東南部,也是在南蓢鎮東南部。東臨珠江口伶仃洋,與珠海市淇澳島隔海相望,南連珠海市金鼎鎮,西靠五桂山,東北與崖口村相鄰。京珠高速公路經村東穿過。中拱公路縱貫村內。翠山路東連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經逸仙水庫邊穿過。是中山市東南部水陸交通要塞之地。翠亨村,西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脈,東臨珠江。名勝有孫中山故居、陳列館、公園、翠亨賓館和中山紀念中學。孫中山故居是中西結合的赭色磚兩層樓房,由孫中山親自設計,1885和1892年分兩…[詳細]
龍門鶴湖圍
  鶴湖圍屋位于廣東省龍門縣永漢鎮鶴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為清代晚期建筑,其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四碉樓、一望樓(中心樓)的城堡式客家圍屋。圍屋前有大面積池塘連接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后依山,前筑女兒墻,后筑高圍墻,建筑長寬均為80米,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2001年5月被錄入《南粵客家圍》,2003年7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據鶴湖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龍門永漢蓮塘開基,懸壺濟世,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村建王屋,繼…[詳細]
碧江古村
  順德碧江村位于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崗稱碧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稱碧江。最鼎盛時期曾有3萬多人口。該村人才輩出,據《順德縣志》載,自明景泰三年建縣至清代中葉,碧江村出了17名進士,而中舉仕子更達106名以上。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國各地,他們告老還鄉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園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現存的祠堂、宅第、民居、書塾、園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萬多平方米。由于經濟與科名、文化的發達,碧江給后代留下了豐厚的古建筑資源。祠堂、書塾、古橋等處處可見。清咸豐《順德縣志》留下“俗以祠堂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區,其宏麗者,費數百…[詳細]
銀河蘇村
  銀河蘇村:康有為出生于此蘇村古時稱銀塘鄉,又名西樵里、銀河鄉,有四千五百多年歷史,屬西樵山文化,還是變法的前沿,維新的搖籃,戊戌變法運動領袖康有為就是出生于此,頗具傳奇色彩,。早在石器時代已有漁民、土著人居住,大批先民從西樵山采石運到南海古海岸銀河兩岸加工石器銷往各地,成為商貿集散地。蘇村環境優美,依山傍水,古銀河流經蘇村。溪水常流,鳥語花香,荷花環繞,坐擁銀河兩岸幾千畝田園風光。蘇村現存有:天后廟、蘇氏大宗祠、陳氏祖祠。徐氏祖祠、黃氏大宗祠、康氏宗祠、潘氏大宗祠、康有為故居等明清時代建筑群。…[詳細]
三甲古村落群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漣源市藍田城區西南約四公里處,與新邵縣、冷水江市毗鄰,湘黔鐵路、國道207線、婁漣高等級公路和婁星高速貫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中世業堂和紅旗居民點于2011年初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紹興年間,相傳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境內遺存有百余座明清時期的青磚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世業堂”、“于時處”、“一德莊”和“梁氏宗祠”等50多處,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戰壕和大躍進時期的紅旗居民點兩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曾是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地下支部做活躍的…[詳細]
徐岙古村落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鎮,是我縣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而且形態上古樸自然。徐岙前有玉溪環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對峙,似龍虎踞鎮之勢。村中山泉潺湲,古樹蒼翠,粗壯的枝干和虬根顯示出歲月的滄桑。徐岙巷道縱橫,路面均用卵石鋪設。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兩旁,立面豐富,屋檐富于變化,主要有文元院、舉人府、頂頭厝等。文元院位于頂頭厝的正前方,為吳存經所建;頂頭厝為村落現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處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們俗稱為“頂頭厝”。許多構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門樓的木質抱鼓石,稍飾雕刻,紋樣清晰,古樸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鋪出花紋,正房和兩廂也采用較多的雕飾,風格…[詳細]
石下古村
  位于始興縣西南5千米沈所鎮石下村。據族譜記載,石下李氏始祖火德公,原居福建寧化李家坊,時值宋、元兵燹,攜妣避亂于上杭,歷經數次徙居始興碰塘水,后至此,450多年,繁衍20多代,現人口3000多人。始建于清乾隆甲申29年(1764年),后遷至石下,其后裔李必盛(火德公)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村坐北朝南,地處湞江-墨江盆地南部,南朝圍溪嶺,北遙靠塔崗嶺南麓,東北、西北有墨江和沈所河流過,北與沈南村毗鄰,東與城南鎮接觸,南與石內村和圍溪村相伴,西與群星村并肩,全村由李氏宗祠-貞勝公家祠-貞勝公圍屋-肇跡公-貴公-喬棟公-榮公-仕鳳公-本立公-世源公-三德公-新富公-育良公-懷良公-…[詳細]
天寶古村
  位于宜豐縣境北,距縣城23公里,為天寶鄉辛會村、辛聯村所在地,合稱天寶古村,面積2平方公里,有住戶2067戶,人口5803人,大廣高速(武吉段)、昌銅高速在天寶設有互通出口處,交通極為便利。天寶古村自三國東吳(公元220)至唐代在此四設縣治達250年之久,故稱“古宜豐治”。天寶古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獨特的自然環境,東南有2500余米的東水西流彎山繞城的護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長氣勢恢宏的古城墻遺址。古村原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門,十三第宅,48條巷,48口井,四周設內外八景。先后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民族優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國獨具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先锋资源国产男人色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