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埔前三角嶺大會戰革命烈士陵園
  埔前三角嶺大會戰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蓮塘嶺村勞白山。1949年9月18日夜,駐守在河源城的國民黨196師見大勢已去,棄城乘夜沿新燈公路(今205國道的一段)南逃,擬在埔前、石壩一帶與國民黨154師、保安第5師等殘部匯合。我邊縱獨立第6團、第4支隊,按照粵贛湘邊縱隊司令林平及參謀長嚴尚民的命令,在進入河源城稍事休整后馬不停蹄,跟蹤追擊。20日,在白田追上了敵軍尾部,邊追邊打。東江第3支隊則由平陵地區從側面追擊敵軍。我正面追擊的邊縱第6團及第4支隊將196師一直追到埔前,然后占領了三角嶺高地,在這里與敵軍進行了兩天三夜的鏖戰。此役擊傷擊斃敵軍300余人,擊斃敵副團長1人、營長1人![詳細]
宜賓市烈士陵園
  宜賓市烈士陵園位于宜賓市翠屏區江北橋頭的江北流杯池公園內,距宜賓市中區2公里。烈士陵園展出有宜賓市著名的李碩勛、趙一曼等45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和部分遺物。陵園共有烈士墓75個,解放前犧牲的烈士有李筱文、馮愚庸烈士。李筱文宜賓市翠屏區人,曾任中共宜賓縣委城區區委書記,1928年3月在宜賓被捕英勇就義。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馮愚庸烈士,四川省重慶江北縣梅溪鄉人,中共黨員,曾任四川省行動委員會主席團副主席兼工委書記,中共宜賓縣中心縣委委員,1945年10月13日犧牲于宜賓,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宜賓市烈士陵園1954年12月建成,園內樹木繁茂,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規劃合理,布局有序…[詳細]
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
  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2004年10月,位于鳳臺縣城西北20公里處幸福溝畔的板張集村西頭。綠蔭環抱中的園區,擁有墓、碑、館、亭、路、橋、門于一體。這里安葬著1948年10月為解放鳳臺縣城犧牲的豫皖蘇六分區12團的營長李振海、四連連長王福成、指導員劉法家、班長劉會民等14位烈士,墓區南側豎立著抗日戰爭勝利前參加工作犧牲于鳳臺境內的五位縣團級革命烈士紀念碑。陵園建設以來,幾經擴續建,面積已達25000多平方米。北端建有一座“板張集革命歷史展覽館”,三個展廳展出了鳳臺地區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以來鳳臺巨變五個階段的300多幅珍貴圖片和數據,勾勒出了鳳臺…[詳細]
蘇州烈士陵園
  蘇州烈士陵園位于蘇州市西郊橫山西麓,原名蘇州橫山烈士陵園,建于1956年4月。2000年2月,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址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改建。蘇州烈士陵園占地140畝,改建后分紀念瞻仰和烈士安息兩個區。紀念瞻仰區居于陵園中心位置,采用主軸線對稱布局。軸線長約160米,由西向東依地貌呈階梯形,相應建筑依次為大門、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陵園電教館、悼念廣場、紀念碑。紀念碑呈四棱塔式,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日,碑上鐫刻陳毅元帥為烈士陵園的題詞“為人民事業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正面和兩側各刻有一幅浮雕,畫面分別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嶺關大捷”,背面是…[詳細]
石河烈士陵園
  石河烈士陵園位于天門市石河鎮馬溪街。1942年11月4日,在新四軍第五師十五旅旅長周志堅和襄北軍分區副司令員王海山指揮下,組織所部四十三團、四十四團和十三旅三十九團各一部攻打曾家灣,將頑偽一二八師援軍史耀先團牽引至石家河馬溪河一帶,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擊斃頑偽70余人、傷90余人,其殘部逃跑。戰斗中,四十三團參謀長林光耀、營長鄭明強等156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了紀念犧牲的戰友,新四軍五師四十三團以全體指戰員的名義,于11月15日立下了“名震豫鄂”的紀念碑,碑中間鐫刻“殉國烈士紀念碑”的楷書大字,碑面左邊刻有烈士姓名、籍貫、職務,右邊刻有一首七言詩。此碑最初立于馬溪橋頭,在抗戰和中原突圍戰爭中,…[詳細]
武清區烈士陵園
  武清區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楊村鎮塔園路,1958年遷至楊村鎮機場道。2008年9月,陵園再次選址重建。重建后的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7萬平力一米,其中建筑面積2600平力一米,綠化面積1.2萬平力一米,廣場、道路、園區硬化面積1.2萬平力一米。烈士陵園建有毛澤東題寫碑名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廣場、烈士墓區、武清區革命史展覽館等紀念設施。展覽館分別展示了國內革命戰爭、抗口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不同時期我軍將士不怕犧牲、英勇戰斗的場面。烈士墓區安葬著74位有名烈士、62位無名烈士的遺骨。無名烈士墓上立有圓形漢白玉花圈式墓碑,墓碑正中是由62朵花環繞著的五角星,四周是松枝柏葉,象征著6…[詳細]
秀水河子烈士陵園
  秀水河子鎮烈士陵園地處遼北重鎮秀水河子鎮所在地秀水河子村北山,101國道貫穿境內,距法庫35公里,距沈陽70公里。西側有歡子洞濕地自然保護區,西南與遼墓群圣跡山僅5公里。為紀念素有“東北解放戰爭第一個春天”之稱的秀水河子殲滅戰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經中央有關部門決定,秀水河子鎮烈士陵園于1968年設計動工,1970年建成,為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歷史遺跡,于2008年以來爭取省市資金380萬元進行維修改造,建有秀水河子殲滅戰烈士紀念碑、秀水河子殲滅戰紀念館、石雕墻一座、烈士墳墓84座、圍墻、大門等建筑。紀念館內存有當時戰爭的照片、圖片、烈士遺物及當時的戰事文件、捷報等資料。陵園內安葬著秀…[詳細]
岔河淮寶老區革命烈士陵園
  岔河淮寶老區革命烈士陵園原名為岔河烈士陵園,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岔河東灘米廠院內,70年代初又遷至岔河水產大橋西側磷肥廠院內,規模較小,1982年又從磷肥廠院內遷至小河東,集中安葬3名烈士。 2009年,為了貫徹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轄區內零散烈士墓的精神,岔河鎮黨委、政府對轄區內的零散烈士墓進行了調查摸底,并通過與烈士親屬座談協商,逐一簽訂《烈士墓集中安葬協議書》,開始了烈士墓動遷和岔河鎮淮寶老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并進行了正式命名。于2011年清明節遷移并擴建,項目總投資30萬元。墓地現位于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岔河鎮南塘大圩東側(原復圣村圩莊組大圩東側),陵園占地面積3…[詳細]
寨山烈士陵園
  景寧畬族自治縣寨山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是我縣弘揚革命烈士精神的重要場所和教育基地。陵園內有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紅軍挺進師烈士遺骨、閩東紅軍獨立師烈士遺骨、追擊國民黨敗軍李廷年部犧牲的人民解放軍烈士遺骸和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為國捐軀的景寧兒女烈士遺骨。為了紀念這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1952年,在縣城西郊寨山建立革命烈士紀念塔。上世紀70年代,紀念塔因風化傾倒重新修建,1988年將紀念塔擴建為烈士陵園。1995年,寨山烈士陵園被列為麗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12月,景寧縣政府投資100余萬元,啟動寨山烈士陵園修建工程,對烈士墓室、紀念碑、地面護欄、燈光綠化等基礎設…[詳細]
張家界烈士陵園
  張家界市永定區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城區東面迎賓路旁回龍觀,占地面積200畝。烈士陵園修建于1985年,是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第二批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實行免費對外開放,年均接待入園人數100多萬人。張家界市永定區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澧水中上游,境內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張家界深隱其北,天門山雄踞其南,是一座新興開發的旅游城市,在這塊奇峰秀麗的土地上在各個時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英雄兒女。張家界市永定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委和省軍委的所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 三级日本久久高清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中文久久字幕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免播放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