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浦口無名烈士陵園
  浦口無名烈士陵園[浦口區珍珠泉度假區包家桃園寧滁公路北·1995年·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為紀念“三浦戰役”(江浦、浦鎮、浦口)和其它在浦口革命斗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全區黨員干部兩次捐獻費用,區委組織部、宣傳部和珍珠泉風景區主持興建。始建紀念碑、塑像(后重建)和無名列士墓,紀念碑(高12米)由區委書記朱可云題辭,碑背面紀念文章由區委宣傳部撰寫、陸惠南書丹;無名列士墓(高2米、約15平方米)中埋葬著散葬于頂山上的烈士遺骸。其后,曾在陵園內建無名列士館,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館名由陳士渠將軍生前題寫,可惜因險房拆除。2012年景區對陵園進行了大規模修繕。2005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利辛縣烈士陵園
  利辛縣烈士陵園  利辛烈士陵園原名路集烈士紀念碑,位于縣城20公里處的路集。這里埋葬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遺骨。他們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1984年縣人民0出資興建,2003年12月縣人民0出資重修擴建并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整個陵園長110米,寬90米,紀念碑高10米,氣勢恢宏,古樸莊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之凝重肅穆,又有園林之秀麗清新,集瞻仰、游覽兩種功能于一體。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為紀念碑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鄭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是利辛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馬本齋烈士陵園
  馬本齋烈士陵園位于莘縣張魯鎮南1000米。馬本齋,回族,河北獻縣東辛莊(今河北省獻縣本齋回族自治鄉本齋東村)人。盧溝橋事變后,平津淪陷,日軍長驅南下,大舉進犯華北,面對祖國河山被日軍鐵蹄踐踏,馬本齋毅然組織本村青壯年70余名,高舉抗日大旗,組成了“回民抗日義勇隊”。1938年初馬本齋率隊加入河北游擊軍,編為冀中回民教導隊。同年10月,馬本齋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回民教導隊隊長、總隊長、八路軍第3縱隊回民支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在他的率領下,冀中回民支隊打遍冀中平原,并轉戰于冀魯豫邊區,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中,馬本齋率領的回民支隊屢建戰功,被稱為“…[詳細]
西盟革命烈士陵園
  西盟革命烈士陵園西盟革命烈士陵園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城勐坎鎮佤山天池南西50米,西盟革命烈士陵園1961年搬遷此地,1981年重建。為紀念解放西盟阿佤山及其在歷次邊境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此陵園。面積600平方米,陵園內有烈士墓63座,烈士紀念塔一座,高6米,為大理石基座,方形柱狀塔身,有紀念碑銘文和題詞。塔身中端刻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塔身下端東面刻著西盟縣人民政府的題詞“壯懷激烈浩氣長存”,紀念碑文用西盟大理石刻就,楷書陰刻423字,碑身北面刻有93位烈士的英名和職務。1987年5月,西盟縣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城勐坎鎮佤山天池南西50米…[詳細]
五臺縣烈士陵園
  五臺縣烈士陵園建于1976年,占地面積18.3畝,坐落于臺城鎮西莊村,陵園坐西朝東,由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廳、五臺人民抗日和解放斗爭史展廳三部分組成。矗立在園中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雄偉壯觀,仿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青石基座,青石欄桿,漢白玉碑身,正面為聶榮臻元帥的題詞,背面為徐向前元帥的題詞。革命烈士紀念廳總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廳內安放著徐向前元帥的骨灰,廳內墻壁上鐫刻著2445名烈士英名,正北和正南面主要展出了五臺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豐功偉績及部分重要歷史文物。另存有楊成武將軍的題詞和晉察冀邊區出版的原《抗敵報》影印件,均為珍貴歷史文物。現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漢平帝康陵
  漢平帝康陵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大寨村之西。西漢平帝劉與王皇后同塋異穴的合葬陵。陵園略呈正方形,東西423米,南北413米,四面垣墻之中建有闕門,今遺跡無存。陵冢形如覆斗,近冢頂內收成臺,臺面距冢頂5.5米。陵冢通高30.6米,陵基邊長約210米。孝平王皇后陵在陵園東南距帝陵570米處,封土為覆斗形,底邊長86米,頂邊長33米,高10米,周圍出土大量漢代磚瓦。平帝劉(前9~5),字樂,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三歲嗣立中山王。元壽二年即皇帝位。元始五年被王莽鴆殺。同年葬于康陵,時年僅14歲。孝平王皇后,王莽之女,元始三年嫁平帝,立為后;莽篡位后,改皇室主,莽逼再嫁,拒從,漢兵誅莽時0。…[詳細]
猇亭革命烈士陵園
  猇亭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宜昌市猇亭區六泉湖浸水彎山頂)1949年7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第140師第418團奉命奔襲古老背,這次戰斗中有7名戰士犧牲。戰斗結束后,碼頭工人蔡祥金等人協同部隊,收殮了7名烈士的遺體,就近掩埋于興善寺小學操場旁。是年冬,遷于桐嶺崗。1958年5月,經中共宜都縣委、縣政府批準,由縣民政局撥款,在古老背鎮興善寺小學花園內(現猇亭中學),建起一座烈士墓塔,墓碑高8米,碑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1975年6月,烈士塔遷往蔡家畈1組。2002年,烈士塔遷建磨盤溪水晶山。2009年遷建六泉湖浸水彎山頂,并于2010年4月5日舉行了揭幕儀式。…[詳細]
德陽李冰陵
  德陽李冰陵簡介李冰和大禹一樣,是因水而生的。大禹治水,歷史太久遠了,痕跡已成自然,而李冰的都江堰,朱李火堰,卻赫然于世,年年月月造福于成都平原。李冰陵園在什邡洛水鎮章山。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有專家考證,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屬蜀山氏后裔,古今人們都落葉歸根的習慣的,便不管怎樣,能留駐一個偉大的英魂,章山有幸。四川德陽…[詳細]
東明縣烈士陵園
  東明縣烈士陵園位于東蘭公路東側國營東明林場境內,是一座集教育、瞻仰、參觀為一體的紅色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占地面積70余畝,建筑面積710㎡,于2013年5月動工,2014年9月竣工,園內集中管理有名烈士墓226座、無名烈士460人。建有紀念塔、紀念館、英烈墻、烈士墓及配套基礎設施。革命烈士紀念塔高21米,英烈墻鑲嵌1009位烈士英名錄。東明縣是革命老區,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如張岸、孫自端、張恩桐、汪濤等數百名著名烈士。始建于2014年6月的烈士紀念館,主要展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犧牲的烈士事跡及生前日記、書信、照片、遺物(紀念證、章)等遺物品62件。…[詳細]
霍山縣烈士陵園
  霍山烈士陵園位于霍山縣城西南部。霍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六霍起義的發起地,是皖西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安徽革命斗爭史上創下了4項第一;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4支隊在霍山組建,發生在霍山的鹿吐石鋪戰斗,殲滅日軍1370余人;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中原突圍在霍山清風嶺磨子潭兩戰兩捷,勝利完成千里突圍戰略任務。在革命戰爭年代,霍山先后有6萬英雄兒女為國捐軀,占當時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為緬懷先烈,教育后人,陵園于1986年始建,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有入口人工瀑布、革命史記墻、歷史豐碑柱、大別山革命英雄群雕、大別山革命史浮雕墻、舒傳賢烈士雕塑、烈士墓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视频在线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