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

廟祖石南母寺
  廟祖石南母寺地處紫金縣崇山峻嶺之中的九樹鎮海拔800多米的廟祖山中。該寺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自然景觀絢麗多彩。通往該寺的小徑由一塊塊黝黑的巖石砌成,共有432級石階。石階兩旁樹木虎踞龍盤,奇花異草相映成趣。廟祖山自然生態景色毓秀神奇。廟堂雕檐畫角,古色古香,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廟祖石南母寺始建于北宋時期,至今已有832年的歷史。寺內供奉有觀音菩薩蓮花寶座一尊。《金山鐵水》記載,此寺1932年重修,1966年被毀,后由鄉民和港澳同胞自愿捐款,于1989年重建,現有一座占地面積為80多平方米的香房和一座廟堂寶殿。正殿側有石鐘、石鼓,殿旁左側石洞內有一種黃土,古人稱之為“金黃散”,傳說能治百病,…[詳細]
北和炎帝廟
  炎帝廟炎帝廟(第三批省保)時代:元地址:長治縣北呈鄉北和村原名北禾村,傳說為炎帝嘗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農城的羊頭山之地,故得名。廟創建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現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積700平方米。正殿,亦稱五谷神殿,廣深三間,六架椽屋,硬山頂形制。殿身較短,斗栱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頭斗栱五鋪作出雙昂,并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碩,用材粗壯。殿內使用減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征顯著。檐下懸掛著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北和村,原名北禾村,相傳因位于炎帝嘗百谷得嘉禾之地——羊頭山之北得名。炎帝廟四…[詳細]
鄧廟漢畫像石墓
  鄧廟畫像石墓,為東漢時期漢畫像石墓。1998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較為珍貴的畫像石35塊及少部分隨葬品。該墓是魯西北地區正式清理發掘的一座東漢時期的大型多室石砌畫像石墓。墓坐北朝南,方向偏西11度。雙寐室東西并排,間距3.8米。兩寐室前各有一近方形的“前堂”。兩“前堂”左右各有耳室,兩堂由耳室相通。“前堂”前為甬道,兩甬道各有南向雙扇門組成,東甬道東門開啟,兩甬道門前均有封門石堵門。形成了以“前堂”為中心,前有甬道,后有寐室、左右為耳室的“中”字形,而兩“前堂”又有耳室相通,形成了兩個“中中”并排的結構形式,甬道、耳室、前堂、寐室均為盝頂,墓的前堂四面有過梁,承托盝頂,其余為石壁承托盝頂…[詳細]
樊噲廟大殿
  時代:元地址:博愛縣城南三公里清化鎮北朱營村樊噲廟大殿座北向南,元代不廈兩頭造建筑。其面闊三間(8.70米),進深三間(8.60米)。整座建筑座落在1米的高臺上,粗獷簡潔。建筑前置月臺,六級臺階。大殿置前廊,前檐柱為小八角石柱,柱頭砍殺,有柱側腳和柱生起,蓮花覆盆柱礎,柱上雕花卉圖案。檐下置四鋪作單下昂內轉五鋪作異形栱。大殿前檐當心間補間鋪作兩朵,次間各一朵,后檐當心間補間鋪作一朵,次間無補間鋪作。補間鋪作櫨斗為瓜楞斗,壁內依次為泥道栱、泥道慢栱、柱頭枋和正心榑。材寬8厘米,昂嘴扁瘦,厚3厘米,呈琴面狀。昂后尾帶翹,上置交互斗和卷云栱,耍頭后尾帶翹和挑斡直至老檐檁下單栱鋪作,挑斡下刻成卷云狀。…[詳細]
黎川孔廟
  黎川孔廟(亦稱文廟),位于撫州市黎川縣老城區中心、黎川二小旁,占地面積2600余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是黎川標志性的古建之一。黎川孔廟由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佾臺、大成殿構成,整個建筑群采取平行軸線方式布局,在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利用東西廡和名宦祠、鄉賢祠,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黎川孔廟大成門黎川孔廟將屋面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座花園式院落。黎川孔廟前首為紅色圍墻,墻內大成門有數十級石階,石階中間有大型整石雕鑿的盤龍云海圖案。大成門與名宦祠、鄉賢祠合為一體,混合式構架,懸山頂,兩面坡,面闊38.83米,進深12.56米。東西廡,穿斗式構架,硬山頂,兩面坡,面闊14.7米,…[詳細]
官渡土主廟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土主廟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官渡街道辦事處官渡古鎮內。土主廟始建于唐南詔時期,曾累興累廢,多次重修擴建。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官渡街坊士紳及僧人等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設區公所、初等小學、私塾等于內;“七七事變”后,又先后設省立官渡農校、私立云秀中學于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昆明第九中學亦設于內。土主廟內部設計為“八卦”形,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前后數天內,舉辦盛大廟會,聞名于附近的各州府縣。1982年,政府投資重修了大殿,1983年公布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后修葺一新,2003年公布為第七…[詳細]
霍泉水神廟
  霍泉水神廟亦稱明應王殿,在-縣城東北17公里霍泉源頭。左傍霍山,面臨泉源,坐北朝南,與廣勝下寺一墻之隔。沿中軸線往北有山門(上筑舞臺)、儀門、明應王殿。據廟寺記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因元時大地震毀壞,又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明清兩代重修了山門和儀門。  水神廟東西寬深各五間,四周有圍廊,重檐歇山頂。檐下元塑二門神峙立,威嚴肅穆。殿內大小塑像九尊,中央為水神明應王,兩側四個童男童女,塑工極為精美,衣飾合體,神態嫻靜,形象逼真。臺下水神的四個-面目各異,細膩而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地內心活動,為建殿時作品。  殿內四壁墻上繪滿了壁畫,內容為祈雨降雨圖及歷史故事。畫面由南壁西面起,有一身材魁…[詳細]
云陽文廟
  云陽文廟位于云陽鎮一小院內。為南召縣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云陽文廟南北長180米,東西寬25米,占地面積為22500平方米。現存建筑有照壁(已改觀)、戟門3間、東西廡各8間、明倫堂5間、配殿3間,另有碑碣5通,古柏樹2棵,以及伴池、狀元橋等,房屋均為硬山式建筑。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縣張珙創建;正德八年(1513年),知縣李璽重修;歷經明代嘉靖,清代雍正、乾隆等重修續建,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學宮修建完備。解放前為縣立中學校院,今為云陽第一小學校址。照壁建于清乾隆七年,下部為一長方體底座,磚砌平臺;中部為一長方體影壁;上部為七彩琉璃瓦護脊。照壁正面和背面均用陶板…[詳細]
海州廟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廟原名為彌勒菩薩成就院,創建于清康熙年間,是目前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古剎建筑群。寺廟因依山而建,山坡一詞蒙語謁海洲,故寺廟又因此而得此名,它因地處市商業繁華中心地段,更為市區增添了一大景觀,極具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游覽開發價值。海州廟往昔盛期有-達300人,殿宇樓閣林立,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后殿、大雄寶殿等10多座金碧輝煌雄偉建筑,共600多間房舍,占地二十多畝,方圓四華里,周圍古樹參天,院內經相樂曲,晨鐘暮鼓令人有一番如入仙境之感。據歷史記載,昔日不管漢族、蒙古族、滿族、錫伯族,婚表歡悲壽之大事,都要到該廟焚香禮佛。每逢大節,人來人往,更是熱鬧…[詳細]
根坯廟
  根丕廟位于阿魯科爾沁旗北部、巴彥包力格蘇木境內,亦稱“拉西根丕廟”,漢名“廣佑寺”。根丕廟背靠群山、腹臨平川,風景秀麗,幽雅。根丕廟建于嘉靖20年(公元1815年),盛時-數達320名。丙子年間,楊松-第二世羅布桑年日格巡游各地,選地建廟,路過這里,看見此地山勢險峻,地勢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風水脈絡清晰,便選定此地建廟。根丕廟曾被搗毀,現存的廟宇是1981年修復的,其規模只是過去的一部分。寺內有三座大殿,正殿為佛祖殿,殿內供奉著20多尊佛像,縣掛著30多個五彩米希爾(佛教飾品),是-念經的地方。佛教經典《甘珠爾經》、《丹珠爾經》共326卷,也存放在這里。主殿兩則有配殿,西南側的稱經院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ⅴa在线播放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