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

大通梓潼廟
  梓潼廟距南充市嘉陵區城西南約40公里,位于嘉陵區大通鎮梓潼廟村二組,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坐西向東。由東向西分別由文昌殿、觀音殿、佛殿構成,占地面積1205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梓潼廟最初是一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而梓潼神張亞子后來成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舉考試。由此可見,梓潼神就是文昌帝君,因此,這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廟便取名為梓潼廟。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梓潼廟,對這一帶的影響深遠。梓潼廟身后有一條河,也因梓潼廟得名,梓潼廟河環繞梓潼廟東、北面流過。梓潼廟所在村,也被取名為“梓潼廟村”。觀音殿為重檐三滴水歇山木結構樓閣式建筑,造型獨特,主體構件保留了原貌,具有很高的…[詳細]
稷山三義廟
  稷山縣西位村三義廟創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其位于西位村北,三義廟坐北朝南,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現存古建獻臺、獻殿、鐘鼓樓和正殿。正殿五間,東西寬16.5米,南北長6米,高12米。屬五檁四椽二架梁,五脊六獸磚木結構。在正殿里,有5尊或坐或立的彩塑像,正中間為劉備,右面是關羽,左面是張飛,左右兩邊分別還有伯王和觀音。大殿內東墻上繪有劉、關、張三顧茅廬請諸葛:西墻上畫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整座廟宇寬敞高大,造型古樸厚重,燒制精巧的一些脊飾物仍然完好,柱礎石上雕刻的各種吉祥獸也清晰可見,氣勢大大超過一般的村廟。在正殿兩旁各有長寬為3米、高6米的0一座,東邊為鼓樓,西邊為鐘樓。獻殿東西寬1…[詳細]
夏爾蘇木喇嘛廟
  夏爾蘇木-廟夏爾蘇木-廟位于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鄉,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后,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有關方面于1984年進行籌備,并經擇址在塔布勒合特蒙古族鄉政府駐地南一公里處重建。1985年動工,1986年竣工,共耗資42362元,新建廟建筑面積329平方米,磚木結構,分正廳及左右廂房各一。現有-二十多名。夏爾蘇木-廟又稱普慶寺,原夏爾蘇木-廟遺址位于我市白楊溝鎮境內,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烏蘇市白楊溝鎮內的夏爾蘇木度假區北側山坡,面向東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爾蘇木牧場,河水纏繞,林帶交錯,風景優美,寺廟建于光緒五年(1879年),由東歸土爾扈特部落黃教信奉者所建,屬土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詳細]
滎澤縣城隍廟
  滎澤縣城隍廟位于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西大街路北(原古滎軋花廠院內)。其西側、北面緊鄰滎陽故城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因避河患由滎澤舊縣西遷至今古滎鎮,滎澤城隍廟也隨之遷至此地。現存大殿、月臺、明嘉靖、萬歷年間碑刻兩通、清代乾隆年間鐵香爐一尊、寢殿基礎等。城隍廟大殿,坐北朝南,單檐歇山式建筑,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屋面覆以琉璃瓦,脊飾黃綠相間式琉璃,正脊兩端置蟠龍大吻。平面呈長方形,柱網左右對稱布局,明間面闊3.5米,次間面闊3.5米,稍間面闊2.2米,通進深10.1米。檐下施七踩斗拱,繞殿檐下一周,斗拱下為平板枋和大額枋。主體建筑由18個木柱支撐梁體,明間兩根金…[詳細]
三畛真武廟
  三畛真武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李家溝村三畛自然村西。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遺存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陽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廟整體院落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二進院建于高約3米磚砌臺基之上,與一進院之間以石階相連;一進院僅存戲臺。南北長65.22米,東西寬27.23米,占地面積約1775.8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戲臺、山門、正殿(真武殿)。戲臺: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闊三間,分為前后兩部分,前臺為演員表演的場所,后臺為化妝、休息區;前臺為卷棚歇山頂,后檐為硬山屋頂,前后檐屋面在檐檁處相交,中間以木隔斷相隔。建筑建于高約1.5米臺基之上,共設柱三排;后臺梁架結構為五…[詳細]
城隍廟旅游區
  •參觀豫園和老城隍廟,品地道上海小吃,穿梭熙熙攘攘的人群,領略老上海民俗風情。城隍廟旅游區坐落著豫園和老城隍廟兩個主要景點,是初到上海的游客必去之處。在此可以全面領略到上海的民俗風情,品嘗地道的上海小吃和本幫菜。而每到夜晚,仿古建筑群上繽紛的景觀燈也使這里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城隍廟旅游區位于市中心黃浦區東部的老城區,是集景點觀光、購物、餐飲于一體的大片區域。除了豫園和老城隍廟這兩個最主要的收費景點,還有九曲橋和湖心亭等開放性的小景點。這里的南翔小籠包不可錯過,也可以坐在綠波廊餐廳內,邊品嘗上海本幫菜邊欣賞樓下來來往往的人群。城隍廟旅游區是個常年人頭攢動的地方,因為這里還是個著名的…[詳細]
廣通文廟
  廣通文廟位于祿豐縣廣通鎮廣通村民委員會,廣通小學內。又名黌宮。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清兩代在故址上重建,補建十次,現存文廟為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文廟坐北朝南,原有前后兩院,呈長方形,有眾多建筑群。現僅存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泮池上原有石拱橋,名“月弓橋”,橋兩頭各有雙獅、雙象護橋,現僅存橋南兩獅,橋已毀。大成門(又稱敬和宮),面闊3間,進深2間,為單檐歇山頂一層建筑,采用五梁過架式木結構。前后檐均有三層斗拱支撐,拱、翹、昂上雕刻魚頭、象鼻、三浮云、菊花頭、龍戲珠等;東西墻基須彌座上有浮雕,構圖精美。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為單檐硬山頂,九檁前檐廊建筑,采用抬梁式與穿…[詳細]
曼地爾廟
   介 紹 曼地爾廟位于康諾特廣場西側,1938年由工業家 G.D. Birla建立。寺廟供奉著財富女神Laxmi和保護神 Narayana。寺廟由甘地(Mahatma Gandhi)發起,不同種姓的人都可以進入寺廟。 寺廟采用Orissan建筑風格,廟中最高的塔高165英尺,寺廟中有反映印度神話的精美圖畫。對于外籍游客來說,最重要的是來這個寺廟看到“swastikas”。這是古代印度雅立安人(Ayran)的符號,象征著完美。 交 通 可以在市內乘坐公交車,公交車站在新得里市中心Kashmere Gate,靠近巴士總站ISTB(Interstate Bus Terminus)。當然也…[詳細]
媽閣廟
  媽閣廟原名天后廟、海覺寺、正覺禪院等,是媽祖閣的俗稱,位于澳門的東南方,面海背山。媽閣廟相傳是福建人于明朝年間為“媽祖”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媽祖”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宋朝人,自幼即可預知吉兇,長大后吃齋未嫁,享壽28歲,死后常顯靈于海上,可幫助商人和漁民化險為夷,故來自福建的漁民就共同興建了媽閣廟,到清朝康熙年間,“媽祖”被加封為“天后”,是航海人的“護航海神”。媽閣廟正門的橫梁上由“媽祖閣”三個金字,左右的對聯為“德周化宇;澤潤生民”,依次往里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筑組成,這些建筑具有傳統的古老佛教的特色,具有很大歷史意義,可以說,澳門的歷史和媽閣廟血脈相連,不…[詳細]
護國隨糧王廟(七老爺廟)
  七老爺廟,亦稱護國隨糧王廟,處于雁塔灣,始建于明代。相傳有一位金姓運糧官經過西塘,時值鎮郊旱災嚴重,顆粒無收,路有餓殍,其狀甚慘。金動惻隱之心,私自發放糧食救濟,災民賴以存活者甚多。而金解糧至京,朝廷追究其事,金以身殉法。百姓感其恩德,特建此廟以表紀念。金排行第七,故百姓稱之為七老爺。七老爺廟內,前殿是新建的,大門就開在街邊。街南面開闊地就是河埠,農村來的或外地來的燒香者可以坐船直接到廟門口。大門的門楣“護國隨糧王廟”6個大字,這是本鎮書法家江蔚云的手跡。前殿高爽,現作門廳用,里面是一個天井,有供人燒香燭用的大燭臺。天井正中置有高2.5米的一只鑄鐵大香爐,-“護國隨糧王”5個字,香爐雖粗糙一些…[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三区 |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