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回瀾橋于廣西富川縣油沐鄉沐籠村下花園和三園櫟村之間的黃沙河上,距縣城28公里。回瀾橋名取自韓愈的《進學解》:“會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之即倒。”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馳名中外的三江程陽風雨橋早建300百多年,現已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國家《古建園林技術》刊物上稱回瀾風雨橋是集我國北方的石券橋、南方的亭、古遠的閣,以及本地的廊橋四種造型特點于一物的組合體,在全國古建園林中是極其獨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橋。回瀾橋為三孔石拱橋,石砌、券孔、磚墻、木結構,以石券橋、橋亭和樓閣三者組合而成,青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兩橋的橋面由橋亭、橋廊和0三部分組成。據《整理青龍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