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鄴城遺址鄴城遺址位于臨漳縣西南20公里處漳河北岸的鄴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現在歷史地理學家們將其列為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評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鄴城遺址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南北兩城雖然興建時間不同,但整體布局嚴謹合理,成為我國六朝名都。由于漳河河床高且平坦,常年洪水泛濫,使漳河多次改道,鄴城城址屢遭沖擊。現存地表以上的建筑,除鄴北城的金鳳臺遺址保存較完整外,銅雀臺、冰井臺和其余建筑均毀于洪水和戰火,淤埋于地表以下。鄴北城始建于春秋齊桓公時期,戰國時屬魏,西門豹曾為鄴令,投巫治河。兩漢時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東漢末為冀州牧袁紹駐地。…[詳細]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嶺農民協會、涂嶺農民自衛軍、惠安工農革命軍駐地遺址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嶺農民協會、涂嶺農民自衛軍、惠安工農革命軍駐地遺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涂嶺中心小學。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惠安隨即也開始“清黨”,政治局勢驟然變化。中共惠安縣臨委迅速從縣城轉移到農村堅持斗爭。共產黨員吳國珍、吳敦仁撤回涂嶺,繼續開展農-動。中共閩南部委指示惠安縣臨委“今后的工作方向,要以惠北涂嶺為根據地,武裝農民群眾”,同時派共產黨員施岑儂(化名張一峰)、許彩英(化名林一民)來涂嶺工作。施岑儂、許彩英在鼎新學校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和吳敦仁等人在涂嶺組織“互助團”,會員60人,團址設在魁星樓,并以互助團為骨干,舉辦農民訓練班、農民夜校,培訓農…[詳細]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九壩鎮境內桐習公路25公里處,被稱為“桐梓人”發祥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陽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狀,所以當地人都叫它巖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寬1.8米,洞道時寬時窄,“之”字形向東北延伸,進入洞口2.5米處是一寬大的廳堂。1972年,112地質隊在九壩格莊壩開展地質普查時,在巖灰洞意外發現了兩枚人牙化石,經專家鑒定,屬20萬年前左右的古人類化石。從巖灰洞出土的舊石器和燒骨的研究中,發現了古人類用火的痕跡,是迄今長江以南古人類用火最早的發現。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這一重大發現…[詳細]
張四墩遺址
  張四墩遺址,即張四墩文化遺址,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三義社區境內。遺址于1976年發現,1978年由安慶市文管所試掘,198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式發掘。遺址堆積兩個文化層,一層大約從公元前7000—500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期,另一層從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出土器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石錛、石斧、石鏟、石球、石鐮、石璜、石網墜等。陶器有鼎、釜、罐、盆、杯、網墜、紡輪等,以紅陶、灰陶居多,紋飾多種多樣,異彩紛呈,顯示出較高的制陶技藝。簡介張四墩遺址南距長江僅8公里,東距長江也僅15公里左右,東北部為石塘湖、官橋湖、破罡湖連片水域,并與長江…[詳細]
劍南春酒坊遺址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即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最初是劍南春集團進行棋盤街兩側的平房拆遷工程,由于發現了歷史文物,迅即轉為“搶救式發掘”。2003年至2004年之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對酒坊遺址進行發掘,最終用科學方法還原了“蜀中美酒”綿竹劍南春的釀酒工藝和昔日風貌,為中國酒文化代代傳承又奠定了一塊基石。四川綿竹在歷史上是一個釀酒大縣。據史料記載,宋代中央政府即在綿竹設酒務監官或酒務稅丞管理酒稅(《宋史·食貨志》)。綿竹縣志記載,明代綿竹酒業凋蔽,清康熙年間復蘇,有釀酒作坊90余家,其中大曲作坊18家,“朱(天益)、楊、白、趙”四大酒坊最為著名。至乾隆年…[詳細]
宛丘古城遺址
  宛丘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十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陳風·宛丘》曾描述過這里的動人景象:“子之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鼓,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就是說,…[詳細]
揚州城遺址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今揚州老城區及西北郊,為隋、唐、宋時期揚州城池遺址,面積約16平方公里。揚州歷代城池相互疊壓,隋、唐、宋城遺址保存相對較好。1987年以來,經過科學、系統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揚州城遺址的規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關系。隋代揚州城位于蜀岡之上平山鄉,系利用漢廣陵城基礎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宮城、東城組成,另毗鄰蜀岡可能存有羅城。江都宮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墻體保存高度達4米,周長5.1公里,面積約1.8平方公里。南城墻西起觀音山向東至董莊,西城墻由觀音山向北至堡城村西河灣,北城墻由西河灣向東經李家莊再折向至楊家莊,東城墻界址未探明。東城平面呈不規…[詳細]
樊子遲遺址
  魚臺地處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六七千年前,這里就有東夷太昊部族聚居,從境內棲霞堌堆等古遺址中,曾研究發現魚臺先民創造的龍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此,“五里三賢”的佳話依然流傳不衰,“鞭打蘆花”的故事至今婦孺皆知。“三賢”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皆為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中人,且三人居處相距不過五里,故稱“五里三賢”。2005年原中共濟寧市委書記王玉璽親筆為王魯鎮常李寨村題詞—孝看常李寨人。2008年魚臺縣縣委縣政府組織舉辦了魚臺縣孝賢文化節。樊子,名須,字子遲,亦稱樊遲(前505或515—?),春秋末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孔子學生。其先祖出于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孫仲山甫(魯獻公…[詳細]
姜維城遺址
  姜維城遺址是岷江上游一處極具代表性的重要遺址,位于汶川縣威州鎮的今汶川中學后山上。姜維城遺址包含了新石器、漢代和宋代等時期的遺存,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2003年度遺址發掘的宋代遺存中發現的遺跡和遺物為了解當時這一地區各民族文化、經濟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傳說蜀漢大將軍曾在汶川一帶駐防,現存有古城墻,有人為之命名為姜維城。威州鎮是汶川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壩州的門戶。這里古屬冉毿部,綿池鎮為郡、縣舊址。姜維城在今威州鎮。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歷代治所有所變遷。現為汶川羌族自治縣。縣城威州四面環山,堡子關…[詳細]
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曇石山文化遺址位于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長形山崗。“福建文明從這里開始……”,以閩江中下游為中心連接閩臺兩省的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族的發源地,它的出現,驚現了不為人知的先秦閩族文化,將福建文明史由原來的3000年向遠古大大推進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國務院將曇石山文化遺址列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曇石山原名“墰石山”,是福建省閩侯縣城近郊的一座小山丘,東距福州市區約20公里。在福州話中,“墰”,即“海邊礁石”之意,此山并不似北方名山大川巍峨險峻,只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紡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性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另类 | 亚洲综合一区自偷自拍 | 午夜精品第一区偷拍盗摄 |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