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燕下都遺址
  燕下都遺址位于易縣東南,為戰國古遺址。1982年7月23日,燕下都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遺址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公里,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墻,將城分為東、西二城。東城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古河道區五個部分,文化遺存相當豐富,保存較好。西城為一防御性的附城,遺存較少。城址內除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石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外,還發現有許多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構件。在河北省易縣境內。燕下都遺址是已知已發現的戰國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戰國末期燕昭王時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詳細]
澧縣斑竹遺址
  斑竹遺址位于湖南省澧縣澧東鄉斑竹村西的一塊沙洲地上,澹水從遺址的西側流過注入澧水。為研究澧水流域商周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問題,2013年11月—2014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對該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本次發掘分Ⅰ、Ⅱ兩區布方。Ⅰ區位于遺址的中部,布5m×5m的探方8個。Ⅱ區位于的北部,布5m×5m的探方4個,兩區總計發掘面積約250平方米,獲得了一批商、西周、東周等不同時期的遺存資料。斑竹遺址的地層堆積在Ⅰ、Ⅱ區因時代不同有所差異。東周時期的文化層主要分布在Ⅱ區,西周時期的文化層主要分布在Ⅰ區,而商代的文化層則只在Ⅰ區有分布?傮w上看,Ⅰ區的地層堆積可分為十一層,分別屬近現代、明…[詳細]
御茶園遺址
  御茶園遺址位于四曲溪南,與五曲接壤,依山傍水,綠畦平展,現為武夷山茶葉研究所的名叢、單叢標本園,立有石碑為記。此處古時為元代皇家御茶園。園外有兩棵楓樹聳立,秋冬兩季滿樹紅葉,山人稱之為“照天燭”。御茶園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布局恢宏,前有仁風門,后有拜發殿(又名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橋。所有門、殿、堂、亭均取名于茶藝或譽茶之語。園左、右各建一個茶場,制茗之水則取自山泉,引泉入井,覆以龍亭。每年驚蟄之日,縣官主持祭神之禮,然后開采茶葉。傳說祭神后,隸卒鳴金擊鼓,同聲喊號“茶發芽!”井水遂滿溢而上,故山泉稱為“喊泉”,井泉稱為“呼來泉”,井名通仙井。井畔…[詳細]
瓦店遺址
  瓦店遺址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臺地上,潁河由遺址的北面、東面轉而向東南流去。該遺址是1979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發掘,發掘面積700余平方米,獲得了重要收獲。遺址主要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并以晚期遺存為主。文化層堆積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處達4米,內涵豐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甕、刻槽盆、豆、圈足盤、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鳥、玉璧、玉鏟等,并發現有大量的房基、灰溝、奠基坑、窖穴等遺跡。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內最為精致的龍山文化時期代表…[詳細]
中共連江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遺址---關公亭
  中共連江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遺址關公亭位于連江縣城西郊玉泉山。1929年5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全委會議作出關于《福建政治現狀與黨的工作總方針》的決議。決議分析了福建政治現狀,對全省各縣工作予以布置,同時決定:全省分為六個區,福州區以福州為中心,福州附近連江、長樂、福清……等縣屬之。此區工作目前先要注意植立福州工人運動基礎,發展連江等縣黨的組織,注意這數縣及福州四鄰農-動,造成包圍福州的形勢。楊而菖、鄭厚清、黃茂雄、黃應龍、鄭厚康等中-員在福州、連江等地中學畢業后,陸續到鏡路、透堡、官嶺、定海等小學任教,以教員身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通過同學、親戚、朋友的關系宣傳革命道理,吸引城鄉各地進步青年參…[詳細]
新砦遺址
  新砦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新密市東23公里劉寨鎮新砦村西部,南臨洧水,東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為開闊的平原,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主要遺存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對該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確認的學術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繼續對新砦遺址進行了發掘,已初步確定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壕、內壕共三重防御設施,中心區建有大型城址的遺址。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為方形,南以洧水河為自然屏障,現存東、北、西三面城墻及貼近城墻下部的護城河。東墻南北殘長160米,深4米;北墻東西長924米,深5~6米;西墻南北…[詳細]
塔山遺址
  在浙江省象山縣丹城塔山東南麓,依坡瀕海,面積約3萬平方米。1988年發現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兩期發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類活動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象山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在寧波市最南端,從歷代《象山縣志》記載來看,春秋戰國時期始有人類在象山活動,因而一直以來都認為象山的歷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遺址的發現、發掘,卻把象山的歷史推進到6000年前。塔山遺址位于象山縣城塔山南麓的緩和山坡上,面臨大海,據地質調查,離古海岸線只有幾十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兩期發掘,證實了塔山…[詳細]
后李遺址
  后李遺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后李官莊村西北約500米處的淄河東岸二級臺地上,西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2.5公里,西南距辛店約12公里。后李文化也因臨淄后李遺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遺址距今約8500~7500年,是山東地區目前已知較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后李文化主要分布在濟南、鄒平、章丘、淄博、濰坊一帶,居民已過著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定居生活。器物類型簡單,圜底器較多。196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在學生調查實習中發現遺址,并對其進行了小規模試掘。1988年至于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發掘。共開探方179個,揭露面積約6500平方米。通過發掘發現,遺址的文化堆…[詳細]
涂家臺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涂家臺遺址發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隨后經過了1994年的重點調查,1999年的考古發掘,并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益陽市南縣南洲鎮大郎城村東部一不規則的臺地上,臺地高出周邊稻田約1~1.5米。遺址往北200米處有2處直徑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崗,當地人稱炮臺,1986年,益陽地區博物館曾在此發掘戰國墓1座。涂家臺遺址是洞庭湖區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存,在洞庭湖區新石器時代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頭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層文化時期,是解決彭頭山至皂市下層文化相互連接的重要遺址。距今約680…[詳細]
張官店古城遺址
  張官店古城遺址位于平原縣王廟鎮,年代為秦至南北朝。平原古城遺址,在如今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的張官店地方,這一帶原是黃河沖積平原的一介高埠之地,后因地表變化而又形成了較為低洼的現狀。此處又是馬頰、篤馬、鬲津、鴻溝等九條自然和人工河流匯集的“沼澤之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陸終氏”和“有窮氏”的氏族部落在這里混合居住。在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對新石器的使用,據考古學家推斷是公元前四千二百年至三千七百年之間傳入黃河下游北岸的。從現在在張官店附近發現的“石鐮”判斷,公元前三千八百年左右的時候就有耕耘、狩獵于此的百姓。據古代文獻記載現今平原附近在夏代(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有“有窮氏”“有鬲氏”這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