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草鞋山遺址
  草鞋山遺址,位于蘇州城東15公里吳縣唯亭鎮東北2公里陵南村北、陽澄湖南岸650米處。地面有兩座緊鄰的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一名夷陵山,高15.23米。1973年鉆探初步查明,遺址中心區域東西長260米,南北寬170米,面積4.4萬平方米,相當于兩個土墩面積的3倍。遺址為1956年的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文物普查時發現,1972~1973年南京博物院兩次發掘,總共發掘面積105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時代的居住遺跡,11個灰坑(窖穴)和206座墓葬,出土陶、石、骨、玉等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共1100多件。遺址的文化堆積最厚處達11米,可分為10個文化層,從地層迭壓關系可以看…[詳細]
上蔡光武臺遺址
  光武臺遺址位于上蔡縣城東北35公里的東岸鄉楊莊村,海拔高度為59米。光武臺遺址為一長方體土臺,南北長70.3米,東西寬52.2米,總面積為3669.66平方米,高5.5米。現在土臺上方為楊莊村小學校。經過多次文物勘查及鉆探發現,該處為一古文化遺址,其文化層較厚。第一層為近現代擾土層,呈灰黃色,質地較硬。其包含物多為近現代遺物,如塑料、玻璃、砂礫、草木灰痕、建筑廢墟類磚瓦殘塊(片)等,層厚0.15米~0.30米。第二層呈深灰色,質地松軟,普遍存在有炭化糧食顆粒(塊),種類分別為小麥、大麥、蕎麥、大豆、綠豆、谷子、高粱等。分布規律為:雜糧多集中在臺的南部,小麥多集中在臺的北部,在臺頂的斷層中發現有…[詳細]
銅嶺礦冶遺址
  銅嶺礦冶遺址銅嶺礦冶遺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鎮銅嶺村地帶。地理座標為北緯39°45′,東徑115°35′,距長江7公里,離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遺址約40公里。銅嶺遺址是繼湖北大冶銅綠山礦冶遺址后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評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以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論證了我國開采礦銅的歷史距今有三千余年,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一處大型礦冶遺址,它不僅解決了中國高度發達的青銅器鑄造原料來源的問題,而且對于研究中國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義。該遺址于1998年春發現,遺址分采礦區、冶煉區兩部分,其中采礦區約1平方公里,冶煉區約2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來,江…[詳細]
店上遺址
  店上遺址自古至今流傳為“四十里長沙店”故址,店上村由此而來。遺址西瀕小沽河,東有峴沽河,南隔店上村與小沽河村為鄰,并有小河子遺址發現,兩遺址僅有一村之距,應為一處古文化遺址無疑。因店上遺址發現早,又有傳說流行,故以店上遺址命名。一、店上遺址南部被現代村落遺址疊壓一部分,殘存面積為東西300米,南北300米,總面積9萬平方米。因尚未鉆探,從斷崖處可見有一至二米不等的文化層。普查隊臨時開一2×2米的探方一個,可見清晰的地層關系,早期地層有布紋、板瓦、磚和鐵霄鍛壓痕跡,晚期地層包含大量瓷片,以碗、盤為主,其特征明顯,南北窯廠均有燒制。由此可知,店上遺址是一處漢至宋元時期的古文化遺址。二、小河子遺址保…[詳細]
端源鄉農民協會遺址
  民國13年(1924年)4月,端源鄉農民公會在領村陳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為端源鄉農民協會,廣東省中央農民部特派員韋啟瑞、周其鑒、黃國俠等參加成立儀式。農民協會辦事處設在陳家祠。該會領導當地農民開展了一場反剝削、反壓迫的革命運動。陳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國15年被地主武裝人員燒毀,現存門口及其兩側的斷壁殘墻。1927年9月13日,廣東高要縣農民自衛軍和群眾共1000余人,在0廣東區委的指導下,集結領村,舉行了武裝起義。1927年4月16日,-反動派發動高要事變。30多名0員遭逮捕或被殺害,0黨組織和農民自衛軍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幸免于難的0員、縣農協會秘書許其忠和0廣東區委派來的西江領導人黃學增、…[詳細]
翼城大河口遺址
  大河口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新石器、西周、東周、漢代地址:臨汾市翼城縣隆化鎮大河口村東北大河口遺址位于翼城縣隆化鎮大河口村東北,面積約80萬平方米。大河口遺址位于翼城縣隆化鎮大河口村東北,距縣城約6公里,分布面積約80萬平方米,該遺址經考古調查、勘探和局部發掘得確定知為新石器時代、周代、漢代時期。新石器遺址位于西部,西周遺址位于中部,東周遺址位于東北和北部,墓群位于遺址的中部偏北,漢代遺址位于遺址的南部,文化層厚約0.5-2.5米。斷崖上暴有灰坑,地面及灰坑內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泥質紅陶片;西周時期的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罐殘片;春秋時期的夾砂灰陶繩紋鬲,甗、泥質灰陶繩紋盆、罐殘片;戰國時期…[詳細]
馬廠炮臺遺址
  馬廠,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來自一個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河北省青縣馬廠鎮位于天津以南約60公里、青縣以北約8公里處的北運河岸邊,北靠津保公路,東臨京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鐵路,地理位置重要,水陸交通方便。簽訂《辛丑條約》之后的《天津條約》規定,清政府在平津周圍20里內,駐兵不得超過300人,所以青縣馬廠和天津四周的其他軍事要地一樣就顯得至為重要。青縣馬廠鎮自130多年前建兵營以來,始終是拱衛京津的重要軍事基地,成為聞名遐邇的戰略要地。據光緒、民國版《青縣志》載,馬廠炮臺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調部隊移駐青縣馬廠,建兵營、炮臺于京杭大運河東西兩岸。東…[詳細]
常家店伏擊戰遺址
  常家店伏擊戰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六道溝口兩側山坡下。距榆林鎮北12公里,東距榆林鎮雙岔公路40米。常家店小村10余戶人家,是老嶺南坡下的一座大車店,過往車輛常在此歇腳打尖。店房朝東,面對公路一溜三間廂房,西邊有馬棚。此處原有10戶居民,現大部為農田,當年的常家店現僅有斷壁殘垣。1938年4月,駐輯安(今集安)五道溝里的抗聯部隊,得到縣城偽軍團部要經過榆樹林子(今榆林鎮),到老嶺北坡雙岔河偽東大營換防的消息,便決定在六道溝一帶扼守,伏擊偽團部。六道溝位于老嶺南坡不遠的地方,由嶺南通往嶺北的一條狹長的運輸公路從這里經過,是偽團部往嶺北通過的必經之路,兩側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北面是老嶺,敵人一…[詳細]
丹土遺址
  丹土遺址,位于五蓮縣城東南約37.5公里處,發現于1934年。現屬潮河鎮丹土村。丹土遺址總面積約28.8萬平方米,丹土村坐落在遺址的偏南部位,村址占地約4.4萬平方米。經考古學家多次考察,確認為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大約開始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系父系氏族公社制時期,后逐步延續到奴隸制社會時期。據勘探,該文化層厚約2.2米,保存者兩各不同文化時期的大量遺跡遺物。其遺跡面積之大,內涵之豐富,延續性之長,實屬我省沿海一帶遺址之冠。為此,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丹土村民在村西北蓋房清基時,清理出數座房屋…[詳細]
三邱地道戰遺址
  三邱地道戰遺址位于藁城市張家莊鎮三邱村內,系藁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三邱村人民利用三邱地道戰、地雷戰抗擊敵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戰斗史。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三邱村抗日形勢十分嚴峻,日軍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瘋狂地對三邱村及其周圍村莊進行大掃蕩,并在張家莊、南孟、趙莊等地修筑了炮樓、據點,侵略氣焰十分囂張,給三邱村及其附近村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為了狠狠打擊日軍的侵略氣焰,在毛主席抗日戰爭思想指導下,英勇的三邱村人-用自己的智慧,并吸取兄弟地區開展地道戰的經驗,在三邱村利用地道戰為敵人布下了天羅地網。當時,三邱村從東到西,從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在线看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日本野花视频在线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