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省嵬城址
  省嵬城遺址位于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境內,現存城址略呈方形,城墻為黃土夯實,殘墻高2~4米、基寬13米。北墻長588米、南墻長587米、東墻長593米、西墻長590米。南墻有一座城門,城門僅有一個門道,長13米,厚約4米。門洞兩側鋪有一層長條石,其上有四個圓形石柱礎。門道中有一石門檻,高出地面0.3米,石門檻兩側各有一個石門枕,上面有安門框的溝槽。遺址最高處是一座4米多高的烽火臺。據文獻記載,這里曾發生過大地震,整個城池陷入地下,只有一老一少在外打水,才幸免遇難。現在省嵬城僅留下的是殘坯斷壁。經過一千年風霜雨露的洗禮,城墻變得矮短,并且斷斷續續。東墻已面目全非,被人鏟平,建造了房屋和院落,南北墻…[詳細]
張家坪遺址
  張家坪遺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達浪鄉鄭家坪村張家坪社。遺址東鄰馬家溝,西接鄭家坪社,南依張家山,北接沙坡地,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50米,面積約22.5萬平方米。遺址斷崖上有灰層,散落大量的人骨、陶片等,根據散落的陶片特征判斷此遺址屬齊家文化。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保存良好,198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唐汪遺址唐汪遺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唐汪鎮唐家村以西200米處的山頂上,地勢陡峭,為丹霞地貌,遺址頂部為唐家村山神廟舊址。遺址東西寬約40米,南北長約30米,面積約1200平方米。1956年文化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組成黃河水庫考察隊來調查時,胡浪生產隊隊長唐占林捐獻了…[詳細]
金界壕遺址
  金界壕(金長城)是金代為防御北方逐漸強大起來的蒙古、室韋等民族南下而修建的防御體系。它始建于金天輔至明昌(公元1117年-1195年)年間,共進行5次大規模修建。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內有兩條金界壕,第一條是從呼倫貝爾市的莫力達瓦旗尼爾基鎮起始走向錫林郭勒盟境內的第一條界壕分支出來的第二條線,第二條是從科右前旗阿力德爾下段的歸流河右岸分支出來的第三條線。2001年,金界壕全線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孔望山古城遺址
  孔望山古城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鳳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東西長640米、南北寬550米,總面積約29萬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調查發現,古城設東、西二門,西門保存明顯。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墻體基本完整,現存寬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鳳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現保存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鳳凰山山脊部分比較完整,現存寬度5-8米、高度約4米;東城垣、西城垣則建在兩山之間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狀況最好,現存寬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東城垣除在孔望山東南山坡、山腳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園內保存兩個土堆外,其余地表部分已無…[詳細]
歷山古遺址
  歷山古遺址:歷山古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歷山廟村西20米,村西小學校地下,南臨東西村街,西為新建舜廟建筑群,東、北兩面為民居。歷山廟村現有居民600人,村民以劉姓為主,明初遷民建村。遺址東西45米,南北77米,分布面積3465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最早發現于1980年的文物普查中,通過對歷山古遺址進行鏟探調查,得知文化層堆積3.7米,地表下1為擾亂層,1至2米為灰褐土,為漢至商周文化層;2至4.7米是灰黑土,為龍山文化層。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燒土塊和金屬冶煉渣。陶片以夾砂紅…[詳細]
塌坡遺址
  塌坡遺址位于鞏義市康店鎮解放嶺自然村北2500米,地處邙山北麓、黃河南岸的臺地上,當地人稱“廟洼”,北低南高,遺址區位置向南凹進成一個自然坡地。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1937年,中國現-古團體河南古跡研究會對塌坡遺址進行發掘后進行回填。遺址文化層明顯,文化層厚約2~2.5米,發現有房基、灰坑,采集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等陶器殘片。保存基本完好,現遺址被辟為農田。采集的標本有泥質紅陶、灰陶、夾沙紅陶、夾沙褐陶等,器形有缽、盆、罐、小口尖底瓶等。缽,泥質紅陶,手制,斜直壁、圜底。文化層厚約2.5米,遺存非常豐富,有明顯的房基、紅燒土,說明當時古人類生活在河邊并進…[詳細]
海北遺址
  海北遺址位于今墾利縣勝坨鎮海北村村北,遺址東西長390米,南北寬225米,面積87000平方米。墾利縣海北遺址2006年4月被發現,2006年11月,經過省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館聯合勘探進行了試發掘,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經過多方考察論證考古專家一致認為,該遺址出土的陶瓷器標本數量之多、窯口之多、種類之多實屬少見,在山東地區還是首次發現,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根據出土遺物和調查勘探,專家斷定遺址的年代為宋金時期,是目前墾利縣最早一處古遺址。2011年被列入省級大遺址保護行列,根據專家建議,文物管理部門聘請了省博物館的專家現正在對該遺址進行進一步調查勘探,遺址的性質有望得到定論。 墾利縣博物館和在海…[詳細]
羅子國城遺址
  羅子國城遺址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汨羅市城關鎮西北的羅城,現屬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古羅城村一組。為汨羅江下游南岸自翁家港至馬頭槽之間一塊廣闊的土洲。汨羅江干流在羅城北自東南向西北流過,在羅城以南有其支流李家河,繞城址南面自東向西流過,在城址西南角向南經劉墩墈進桃木港在河夾塘諸如汨羅江另一支流河市河。羅城北與羅山(又名汨羅山、徽山、烈女嶺)隔江相望,西鄰雞公灘東周遺址,南與劉墩墈隔李家河相眺,西北毗鄰河夾塘。1957年,湖南省文管會對羅城進行了小規模調查與試掘,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陽市文物普查辦對羅城再次進行了全面調查,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詳細]
封山寺遺址
  封山寺遺址位于建昌營鎮前窩子村南500米的高臺地上,西距冷口沙河約300米,南臨大陵山,東臨馬墳。遺址土壤為黃沙土,呈不規則方形,最長端為180米,最寬端約120米,總面積約21000平方米,現整體保存完好。遺址文化層堆積可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堆積厚,土質較軟,成灰褐色,包含遺物豐富,文化層厚1—2.5米。在臺地四周斷崖上暴露多處灰坑,地表有較多陶器殘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鐮等;陶器中的鬲有筒形鬲、花邊鬲。鬲足有尖足和柱足。另有尊、罐、盂、盆、紡輪及陶雕塑動物等。陶質以夾砂褐陶居多,其次為夾砂灰陶、磨光灰陶等,紋飾有細繩紋、附加堆紋、刻畫方格紋等。從封山寺采集的泥質磨光灰陶筒形鬲和尊…[詳細]
清河城古城遺址
  清河城,亦稱之為清河堡。清河城明代兵城遺址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以北35公里處,它是明代遼東軍事重壓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清河堡城,興建于明代成化四年,為遼陽副總兵韓斌所建。清河堡城造型呈正方形,周長500米,城高6米,城墻寬3米,采用條石青磚砌筑,內筑女墻,城四角處筑敵臺,墻修有馬面,東面南北各有一城門。現今,該城除南面一段基石尚存完好外,其余僅存隆起的土垣。明代,清河城是遼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改清河城提調為守備,管轄堿廠、孤山、東洲等7堡和66座墩臺,駐扎兵將4500余人,修建100多公里的邊墻和鴉鶻邊隘。曾設馬市,馬女真互市。萬歷四十六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第一r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