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海南省旅游

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母瑞山紅色文化旅游區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革命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單位是定安縣民政局。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位于海南省定安縣南部的中瑞農場,在原紅軍操場司令臺遺址上建設,占地20畝,總投資230萬元,園中央建有馮白駒將軍和瓊崖革命主要奠基人王文明主席兩人的3.5米高的銅像。園中建有陳列館、接待室、值班室、題詞亭、湖中亭、假山池、兩座石獅子、大門、圍墻、停車場等,總建筑面積5394.6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689.46平方米的兩層樓陳列館,陳列了海南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四個階段的革命斗爭史料及珍貴文物,包括瓊縱戰士使用過的各種生活用品、工作用品、武器、旗幟、印章、歷史照片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于19……[詳細]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管理單位是海南省民族宗教廳。2018年2月開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占地56畝,建筑面積3772平方米,呈四合院式建筑,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古樸壯觀。迎賓大廳矗立著由19塊花崗巖加工而成的高4.41米、總重量達40噸的大型石雕——海南第一龍門。正堂有6幅大型黎族織錦壁掛,兩側展出具有黎、苗族特色的男女服裝。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始建于1981年秋,1986年10月1日開館。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館是以征集、收藏、陳列海南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海南黎、苗、回族文物為主,研究海南歷史和海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綜合性民族博物館,同時也是目前海南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館。該……[詳細]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位于瓊海市嘉積鎮萬石坡。由海南匯海旅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紀念園由和平廣場、紀念廣場、紅色娘子軍紀念館、椰林寨、旅游服務區等五個部分組成,占地面積200畝。和平廣場位于紀念園的正中前沿,可容納數千人,正中舞臺背景是女子軍竹笠、軍號、和平鴿、砸斷的鎖鏈的巨型雕塑。紀念廣場位于紀念園的西北側,廣場上有紅色娘子軍戰士雕像、展現紅色娘子軍戰斗歷程的浮雕墻、栽培紀念樹的園地與觀看紅色娘子軍戰士曲藝表演的場地。椰林寨位于紀念園的西南側,外觀似“南府”,內設書刊與工藝紀念品展銷室、住宅區,其住宅區居住健在的4位90多歲紅色娘子軍老戰士。旅游服務區位于紀念園的西側,設有紅色娘子軍射擊娛樂場、海島服裝、土特產銷售……[詳細]
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
  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管理單位是文昌市宋慶齡基金會。宋氏祖居為傳統的海南民宅建筑,磚瓦土木結構,正屋凹廊布局,設有正屋兩間,廚房一間,橫屋三間,圍墻門兩個,建筑面積660平方米,圍墻正門橫楣上方掛鄧小平題寫“宋氏祖居”四個金色大字。宋慶齡陳列館建于1985年,位于宋氏祖居的西北側,祖居和陳列館相距85米,兩者是一個整體,占地面積共93.6畝。陳列館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屋頂飾有金黃色琉璃,建筑面積420平方米,館前有面積達720平方米的兩級平面的前庭,門口前庭正中豎立宋慶齡半身漢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寬1.5米,陳列館院正中庭院豎立孫中山半身花崗巖石雕像,孫、宋兩座雕像在同一中軸線上,兩個雕像距離40余米,其正門前宋慶……[詳細]
海南毛公山
  毛公山又名保國山,位于樂東縣保國農場境內,距縣城28公里,距三亞市“天涯海角”42公里,均有公路相連。毛公山特殊形象自然景觀坐落在保國山頂,呈東北——西南走向。保國山長約4000米,峰巒連綿起伏,中部突起的一座高630米的花崗巖山,其巨大山石自然造型酷似已故毛澤東主席仰臥于蒼穹之下,儀表安祥,形神兼備。早晚有霜光搖曳,祥云不絕,令人觀后產生親切感和敬重感。“毛公山”因毛公造型而得名。更巧合的是,毛公山前有一黎村叫“解放村”。山后有一苗寨叫“東方紅”。兩村名都是1950年海南解放時命的。山南、山北分別有兩座漢族的村落叫“崇共”、“抗美”。如今,形象酷似一代偉人的山貌,加之妙趣天成的村名,使這一奇觀又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毛公山自然景觀除了地貌造像外,整條山體結構雄渾,群峰起伏,堆青疊翠,山下的……[詳細]
周士第將軍紀念館(瓊海市博物館)
  周士第將軍紀念館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瓊海市嘉積鎮不偏嶺。管理單位是瓊海市博物館。1995年,瓊海市人民政府興建周士第將軍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650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館前庭正中豎立周士第將軍花崗巖全身雕像,雕像高3.2米,基座正面鐫刻楊成武題寫的“周士第將軍”。館正面上方鑲嵌著-題寫的“周士第將軍紀念館”,李鵬、張震等為紀念館題詞,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為紀念館立碑文。在紀念館展廳里,展出周士第將軍參加革命活動的照片、文獻資料和文物600多件,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周士第的生平和歷史功績。紀念館的右側建有一座紀念亭。……[詳細]
楊善集紀念亭及故居
  楊善集紀念亭及故居建于1958年,坐落在瓊海加積鎮富海路。楊善集,是我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瓊崖黨組織和武裝斗爭主要創始人,1927年9月23日,在領導全瓊舉行武裝總-的椰子寨戰斗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楊善集(1900-1927)字義甫。1900年2月4日生于海南瓊海市福田北捅村。1916年就讀于瓊崖中學,參加-。1919年畢業回鄉任小學教師。1921年秋考入廣東公路工程學校。1923年12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參與創建瓊崖革命同志會等進步青年團體,出版《新瓊崖評論》等刊物。1924年被派往蘇聯,先后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12月轉為中國0黨員。1925年8月回國,9月起任共青團兩廣區委宣傳部部長、區委執行委員兼廣州地委書記和宣傳部部長,12月任共青團廣東區委書記,發……[詳細]
馮白駒故居
  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馮白駒故居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南約5公里的長泰村。村莊四周林木蒼翠,從平坦的大道進入村莊,在盤根錯節濃蔭如蓋的老榕樹旁,便是被-總理譽為“瓊岸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將軍的故居。長泰村背依山丘,面俯綠野,馮白駒故居處于村莊最高處,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寬闊,花圃艷麗,草地如錦。馮白駒故居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軍“蠶食”“掃蕩”時被焚毀,1951年修復,1984年按原貌重建。寬闊的庭地上,一座雄偉的雕塑首先映入游人眼簾,馮白駒剛毅的面容令人肅然起敬。黑色花岡巖雕塑底座上,由-題寫的“馮白駒將軍”五個燙金大字熠熠生輝。故居由正屋、后屋、銅像和陳列室四部分組成,占地面積6畝。走近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豎立在庭院正中的馮白駒半身銅像,銅像高1米、寬1米,基座高1……[詳細]
符克烈士紀念園
  符克烈士紀念園是海南省、文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師范大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昌灑鎮往龍馬地區方向三叉路口,地處昌灑華僑小學的西側。管理單位是文昌市民政局。符克烈士紀念園1995年由海南省、文昌市政府撥款和海外僑胞及各界人士捐款43萬元建成,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題寫園名。紀念園由雕像、涼亭和陳列館組成,占地面積19.8畝,建筑面積240平方米。紀念園正中豎立符克烈士半身花崗巖石雕像,雕像左右兩邊有涼亭各一個,雕像后面是陳列館,陳列館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磚瓦土木結構,屋頂點綴綠色的琉璃瓦,四壁點綴白色瓷磚,屋前后有走廊環回。陳列館分正廳和東西兩個小廳,廖漢生題寫館名“符克烈士紀念館”。陳列館正面上方是石刻壁墻鐫刻馮白駒于1951年符克烈士的題詞:生為民,死為民,生偉大,死光……[詳細]
風門嶺革命烈士紀念碑
  風門嶺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白蓮鎮潭城村北約1500米處的風門嶺東南坡。1970年11月始建,1998年6月21日海南軍區重修竣工。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筑面積79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北朝東南,碑高7.1米,底座寬2.8米,碑座高0.95米。為長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基平臺高0.95米,平臺四周置有護欄。碑身正面刻著“風門嶺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刻有風門嶺阻擊戰悲壯慘烈的簡況。在解放海南戰役的美亭決戰中,為保證我軍主力聚殲美亭地區的國民黨軍隊,解放軍1個連在風門嶺頑強地阻擊國民黨的增援部隊。風門嶺是海(口)澄(邁)公路上的咽喉,控制住風門嶺,海澄公路便被封死,就能阻擋敵軍援兵增援美亭。一O五高地是風門嶺上的制高點,我四十三軍三八一團一連堅守一O五高地,死死擋住國民黨軍六個團的援兵。一連指……[詳細]
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
  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美亭舊墟西邊1公里處,離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達。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積1656平方米,建筑面積212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碑高8米,底座寬2.8米,碑座高1.3米。碑基平臺四周有護欄,為長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前一條約2米寬,100米長的水泥小道直通公路。碑身正面刻著“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背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部隊在美亭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的勝利概況。為紀念在美亭決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系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美亭舊墟西邊1公里處,離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達。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積1656平方米,建筑面積212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碑高8米,底座寬2.8米,碑座高1.3……[詳細]
紅色娘子軍雕像
  ​紅色娘子軍雕像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瓊海市嘉積鎮東風路。1985年,瓊海縣(今瓊海市)人民政府興建紅色娘子軍雕像,雕像身高2米、身圍1.5米,基座平臺高1米,底座高3.8米。雕像為肩背竹笠和步槍,腳穿草鞋,眺望遠方的紅色娘子軍女戰士形象。紅色娘子軍紀念雕像將紅軍女戰士腳穿草鞋、肩背竹笠、風塵仆仆的一代巾幗英雄的氣概充分展現。雕像基座是石板鋪設,四周呈六角形,石欄桿。雕像后面是園林花園。底座正面鐫刻--邦題寫的“紅色娘子軍”。底座背面鐫刻碑文,碑文介紹了紅色娘子軍誕生過程和意義。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于1931年5月1日組建。女子軍特務連下轄3個排,每個排3個班,每個班10人,加上連長、指導員、傳令員、旗兵、號兵、庶務、挑夫和炊事員等,全連100人,19……[詳細]
張云逸將軍紀念館
  張云逸大將紀念館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文昌市國防雙擁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文城鎮文建路51號。管理單位是文昌市民政局。張云逸大將紀念館于1992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文昌縣人民政府籌資建成,占地面積12畝,其正門頂分為雙層,飾碧綠琉璃瓦,門楣正中鐫刻聶榮臻題寫的“張云逸紀念館”流金大字,庭院正中豎立張云逸身穿戎裝的全身銅像,銅像高5米,基座正面鐫刻彭真題寫的“張云逸大將”,基座背面為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撰寫的張云逸生平簡介。銅像后有一清水池,池上架上一座石橋,石橋直通張云逸陳列室,陳列室有兩層,門楣正中鐫刻葉飛題寫的“張云逸大將生平陳列室”,建筑面積為256.2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陳列室里展出張云逸在學生時代和各個革命時期的照片、圖表、繪畫152幅,書……[詳細]
馮平同志紀念館
  馮平同志紀念館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東路鎮美德村。管理單位是文昌市民政局。紀念館正門為“青磚牌坊”,屬于傳統型門,懸掛黑漆木雕橫額,鐫刻張愛萍題寫的匾:“馮平同志紀念館”。庭院正中豎立身穿戎裝的馮平全身銅像,銅像高2.5米,基座高1米,上有聶榮臻元帥題名的“馮平同志”。銅像后面是由馬白山同志題寫的“馮平同志生平陳列室”,再往后有一座由-題名的“馮平紀念亭”,繼續往內走進,是海南常見的傳統民居建筑,呈中廳兩側廂房布局,這就是當年馮平的誕生之處。正門的外楣上有莊田同志所題的“馮平故居”。陳列室里的展品主要有反映馮平一生革命活動的數百張照片和史料、文字說明,分五個部分,十個方面。……[詳細]
馬白山將軍紀念園
  馬白山將軍紀念園,位于澄邁縣馬村鎮西面海邊。1997年9月26日建成。占地面積9999平方米。紀念園坐東朝西,面對大海。園中央豎立馬白山將軍銅像,銅像基座正面鐫刻楊成武題寫的“馬白山將軍”筆跡,背面刻有馬白山生平事跡,右邊是陳列館,左邊是紀念亭,中間是壁廊,銅像前方是大門,大門前有33級臺階,拾級而上,整個建筑雄偉壯觀。澄邁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馬白山將軍而建造。系澄邁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園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12畝。1993年8月1日破土奠基。歷經四年建成。紀念園由門亭、塑像壇、陳列館(堂屋)、廂房、橫廊、涼亭和圍墻等部分組成。門亭的前面有四根鑲棕色瓷磚水泥柱,屋頂琉璃瓦,其臺階分四級共33層,第一至第三級共23層,象征馬白山將軍是堅持孤島革命斗爭23年紅旗不倒的老戰士、老領導。地址:海南澄邁……[詳細]
莊田將軍紀念館
  莊田將軍紀念館是海南省、萬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萬寧市萬城鎮紅專中街萬寧革命烈士陵園內。管理單位是萬寧市民政局。莊田將軍紀念館1993年9月22日破土動工,次年6月落成。紀念館占地面積0.9畝,建筑面積212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楊成武將軍為紀念館題寫“莊田紀念館”,葉飛將軍為銅像題寫“莊田將軍”。館前豎立著莊田將軍銅像,館內展出莊田將軍戰斗生活資料照片122張及一批革命文物。……[詳細]
17、南曲村
南曲村
  南曲村是定安縣歷史古村之一,元末明初,主要的陳姓和王姓建村發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王姓居住居祿山尾、排塘、居祿口,陳姓、勞姓居住在上村,下村為王、陳、李、古姓聚居,王、伍、林三姓5戶人家住在南曲居祿山內。在清朝中期這里才命為南曲,南曲之南“,是讓子孫后代記住先輩是從雷鳴南九遷來;南曲之曲,是因這里的山地從南至北呈弧形,彎彎曲曲而得名,還寓意走曲折的道路取得各項事業的成功。南曲村是抗日村莊。全民族是抗日時期,國共兩黨聯合抗戰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中共瓊崖特委書記、抗日獨立總隊長兼政委馮白駒率領11人進駐南曲村14天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極大地激發了村民的愛國心和正義感。南曲村時任定安縣游擊后備第一大隊隊長王志發、小隊長王位祿等25人為國捐軀。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專門為他們立了一塊雷鳴鄉抗倭殉國忠烈……[詳細]
馮平故居
  馮平故居位于文昌市東路鎮,時代為民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故居四周圍墻為界,面積2571.27平方米。……[詳細]
  美合革命根據地紀念碑位澄邁縣仁興鎮昆侖居道殿作業區,離縣城金江鎮約48公里,有水泥路直通,1999年11月由澄邁縣委、縣政府在原美合抗日根據遺址上重建,占地5.2畝,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紀念碑坐東南向西北,碑高6.12米,底座寬2米,碑座高2.74米,碑身雕刻成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四周設有護欄,花崗巖結構,碑座正面鐫刻“美合革命根據地紀念碑”,背面刻有美合革命根據地的簡況。1940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馮白駒率中共瓊崖特委機關和瓊崖獨立總隊從瓊文抗日根據地西遷,在美合山區創建了美合抗日根據地,同年秋,黨中央派遣的莊田、李振亞等人也從延安到達美合。根據地推行三七減租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不僅有消費合作總社、軍械廠、后方醫院、電臺、還出版了《抗日新聞》,成為全瓊抗戰的大本營,為日后建立……[詳細]
  文昌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文昌公園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文昌人民在同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斗爭中,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戰爭中,不屈不撓、英勇奮戰,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血的代價。從1921年7月共產黨成立到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文昌縣軍民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史冊上譜寫下了一頁頁的壯麗篇章,全縣共有4562名軍隊和地方的革命同志為國捐軀。為紀念這些光榮獻身的革命烈士,中共文昌縣委于1952年在文城文昌公園北端位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借以緬懷先烈及教育后人。1975年,由于碑體老舊污損,中共文昌縣委、文昌縣革命委員會便在原址將紀念碑進行修繕。1991年縣政府將紀念碑遷到公園南端,現址修建。201……[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尤物麻豆AV在线 | 亚洲100不卡论理片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日韩精品秘在线观看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