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唐山市旅游

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李大釗故居紀念館
  展覽館簡介李大釗紀念館包括展覽館和故居,其中展覽館座落于河北省樂亭縣新城區,經0中央批準,河北省委立項,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開館,-同志出席典禮儀式,展覽館占地面積130畝,建筑面積8680平方米,其中主樓面積5200平方米,展覽面積2250平方米。李大釗紀念館主要參觀內容包括:李大釗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李大釗紀念碑林、李大釗廉潔風范專題展覽、李大釗故居。李大釗紀念館為副處級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下設六個部室,分別為:辦公室、宣教部、紅色旅游開發部、園林部、保安部、李大釗故居管理處。李大釗紀念館對外開放以來,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2008年免費開放后,年均接待全國各地觀眾及海外游客150余萬人次,且成逐年遞增趨勢,2012年接待觀眾已達180萬人……[詳細]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位于“中國路礦之源”,是由國土資源部批準建設的全國首批國家級礦山公園,2008年10月建成預展,2009年10月對社會開放。公園坐落在有140年開采歷史、被譽為“中國第一佳礦”的開灤唐山礦,是一座匯聚紅色經典、凝聚黑色魅力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一座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一座重溫百年歷史、細讀工業文明、科普休閑、研學旅游于一身的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一座廣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人文、歷史、素質教育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不得不游的研學基地。園區由礦業文化博覽區、“國保”遺址觀光區、時尚文化休閑區三大板塊組成,包括開灤博物館主館、井下探秘游、中國第一佳礦1878、電力紀元1906、蒸汽機車觀光園、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等一系列展館和景區。走進……[詳細]
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紀念碑廣場,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1996年進行了改擴建,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2006年紀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際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展改造,現有固定陳列為《唐山成就展覽》。唐山抗震紀念館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77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平方米,展線長度620延米,采用圖片、實物、景觀、多媒體等多種高科技的展出形式,聲、光、電相結合,體現了新型展館的現代化氣息。展覽共設置景觀模型及藝術品21個,等離子電視6臺,電子觸摸屏4臺,實物展品共3大類50余件套,照片400余張,靜態圖表12個,光電圖表14個,文字版31個。三組巨幅銅制浮雕展示了唐山的過去、現在、未來;大型地臺模型直觀地展示了唐山的地形、地貌及行政區劃;地……[詳細]
喜峰雄關大刀園
  喜峰雄關大刀園地處我國三大文明遺產遵化清東陵、承德避署山莊和秦皇島老龍頭旅游勝地的“金三角”內,背靠聞名世界的萬里古長城,腳下占居全國第三位的潘家口水庫。喜峰口曾是刀光劍影、旌旗獵獵的古戰場,是著名的愛國歌曲《大刀進行曲》的誕生地,是抗日英雄——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前敵總指揮趙登禹、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三十七師師長馮志安當年浴血奮戰之地,一九三三年喜峰口戰役已寫入世界軍事史冊,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喜峰雄關大刀園風景秀麗、山勢險要,有完整的二道邊長城,是當年日寇龜縮的地方。從長城上觀看潘家口水庫風光風景,距潘家口水庫水上樂園——電影《鬼子來了》的拍攝基地姜文村二公里。青山、綠水、藍天、古城交相呼應,使這里既有粗獷廣袤的草原風光,又有水鄉旖旎的江南秀色。境內水下長城世上獨具 。六下江南的康熙大……[詳細]
喜峰口長城
  喜峰口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古稱盧龍塞,路通南北。漢代曾在此設松亭關,歷史悠久。東漢末曹操與遼西烏桓作戰,東晉時前燕慕容儁進兵中原,都經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傳昔有人久戍不歸,其父四處詢問,千里來會,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極而死,葬于此處,因有此稱。約至明永樂后,訛稱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關,稱喜峰口關。今通稱喜峰口。喜峰口長城位于河北省遷西縣城西北60余公里,是明洪武初年大將軍徐達在燕山山脈首建的32座重要關隘之一,是明長城薊鎮的重要關隘。喜峰口雄踞在灤河河谷,左右高山對拱,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近代最著名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喜峰口戰役,當年二十九路軍在此抵抗侵華日軍產生的《大刀進行曲》家喻戶曉,為喜峰口長城增添無窮魅力。喜峰口長城位于潘家口水庫……[詳細]
潘家峪慘案遺址(紀念館)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了慘絕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慘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沒有被-嚇倒,他們擦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拿起武器,繼續斗爭。為了紀念發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慘案死難的同胞,解放后,有關部門對潘家峪慘案遺址的保護和利用,1952年唐山專署撥款,修建了村南陵園,陵園內有四座墳塋,一座紀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豐潤縣人民政府投資建館,當時叫潘家峪革命紀念館,建有展室8間,文物庫房和辦公用房6間,總計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名更定為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并開始新館的建設。新館從1997年開始籌建,歷經一年半時間,總投資412.8萬元,其中省撥123萬元……[詳細]
韓東征故居
  韓東征故居位于遷西縣東荒峪鎮前韓莊村。韓東征(1902——1976年),原名韓福東,曾用名韓成,遷西縣前韓莊村人,幼年家貧,僅讀了三年私塾。大革命失敗后,在韓文華的啟迪下,韓東征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25日,遷安縣第一個黨小組在前韓莊村誕生,韓東征任小組長,不久,前韓莊建立了黨支部,韓東征任書記。他入黨后,積極發展組織,培養革命力量。他領導黨員組織了“赤農會”,建立了“民眾會”,發動群眾抗捐抗稅,開展反“旗地變民”的斗爭。同年冬, 中共遷安縣委成立。韓東征任縣委書記。1930年,中共薊縣縣委領導成員李子光因遭敵通緝追捕,秘密來到境內活動。韓東征熱情招待,妥善安置,為其接上組織關系,和他一道開展工作。長城抗戰爆發后,韓東征和高機先一同組建起……[詳細]
沙石峪紀念館
  沙石峪紀念館占地面積3647平方米,建筑面積894平方米,展陳面積1962平方米。(一)展陳情況沙石峪紀念館主展覽由和組成,輔助展覽有紀念館廣場長40米,寬80米,廣場中間為-總理漢白玉雕像,雕像建成于2008年8月1日,以緬懷敬愛的周總理誕辰110周年。雕像高4.29米,前后臺階跨度分別為1.966米和1.967米,分別為紀念周總理1966年2月5日和1967年4月29日兩次來沙石峪視察。沙石峪紀念館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館的基礎上改造擴建的,由遵化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組織實施,清華美院雕塑系藝術研究所所長王洪亮主持設計,唐山中實建筑有限公司負責承建。紀念館的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堅持勤儉節約的精神和尊重歷史、資政育人的原則,在廣泛搜集資料、精心謀劃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于2009年3月15日開工建設,……[詳細]
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
  潘家戴莊位于灤南縣的北部,距縣城8公里。1942年12月4日,路南八路軍基干隊在程莊一帶活動。駐張各莊日本騎兵隊長鈴木信得密報后,立即集合日軍、特務、偽警備隊250余人,當夜12點向程莊進發,企圖將八路軍基干隊一網打盡。然而,八路軍基干隊聞訊轉移到潘家戴莊,并襲擊了前來圍剿的日軍馬隊后,又迅速轉移。鈴木信圍剿撲空,又遭襲擊,氣急敗壞,遂命令全部人馬殺進潘家戴莊,進行報復。他們端槍、持棍挨門挨戶喝令男女老少統統到村南的大場里聽“后軍”訓話,慢者棍棒打,違者殺頭。在日軍的威逼之下,全村男女老少都被驅趕到莊東南的“會場”上。這里,刀槍林立,戒備森嚴,東北兩面的房頂上站滿了端著槍的偽警備隊士兵,場南的圍墻上和路中間,架著好幾挺機關槍。日軍和特務頭目齊聚“會場”中央。鈴木信對群眾虎視眈眈,發出陣陣狂笑……[詳細]
洪麟閣故居
  遵化市地北頭村是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洪麟閣的家鄉,也是1938年冀東抗日大暴-動-時他率部起義的基地。地北頭村位于遵化市境南端,距縣城30公里,是滿、漢兩族共同居住的村落。1902年洪麟閣誕生在村東一所三開間、三進深的普通宅院里。1985年9月,地北頭鎮黨委政府投資50萬元對洪麟閣故居進行修繕,于門外右側樹牌坊一面,上 書-“冀東抗聯副司令員洪麟閣烈士故居。一九三八年抗日大暴-動-地北頭起義地址”,用以表彰忠烈,激勵后人,永志紀念。故居占地533平方米,擁有三間瓦房,二道門樓,第一道門樓前有一影壁。屋內青磚漫地,設有展廳,展有烈士遺物8件,展品30件。故居于2010年6月中旬向社會開放。洪麟閣原名洪占勛,又名洪沖霄,滿族人。他從小博覽群書,立下“紓國難,解民憂”的大志。1921年至1924年期……[詳細]
江浩故居
  江浩故居是玉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玉田縣城東南12公里的散水頭鎮北劉家橋村西側,東距鄉間油路0.5公里,北望京秦鐵路10公里。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發達,水源豐富,環境宜人。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浩生于1880年,卒于1931年,原名江文浩,是中國0早期革命活動家,0玉田縣地方組織創始人,早年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后,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李大釗的幫助和影響下,從一個愛國主義革命家逐步轉變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曾歷任國民-會參議院議員,0中央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曾多次同毛澤東、-、林伯渠等革命領袖一起共同議事,并肩戰斗,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他“是一……[詳細]
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
  喜峰口長城在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長約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因歷史久遠且從未進行過人工修復的長城原貌而聞名。由于位置險要,這一重要關口曾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爆發過喜峰口戰役。喜峰口是萬里長城重要的軍事關隘。八十年前,國民黨二十九軍在長城喜峰口夜襲日軍,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并由此誕生了著名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喜峰口長城抗戰開始于1933年3月9日,結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進逼長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愛國將領率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中共地方組織和抗日民眾的支援下,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生死搏斗,苦戰七晝夜,殲敵五千,一戰成名。喜峰口防線經歷多次……[詳細]
魯家峪《救國報》社舊址
  魯家峪《救國報》社印刷廠遺址位于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家峪北峪村北大嶺上的天花庵上廟,周圍樹林成林。遺址的原始房屋經過翻修,東西長10米,南北寬5米,院中面積200平方米,已開放參觀,2004年被唐山市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1年春,《救國報》社由娘娘莊盧各寨村搬到魯家峪,化名“五合”。在這里,報社建立了第一個根據地。社部以外的其他小組,如刻字組、印刷組則在魯家峪東面的白園、耍兒峪、豹子峪一帶活動,建立了報社的第二個根據地。后來,活動到魯家峪西面的棒子峪、井兒峪一帶,又在這里建立了第三個根據地。隨著形勢的發展,《救國報》社的業務、人員、機構也在逐漸擴大。《救國報》由創刊時的1000多份,增加到3000多份,后來又增加到5000份,由七日刊改為三日刊。報社的工作人員由草創時期的七八個人增加……[詳細]
趙各莊礦史展覽館
  開灤趙各莊礦史展覽館位于古冶區趙各莊礦。趙各莊是節振國生活、戰斗過的地方,礦工的苦難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趙各莊礦工隊伍的熏陶使他具備了初期的階段意識和階級覺悟,從而使節振國在1938年開灤五礦“同盟大-”中成為-隊伍中一名杰出的工人代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節振國從一名普通的趙各莊礦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無產階級戰士、著名的抗日英雄。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1年2月開灤礦務局黨委決定在節振國烈士戰斗過的趙各莊礦,建造節振國烈士紀念塑像和開灤礦史展覽館。該工程1991年3月奠基破土,1991年7月1日全面竣工。塑像工程總造價19萬元,其中大部分為開灤全局黨員、共青團員和部分群眾捐款,礦區工會團體集資投入。趙各莊礦先后組織4000人次義務勞動參與建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李運昌為塑像題詞,在塑像的兩側……[詳細]
開灤煤礦博物館
  開灤博物館占地1500平米,建筑面積7400多平米,共六層,高21米。外觀造型依照1919年建造的開灤礦務局大樓而建,凝重神圣,氣勢恢宏。博物館廣場,高聳著由著名美術家侯一民先生創作的“世紀追夢”主碑。漫步在博物館內600米長的展覽線上,每一個展廳都在訴說著開灤厚重的歷史文化——“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煤炭工業的興起和發展走過了怎樣的艱辛歷程,一座開灤煤礦如何托起了唐山和秦皇島兩座城市,“他們特別能戰斗”是開灤精神的寫照,開灤工人在早期建黨、五礦大罷工、反抗日偽壓迫、支援國家建設、抗震救災等不同歷史時期作出了哪些貢獻,改革開放后開灤集團又是如何開拓進取,保持百年基業長青……最令人感嘆的是,開灤博物館不像大多數博物館那樣是靜止的展示,它“活”著!博物館旁邊就是我國第一座機械開采的礦井——唐山礦,……[詳細]
池家屯烈士陵園
  池家屯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沙流河鎮池家屯村。陵園南北長71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2840平方米。內置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樓、玉田起義紀念碑樓、抗戰烈士紀念碑樓三座建筑,三角形布局,呈三足鼎立之勢。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樓,為重檐六角合瓦建筑。碑樓內置放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一塊,高3.84米。玉田起義紀念碑樓高2.47米,碑樓內置玉田起義紀念碑,碑陽刻有1927年10月玉田大暴-動-經過的記述,碑陰刻有楊春林等 13位烈士傳略。抗戰烈士紀念碑形制與玉田起義紀念碑相同,碑陽刻有冀東軍民英勇抗戰的情況,碑陰刻有附近公會和村民為建陵園助捐的姓名及捐款贈物的數額。1946年,為紀念玉田暴-動-及冀東25縣為反對國內外反動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在冀東抗日聯合會主任張治全的倡導下,池家屯村附近十幾個……[詳細]
冀東烈士陵園
  冀東烈士陵園位于路南區陵園路。抗日戰爭時期,冀熱遼根據地是全國19塊根據地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冀東是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重要支撐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30年間,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艱難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血灑這片熱土。為了紀念犧牲的先烈,195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唐山市興建冀東烈士陵園,1958年清明節正式落成,向社會開放。先后隸屬于河北省民政廳、唐山市民政局。陵園面積7.5萬平方米,系中軸對稱布局。在中軸線上矗立著大門、紀念塔、紀念堂三大主體建筑。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均被毀壞。復建工程于1984年開始,1986年7月28日竣工。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將冀東烈士陵園列入全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維護改造項目,省、市兩級投資對園內主要紀念建筑物及館內基本陳列進行全面修……[詳細]
潘家峪烈士陵園
  潘家峪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南。潘家峪慘案發生后第二天,冀東黨政軍領導到潘家峪村,組織鄰村群眾把慘案遇難者進行安葬。因無法辨別姓名、年齡,只好按照男、女、童3類,堆成4座大墳,從南到北按童、女、男、男排列,以此來紀念在慘案中壯烈犧牲的鄉親們。潘家峪烈士陵園坐東朝西,東西長63.2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3160平方米。北面建有5間祠堂,內設慘案死難者名單。祠堂東南是4座烈士墓。祠堂西南是慘案紀念碑,刻有“遺恨萬古”4個大字和碑文。碑西南是紀念塔,刻有李運昌、張明遠、李楚離3位冀東老領導題詞,分別是:“潘家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潘家峪死難英雄光輝永照”和“烈士英靈,浩氣長存”。潘家峪烈士陵園被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于辛莊烈士陵園
  于辛莊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豐登塢鎮于辛莊村東,占地面積344平方米。1941年6月5日,冀東軍分區十二團直屬部隊和青英部隊300余人,在于辛莊附近與日偽軍遭遇,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共有186名指戰員壯烈犧牲。1955年,為紀念在這次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原豐潤縣政府在此處修建了烈士陵園。園內主要建筑是一座高2米的方亭,亭內立有一面石碑,碑上刻有“為國抗戰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的碑文。石碑后面是一座大墓,安葬著186名烈士的忠骨。該陵園自建立以來,已成為當地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原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河浹溜烈士陵園
  河浹溜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新軍屯鎮河浹溜村。1941年6月,八路軍新華部隊在此被日偽軍包圍,經過激戰勝利突圍。戰斗中,包括營長李云鵬在內的73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緬懷犧牲的烈士,當地政府于1946年修建陵園。陵園坐西朝東,東西長30米,南北寬16米,占地面積480平方米。陵園門口兩側寫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對聯。園內建有一座高8米的紀念塔,呈八角形,磚混結構。塔后是一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的紀念碑。碑后是一座烈士墓。1983年,河浹溜烈士陵園被豐潤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乱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新91精品中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